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漫 《文化交流》2006,(6):31-34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界波涌浪激,多元并争,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舞台,更是气象万千。当时,在蔡元培先生“兼容并蓄”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北大网罗众家,荟萃精英,使得一大批学博功深的名流纷纷执教北大,被誉为“一钱(钱玄同)、二周(周树人、周作人)、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五马(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马廉)等诸位教授,就是北大黄金岁月的经典组合,而且都是浙江人。令我们引以为荣的是“,五马”教授系浙江宁波人,他们是宁波鄞州邱隘盛垫村马海曙的五个儿子。一门“五马”在人文学术领域各领风骚,这在北大历史上是绝无仅…  相似文献   

2.
善待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生命,是中国文化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时候听长辈讲“人命关天”,就知道这一思想是深入民间的;稍长读古书,读到“死生亦大矣”的时候也不由得激动。可是当身经浩劫,你看到普通的生命,就像你一样的生命如草芥、如蝼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商学院市场中,作为中国商学院“BIGFOUR”(四大),一般被认为是长江、中欧、北大、清华,不论你是身居要职的政府官员还足披靡商场的大佬,在这里你都是一名学生,不管是商场的竞争对手,还是市场的亲密盟友,在北大的包容、清华的务实、中欧的严谨、长江的开放这个大课堂里、名校的商学院里再做了一回学生。  相似文献   

4.
孤独的老狼     
一日与网友们聊天,突然加进一个叫狼孩儿的人,大家就开他的玩笑,说你怎么起狼孩的名啊,是不是小时候被狼叼走过?狼孩儿说,什么呀,我爹叫狼孩儿,我觉得这名字挺酷的,就拿来当网名了。网友彩云飘飘说,你就不怕你爹知道了打你的屁股啊?狼孩儿说,我爹呀,给他写个一字,他顶多说那是一道,大字儿不识一个,整天就知道种他那一亩三分地,其余的啥也不知道。众网友们就说,那你快说说你爹为啥叫狼孩儿。狼孩儿说,这可是我家的隐私,不能说的。  相似文献   

5.
《纠缠》是个大陷阱!艺术的大陷阱!从《纠缠》的大陷阱里掉下去,你会在迷茫、不安、焦虑与恐怖中,为画家木鬼喝彩! 一种典雅,似乎生来就用来承接风花雪月的中国传统艺术,经木鬼那残忍而又冰冷的水墨一勾、—皴、一染、一点,竟生造出一些变形的轮胎、烟囱、烟雾、管道等工业产物和一些姑且称之为非男非女、似人似兽的地球怪物。这些工业产物与地球怪物借着靡乱的章法纠缠在一起,让你再也看不到中国水墨画中固有的“高远、平远、深远”的意境和“水墨晕章”、“墨分五色”的宁(?)……  相似文献   

6.
三岁看老     
“三岁看老”是句老话,意思是一个人的将来从三岁时就能 看出个大概。 过年回家,正上小学的表弟整天缠着我,就像个跟屁虫。不过我到是很乐意如此,因为家里只有他比我小,和他在下起让我油然有一种做长辈的满足感。 那天,我以一个长辈的口吻问他一个很经典并得到了一个很经典回答的问题。“表弟,你长大了想干什么?”“解放军,科学家,为国家作贡献!”望着表弟那一脸的认真,也就在那瞬间,我突然看到了小  相似文献   

7.
在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就读的新疆青年张强说,他的一位当地的同学晚上骑摩托车没带证件被警察拦住了,但当警察发现车上载有一名中国学生时,不仅没有处罚,而且还和这位中国留学生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很多时候巴基斯坦让人感觉到‘中国’两个字就是证件,就是通行证,”张强说,“你再往城郊、乡下走走,人们总会围着你,和你握手、照相——这是老巴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他曾是“世纪之辩”夺冠荣归的领队;他率先开拓“欧洲一体化”研究;他当官时仍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元私奖掖后生,为属下排忧解难……总之,他以一片赤子之心辛勤地耕耘于黄浦江畔,他就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到上海市政府改造的居住小区拜访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兼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伍贻康教授。站在他那16楼朝南的20平方米阳台上,远望出去就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和横跨黄浦江两岸的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  相似文献   

9.
“山里人”的过人之处这是一个被张贤亮称为“奇才”的人:姓牛,名尔惠,甘肃通渭人,自谓“山里人”。若不是笔者亲眼所见,真不能相信这位“山里人”竟有如此的本事:他给游客写姓名藏头诗的灵气,似乎信手拈来,你那边儿刚刚报出姓名、属相、职业,他这边儿挥毫就写,好像不加思索,仅仅三五分钟,就将50余字的诗文连同落款、印章和塑封好的诗文呈到你手里,平仄、韵脚、对仗俱工,充满才情的诗文,力透纸背的工笔,不由得让你心悦诚服。诗文做完,他又侃侃而谈,说文解字,对每一个字的用意讲得头头是道,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令在场的游客无不叹服,难怪被张贤…  相似文献   

10.
王姝 《文化交流》2012,(4):29-32
曾经的杭州大学中文学科聚集了一批硕儒大师,依年龄为王驾吾、夏承焘、胡士莹、姜亮夫、孙席珍等。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批学者正当年富力强、风华正茂。是时,杭大得以与北大并峙,形成一北一南两大中心,乃有“北大是地主,杭大是富农”之语流传。本刊邀请同校后来学人、现代文学专家王姝,搜集旧文旧影、访问亲友学生,欲为前辈先哲留一传神写照。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列宁所指的改革就是王安石在熙宁时期的变法,然而王安石的这一变法思想源于他在浙江鄞县的实践。王安石在鄞县的三年,就被人们称为种“试验田”。至今在鄞州(即原鄞县)的百姓中,还流传着不少王安石治政的趣事呢。  相似文献   

12.
陈省身是20世纪的大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美国数学界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权威人物,他所发现的一些数学定理被美国学术界冠以“陈氏”定理。作为美籍华人学者,陈省身对自己曾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充满深情。他十分关心中国数学的发展,为促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数学领导地位而殚精竭虑。早在1946年就与姜立夫教授苦心经营中央研究院数学  相似文献   

13.
江舟 《文化交流》2013,(5):74-77
前不久,我参加省里一个翻译工作会议。会上,浙江工业大学英语老师张建青博士发言中有一趣事,说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在纽约孔子学院工作。有天,他问美国学生:"你们是否知道中国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中国大诗人寒山……"学生们摇摇头说。寒山,立即勾起了我对六年前的回忆。那时,我在《风景名胜》杂志社工作。有天,我去天台山那茂林掩映下的国清寺采访。当我步入那寂静的大佛殿时,忽见殿壁上贴着一张偈语,上写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张偈语,揭示了人生  相似文献   

14.
当忙碌的北京人从复兴门立交桥经过的时候,或许不会注意到桥的西南角那座被誉为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的大楼里的人们在忙些什么。然而,走入这座建筑,你就会从大大小小的播音间里听到各国的语言在话筒前响起。这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向海外播音。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卷中,汽车——构成20世纪地平线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当几年前,中国经济学界一场“轿车能否进入家庭”的大讨论渐渐平息下来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在中国“私人拥有汽车”已不再是个梦。  相似文献   

16.
要到俄罗斯去了,心里热乎乎的,这次总算有机会亲眼去看看心仪已久的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冬宫还有那艘不朽的军舰——地处圣彼得堡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了!2003年岁未,俄罗斯早已是个冰雪世界。我们一行来到了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市(曾称列宁格勒),陪同我们的导游是位帅气的中国小伙子,名叫李明,老家在中国山西省太原市,他来到彼得堡已有7个年头了。现在他在中国远洋集团驻彼得堡办事机构工作,在彼得堡当中国人的导游,对他来说是个熟门熟路的活儿,无论是在冬宫还是在芬兰湾,他介绍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回答客人的提问也总让你完全满意。他说…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远在欧洲的叶君健先生,从事着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他用英文写作、翻译,不时在报刊发表文章。反映中国农民苦难生活的长篇小说(《山村》当时已在英国发表。这部书真实、质朴,受到西方读者的关注。1949年,当友人听叶君健先生说他要返回祖国时,都大吃一惊,劝阻他挽留他:“中国正在打仗,这么乱,你回去干什么?”“你在这里写了不少东  相似文献   

18.
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名记者丛书”第一辑的11位传主中,爱泼斯坦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一位。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但他的那颗“中国心”的炽烈决不下于任何一个中国人。他虽然到1957年才正式入中国籍,但可以说他早就是中国人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从党和人民给予他的殊荣中可以得到证实。1985年,邓小平和邓颖超同志亲临祝贺他的70寿辰,当时在国外访问的胡耀邦总书记发来贺信,称他“不愧为坚贞的国际主义战士和忠诚的爱国主义公民”。1995年,江泽民和李瑞环同志又亲临祝贺他的  相似文献   

19.
1895年,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苦苦寻求富国强兵之路,1898年,发动了以提倡新学、推行新政、实行新法的维新运动。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是年,光绪皇帝下令筹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正式更名北京大学)。从此,中国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本世纪初,北大首先举起了“民主、科学”的大旗,在全国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19年,“巴黎和会”作出了有损中国主权的决定,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5月4日,北京  相似文献   

20.
上海繁华的西藏路延安路口有幢奶黄色尖塔顶的建筑群,那就是上海“大世界”,已栉风沐雨80余个春秋。今天,当上海滩神奇般地矗起千万幢高楼时,这里似乎显得有些陈旧和落伍。然而,它还是那么让上海人和中国人乃至外国人心仪神往之地。“不到大世界,枉来大上海”这句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顺口溜,今天依然令上海人和来上海的游客颇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