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民间法是存在于民族乡土社会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民族禁忌等,侗款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普遍存在于侗族地区。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地区侗族侗款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了侗族侗款的传承和特征,探讨了其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2.
侗款文化是我国侗族地区的特色文化。侗款文化的核心侗款在本质上是民间法、习惯法,能够起到社会控制的作用。侗族款文化虽然包含了很多积极因子,但是由于民间法、习惯法本身与现代法治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因而侗族款文化与现代法治之间并不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存在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一切表征。当然,这种冲突与矛盾并非不能化解。如果能够有效地化解两者的矛盾冲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侗族款文化的积极意义,与现代法治形成互补作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前,许多民族地区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社会组织。“寨老”、“侗款”是侗族地区主要的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的侗乡村寨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通过对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调查发现,在国家介入的推动下,传统的“寨老”、“侗款”在经过结构功能的创造性转化后,变成了与现代乡村治理相契合的“老年人协会”,这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侗乡和谐之宝——侗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湖北拥有多万人口的侗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局面。而维系这一扣谐社会的主要规范就是侗款,侗款是侗族人人所遵守的一套特殊的行为规范和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5.
“款约”与广西近代侗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他们频繁迁徙,避居深山,与世隔绝,以至于侗族聚居区成为统治者视为“蛮荒”的“生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证内部安宁,抵御外来侵扰,保卫民族独立,侗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社会组织和规范约法,在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一直沿续到近现代,这是我们研究侗族历史和社会演变过程所不可忽视的。而在广西,则以三江、龙胜的“会款”及其款约最为典型。有见于此,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以请教于专家学者。一、广西侗族地区的“款”与“款约”…  相似文献   

6.
从侗款看侗民族的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款具有自治和联防功能,是侗文化的小百科全书。本文从民族心理角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北侗”即北部侗族方言区,不论从人口分布上讲,还是地域范围上看,都占侗族的相当一大部分。研究侗族的社会历史发展,研究侗族的经济文化,不重视“北侗”,不研究“北侗”,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我们在强调肯定“南侗”研究的积极价值时,决不可忽视把“北侗”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近些年来,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侗学研究的实践活动中愈日感到有必要把“北侗”的研究列入日程,促进侗学研究向纵深跃进,向广度发展,诸如黄才贵、秦秀强等一些卓有成效的侗学研究专家学者早已先声夺人,将“北侗”文化的研究成果公诸于世,应当承认,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应归结为侗学研究发展的逻辑必然,它是侗学研究走向深层的自然过程。 但是,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侗学研究工作者的研究范围仍然局限于对“南侗”的研究,这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一门研究民族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定论是不尽相符的。究其原因除了“北侗”研究人员少、且受地域偏见和一段时期内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客观上突出对“南侗”研究的需要外,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侗学研究自身发展还没能提出“北侗”研究的迫切性。 其实,就侗族文化构成的总大势看,南北相互渗透,交互为用地影响侗族社会的发展过程,忽视任何一方或肯定任何一方都会影响侗族整体  相似文献   

8.
侗戏(Xik gaeml)是一种典型的“歌化的戏”,侗戏的演出成了“戏台行歌”。这一特征切合了爱歌善歌的侗人在节日与日常的审美需求,从而使高雅的舞台戏剧通俗化、大众化,这是它得以发展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补拉”化体现了侗族原始化的残存。当今侗族社会有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一是“补拉”,二是“款”。“补拉”,侗语为“Pu^a]a;k 即“父亲与儿子”之义,是当今侗族社会基层普遍存在的一种组织,每个“补拉”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户不等.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相传有共同的祖先,执行内部禁止通婚  相似文献   

10.
结合方言和侗台语材料、语音演变规律以及地方志材料认为,汉语方言中柚子名“抛、栾”来自同一个侗台语词。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在侗学探讨中,对侗族来源的争论较为激烈,成为侗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归结起来,不外乎“土著”与“外来”之争,在“外来”说中又有“江西”说、“梧州”说、“福州”说及“洞庭”说之别,莫衷一是,争论纷纷。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你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一千多年前,可没有能称几千斤的秤,要称出大象的重量来,怎么办?曹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用许多石头来代替大象。曹冲先让人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身刻上装载大象后的水位线,再牵走大象,然后就开始装载石头,一直到船身下沉到刚才装载大象时的水位线为止。这样,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只要分批称出石头的重量,再把每次称出的重量加起来,就得到大象的重量了。我们把这种方法称做“替代”法。“替代”法操作起来很简单,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其广泛,而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树脂画的发明就是因为运用了“替代”法,从而对漆画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石头剪子布     
以下是江苏省淮安市2003年中考数学试卷的第29题: 例题下面是同学们玩过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规则:游戏在两位同学之间进行,用伸出拳头表示“石头”,伸出食指和中指表示“剪子”,伸出手掌表示“布”,两人同时口念“石头、剪子、布”,一念到“布”时,同时出手,“布”赢“石头”,“石头”赢“剪子”,“剪子”赢“布”.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从《读者》上读了一篇叫“漂起来的石头”的文章,大意是:有一个智者在向他的观众宣讲时问道:“谁能知道怎样才能让石头在水上漂起来?”于是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智者摇头;又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智者笑说“没有木板”;也有人说“石头是假的”,智者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一个小孩子站起来大声喊道:“打水漂!”。智者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正确!”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有何缘起?我们可从“石头”入手,开启四问: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这块“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前身吗?这块石头何“奇”之有?这块石头对全书的“情节”有何作用?以此四问,引导学生寻“石”探秘,开启《红楼梦》整本书沉浸式阅读之旅。  相似文献   

16.
“补拉”文化体现了侗族原始文化的残存。当今侗族社会有两种独特的社会组织:一是“补拉”,二是“款”。“补拉”,侗语为“Pu4la;k10”,即“父亲与儿子”之义,是当今侗族社会基层普遍在在的一种组织,每个“补拉”户数二三十户至一百户不等。它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相传有共同的祖先,执行内部禁止通婚等习惯法。在侗族,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独立于“补拉”而存在。“敷”组织与林拉组织相近似,三五个或十几个相邻的村寨或补拉组成一个“款”,与补拉的文化内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把二者统摄于“补拉文化”中。侗族众多的文化事…  相似文献   

17.
疯狂的石头     
你一定还在怀疑,石头怎么会动,还漂移?但这的确是美国加州死亡谷名胜区正在上演的奇异景观——“会走路的石头”。这些石头散落在龟裂的干盐湖地面上,干盐湖长达1.5千米,名为“跑道”。石头则大小不一,外观平凡。奇怪的是,在没有人或动物碰撞的情况下,每一块石头都会在地面上拖出长短不一的“尾巴”,  相似文献   

18.
一、“咚咚推”及其价值在侗民族地区,有很多珍贵的东西,比如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天井的傩戏“咚咚推”,虽然早在80年代国内民俗界就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傩文化热,本地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咚咚推”进行考察,然而,由于地理的局限和对外交流的缺乏,“咚咚推”的真正价值一直未得到开发和利用。“咚咚推”是以侗语演唱的侗戏,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用锣鼓伴奏,打法为两声鼓音(咚咚)加一声锣音(推),无限反复,“咚咚推”因此而得名。因为剧中角色自始至终均在跳跃中进行表演,故当他们家人又称之为“跳跳舞”。“咚咚推”的演出一般…  相似文献   

19.
“全石以为底”和“卷石底以出”是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中的语句,教材注释中将“全石”释作“整块石头”,将“卷石”释作“石头翻卷”,不管是从语法还是意义层面来说,这一注释都有些许不妥。通过考察选文不同版本,文章指出“全石”应作“泉石”,意为“受山泉冲激孕育过的石头”;“卷石”应作“拳石”,意为“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刊登文章说,“剪刀先胜”策略具有心理学依据。文章说,众所周知,“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的规则是:石头磕剪刀,剪刀裁布。布包石头,而科学家研究发现,玩游戏时人们最常出的第一招是“石头”,因此,稍微精明一些的玩家第一招通常会出“布”,而假如你出“剪刀”,就可出其不意地获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