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神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神之一,雷神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源于原始社会对未知自然界的恐惧而产生的信仰及其崇拜。对《太平广记·雷》的阅读和梳理,在雷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对雷神的形象和职责进行研究,从而可以分析出古人的雷神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2.
洪迈《夷坚志》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志怪小说,其中记录了大量的雷电灾害。这些内容反映宋人对雷电现象的认识,体现了民间的雷神崇拜思想。宋代民间对雷神的崇拜由自然神崇拜转向职能神崇拜。作为职能神,雷神更多地承担了社会道德评判的责任。它惩恶扬善,扶正祛邪,成为司罚的使者,公正的化身。围绕着善恶报应,雷神身上承载了宋代民间的社会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雷神信仰属于原始自然崇拜的范畴,具有自身民族信仰文化特点。雷神信仰在布依族文学艺术作品等方面有具体表现,反映了布依族古代农耕社会的一些信仰文化事实。  相似文献   

4.
5.
在瑶族信仰中,雷神是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其关键职能就是生殖功能,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即为繁衍生命和丰饶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诸神中雷神在瑶族中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瑶族先民把生殖的祈盼寄托于雷神,雷神的生殖功能通过许多文化形式来体现,如洪水神话、祭雷仪式、禁忌等。  相似文献   

6.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是一部记录宋元时期民间故事的古代志怪小说集,其中体现出雷神的世俗职能,如对不忠之臣、不孝之子、渎神之人、秽语之妇、奸盗之人的惩罚,甚至参与民间分田之事,可知雷神在当时的民间文化中发挥了道德教化与劝善惩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4,(4):46-47
正幕后制作:继《雷神》导演肯尼思·布拉纳、HBO热播美剧《权力的游戏》导演布莱恩·柯克以及《女魔头》导演派蒂·杰金斯相继退出后,《雷神2》导演职位最终花落同样因执导《权力的游戏》而声名鹊起的艾伦·泰勒。作为漫威"第二阶段"中的第二部续集,《雷神2》将告别喧嚣的现代都市,带领观众进入北欧神话中的九大国度,以黑暗精灵与仙宫众神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上古先民从葫芦崇拜、鱼崇拜直至水崇拜的渐进演化过程,窥探了上古先民在与严酷大自然反复较量、反复斗争中的艰难足迹,从而揭示了中国文明史进程中的一种奇特现象。  相似文献   

9.
福柯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中,提出了微观权力学理论。他从微观视野出发,描述通过规训与惩罚两种技术将具有不易察觉的微观权力表现出来,进而讨论微观权力的运作方式、权力的技术、权力的机制问题。基于福柯的政治权力思想,从微观权力的表现形式、惩罚行为的历史演变和规训技术的运作方式等角度分析,试图考察微观权力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正当权力如何内化为群体行为,使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充满规范性与模式性,从而达到社会政治层面的治理与支配。  相似文献   

10.
袁枚的《子不语》中描写了一系列雷神的故事,他们不同于上古时期图腾化的雷神形象,也没有早期自然神崇拜阶段的巨大威力。《子不语》中的雷神更接近于凡人,他们法力并不强大,有缺点,也会犯错。在明清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个性意识蓬勃发展,对权威的质疑日渐增长,同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神光辉的弱化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式悲剧作品的典范,后者对于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两部戏剧在结构、主题和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闭锁式戏剧结构,通过“发现”实现“突转”,进而揭示真相,情节上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性的巧合,但在表现主题上,《雷雨》将纯粹的命运悲剧发展成为社会悲剧,在偶然性情节中包含着历史必然性,这赋予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一座丰碑,人们在不同时期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而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解释更是莫衷一是,其中有"少爷对丫鬟的玩弄说"、有"虚伪说"、"抛弃说"。无论哪一种都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在否定以上几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情实感说,提出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并且爱得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3.
曹禺在《雷雨》中通过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4.
曹禺深受西方戏剧的影响,尤其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最为深刻,他的《雷雨》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雷雨》中反映的命运现念及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均有古希腊悲剧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of ill-discipline among learners has become a serious challenge for teacher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conducted to determine how teachers in the primary schools of the Matjhabeng Municipality, Free State, South Africa, manage ill-discipline among learners. A mixed method approach, which comprised a questionnaire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Sixteen teacher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and eight of them were also interview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applied approved or acceptable measures of managing ill-discipline, such as talking politely to learners; chasing learners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volving the principal and parents. However, some of the participants applied unapproved or illegal measures of disciplining learners, such as inflicting corporal punishment; swearing at learners; and pinching learners. The participants who applied the unapproved or illegal measures of disciplining learners reported that these measure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approved measures. All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although the approved measures were unhelpful in maintaining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y were compelled to apply them.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the approved disciplinary practices, as well as the involvement of parents in learner discipline, are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6.
曹禺《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鲁妈具有丰富的内涵。她的一生经历了从男性话语中的“她者”到潜在颠覆者、以至疯癫者的嬗变历程。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女性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拒斥态度,体现了现代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同时也反映了作家、人物与时代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蕴含的伦理哲学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和西方伦理思想合理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现代自然伦理思想和道德伦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8.
课堂场域里规训的重要依据和形式为课堂行为规范和惩罚;课堂规训的主要作用点是学生身体,包括对身体的惩罚和磨练,对身体的格式化,对身体的空间限制等;课程(知识)和考试,也是一种隐形的规训。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惩戒不同于学校惩戒,通过对《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中所使用的“教师教育惩戒”一词与广义上包含了警告、退学等学校处分在内的惩戒概念不同,而是属于狭义上的惩戒概念。通过与日本中小学教育惩戒权中相关狭义惩戒内容的比较分析,研究者认为,当前我们的视野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如何设定教师教育惩戒的方式与程序上,而是应该将学生失范行为当作一个更大的课题。教育惩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遵守正确的校内规范并进一步养成健全的人格,其所要面对的不仅仅包括违反课堂纪律、不认真对待学业,更有可能包括但不限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等,而后者的问题很难单纯地通过教师教育惩戒进行应对。应该允许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上具有一定的裁量权。如果认可教师教育惩戒包含一定物理有形力的行使,那么有必要在惩戒方式的客观必要性、相当性与实施主体的主观目的正当性上进行限定,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境进行判断,防止惩戒过当变为体罚。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numerous studies identifying a broad range of harm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spanking and other types of physical punishment, debate continues about its use as a form of discipline. In this commentary, we recommend four strategies to move the field forward and beyond the spanking debate including: 1) use of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that allow for stronger causal inference; 2) consideration of human rights issues; 3) a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spanking and reasons for its decline in certain countries; and 4) more emphasis on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to changing social norms to reject spanking as a form of discipline. Physical punishment needs to be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