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方法、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是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它最主要的特征是反对单纯从作家、作品的角度研究文学,主张把读者(包括批评家、作家在内)作为研究的对象,十分重视读者在文学作品传播中的作用。这无疑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不过,这种方法本身还不成熟,尚在发展中。近几年国内有人对接受美学作了介绍。至于如何把此方法具体运用于文学研究实践,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是西方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文学理论。这一理论以文学的读者接受为研究重点,研究接受的过程,认为读者阅读过程中赋予作品(文本)的意义是作品得以完成的重要环节。接受美学对于以文学作品为研究中心的传说范式是一种突破,而且揭示了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事实。毛泽东没有接触接受美学理论,但作为一个注重文艺社会功能的政治家,他早就注意了文学的读者接受这一现象。他虽然没有提出系统的接受理论,但他重视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娅 接受美学是60年代末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理论学科,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美学把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体,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并研究对作品产生不同理解的社会的、历史的、个人的原因。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接受美学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是当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德国康茨坦斯学派的五位美学家提出“接受理论“的美学基本原理,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寒尔,其核心理论:文学作品是为读者阅读而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不能由作品自身实现.他们视“作者--作品“为创作过程;视“作品--读者“为接受过程,这两个过程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文学过程.没有读者这个接受主体,创作就失去了目的,也就不会有文学,它把读者当作文学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在接受过程中随着读者的不同不断地变化与生成,从而构成了动态的文学效果史.读者和作品的关系是辩证的;读者阅读作品是驾驭者,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读者实现作品过程,又受作品潜在功能影响,是读者变革自身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理论在西方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特点是以研究读者的接受为中心。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写出了作品只是完成了文学活动的一个部分。作品本身并不产生意义,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只有在读者阅读和接受作品的时候,作品和作家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否则只是一堆废纸。读者的阅读和接受与作品本身同样重要。接受美学要求把作品和读者的关系置于阅读活动的首要地位,充分承认读者对作品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创造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英语阅读教学有益的启示。启示一:学生应该是课堂的…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是作为对当代西方作者中心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批评的反判而出现的。充分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文学史就是文学的读者接受史、效果史,并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把“意义未定与空白”作为作品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准,强调读者及其阅读,实现了西方文论第二次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以读者的阅读活动为研究重点的接受美学理论,自从20世纪60年代初发轫以来,已经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而广阔的影响。正是接受美学的创立,才导致了文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即由过去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从而使文学研究的趋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家独创的,而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和完成的。读者不仅仅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也是“作家”,鉴赏和批评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对“文本”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所以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称自己的文学研究理论为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或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由于其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研究,主要是关于文学阅读的理论。他把阅读过程作为文本与读者的一种活生生的关系来掌握和描述,认为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只是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动态地被构成的。文学作品有两极,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的一极则是由读者完成的现实,作品是本文与读者的结合,所以伊塞尔的理论就是研究在阅读过程中发生的本文与读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研究文学艺术,把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接受视为该作品存在的基本条件;若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学作品就只是一堆死的印刷纸张。它认为读者的积极介入与能动反馈不仅能感受已有的价值,而且还在此  相似文献   

10.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M.H.艾布拉姆斯(M.H.Abrams)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了文学四个要素的著名观点,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自然、生活)、欣赏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围绕着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接受史上曾出现了三种有影响的解读理论和解读实践:以作者的创作为理解作品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以文本自身的语言为理解文学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以读者的阅读、反应、创造性理解为文学意义生成的主要根源的读者中心论。接受美学正是在三种理论的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一个文学批评流派迭出、文学研究重心不断转移的时代。就世界范围来看,从世纪初盛行一时的心理批评,经二、三十年代占主导倾向的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到60年代至今兴盛不衰的接受美学和后结构主义,随着各理论流派的反叛更替,文学研究的重心基本由作家转向作品、进而又转向了读者。今天,在接受美学和后结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个美学派别。该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把本文当作作者化身、以作者为中心的理论范式,确立了读者在文学接受中的中心地位。2003年颁布的高中新课程标准就已经明确引用有关接受美学的理论,在"教学建议"部分就提出:"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赏,往往带有  相似文献   

13.
“接受理论”又称“接受影响美学。”“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倡。它是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文学的一种学说。其理论核心是从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研究、探求一部作品的意义结构。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觉得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研究也可以运用“接受理论”。如果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当作一件文学作品的话,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不亦应该是接受者(即学生)么?我们不妨用一个图来表示“接受理  相似文献   

14.
接受美学提出读者中心论,认为读者对文学文本的接受是一种解释活动;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从阅读具体化活动中生成的;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当七十年代在西方掀起的接受美学浪潮于八十年代波及我国的时候,的确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一反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批评观念,接受美学把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读者方面,认为读者的阅读阐释才是作品的意义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这种新颖的、反传统的批评理论无疑将拓宽文学研究的范围,辟出一条批评研究的新路。可是,当我们用这种理论方法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时,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些无法圆说的问题。这里,我们无意对接受美学理论作全面分析评价,只是想通过对一种接受现象——“堂吉诃德现象”的研究,议议这一理论的短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接受美学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侧重研究对象的美学理论。它看重读者在阅读中能动的创造作用,并给这种创造作用以充分的肯定。接受过程是作品的最后完成过程;读者作为接受活动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主动的积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接受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读者变革自身的过程,接受与创造二者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接受理论”又称“接受影响美学”。“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倡。它是在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文学的一种学说。其理论核心是从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研究、探求一部作品的意义结构。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接受理论”。如果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当作一件文学作品的话,在教师的施教  相似文献   

18.
<正> 六十年代中期,由联邦德国的尧斯和伊瑟尔所首创的西方接受美学从读者接受的新角度研究文学问题,强调读者的作用,读者是作品的“真正完成者”,甚至认为整个文学史都是读者接受作品和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形成特定效果的历史。这种理论主张标新立异,给西方的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并迅速传播,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理论潮流。而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六十年代,在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诞生了一门新的意在“走向读者”的阅读理论,它就是后来在世界各国文学理论界和美学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反响的“接受美学”。 由高度重视读者的阅读作用这一基本点出发,接受美学理论研究了包括读者与作品的交流、读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阅读对创作的间接影响、阅读过程的环节构成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少富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由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尧斯和伊瑟尔等五位美学家创立,是西方文学研究领域里重要的美学派别。接受美学在作家、作品和读者这三维时空中研究文学,尤其着意突出读者的接受意识和再创造在文学价值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接受美学看来,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二是读者的赋予。文本本身是包含着思想感情的形象体系,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和活力的召唤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