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2.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而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人生是它的基础,现实性是这部佳作有着长久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师徒四人的人性化形象塑造、神仙系统里的人间色彩、妖魔世界里的人情世故、妖魔鬼怪行为寄寓的社会现实等方面蕴含着作品中的神魔形象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历来被认为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全书以奇幻的笔墨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但从古至今任何学作品都有它的社会现实基础,奇书也好,幻书也罢,都不可能是凭空编造的。尽管《西游记》的作用幻笔述神语怪,充分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把读引向远离尘俗的神魔世界,但细细读来,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作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得再高也没有离开的现实的土壤。不论是作精心构建的神魔体系,还是众神佛妖魔的形象特征,都是现实社会的折光与投影。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中国戏曲与小说的发展轨迹,结合两的整体关系,指出《西游记》杂剧记叙唐僧取经内容完整,结构宏大,由此演进为小说具有必然性,并进而对它在后世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成书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作了具体、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四大奇书”之一的《西游记》,因其众多纷繁的妖魔而被鲁迅定义为“神魔小说”。作者在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中,为我们展示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妖魔形象,他们或是自然生长而成,或是天上下凡者,甚至还有与神佛有亲属关系者,种类繁多,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叙事文学的一种,小说在叙事过程中借助诗词作为辅翼,有多种胜任,小说《西游记》在运用诗词方面是一个典型代表:引出故事、总结故事、渲染气氛、优化描写以及用诗词作为故事之间的过渡等,增强了小说的抒情性、典雅及咏叹色彩多种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女性形象都有相同的三类,而两书所侧重和肯定的类型不同,妖精完成使命有别;两书都表现了红颜祸水和德欲矛盾的观念,尤其都设置了一组对立的类型,表现了对女性的轻视和不平等.  相似文献   

8.
最近的娱乐新闻又在炒什么呢?听说张纪中要拍《西游记》了。我一介书生.难免卖点儿书呆子气,很想谈谈对于《西游记》的理解。每每翻阅此书.总觉得孙大圣既然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祥云加筋斗.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而闹纷纷、险重重?  相似文献   

9.
杨斌 《文教资料》2013,(15):11-12
文章从孙悟空由妖到佛转变的角度入手,通过大闹天宫中放心任性的妖魔、五百年石匣中的反省定心和西天取经中的收心成佛三个方面的内容,体味和把握《西游记》中孙悟空由妖到佛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主要描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神魔世界,却折射出了现实社会的多种层面:既表现了个性自由与社会意志相统一的精神世界,又相当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同时,艺术形象和斗争策略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作者的笔触任凭想象无拘无束地驰骋翱翔,人间天上、地狱天堂、龙宫魔窟,无处不到,无所不包,创造出一个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怀念狼》虚拟了一个有关商州狼的灭绝和人的衰颓的故事,这一虚构中着重展示的一段旅程及旅程中所涉及的人物莫不与《西游记》存在着诸多相似和内在关联,在互性解读中,我们可以对两部小说各自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解决悟。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佛教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中西作品中"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分析比较,展现出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点的侧重点,并对两部作品的人性观的融合点进行阐述。同时,从作品的比较研究中说明中西方感性与理性的不同的文化理念,进而指导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意志战胜先天的"恶",寻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一部内蕴十分丰富的神话小说,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挖掘其价值与意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传统的写美女爱情的词句理解为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这种创造性的阅读方法及其得出的“三境界”结合,对我们重读《西游记》极具启迪意义。《西游记》表现出来的正是一种追求崇高理想,为之努力奋斗,历经艰险,终于到达胜利彼岸的精神与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文芳 《成才之路》2011,(33):61-62
《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为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设置了种种磨难、重重障碍,有时甚至会危及到他们的性命,但这些妖魔鬼怪也并非一无是处,有时也可以看到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和人情之美。妖亦重道,妖亦有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丰富的资料,探究了《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的源与流,认为《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吴承恩融汇自汉唐以来流传民间及各种文学作品中二郎神传说的结晶,二郎神的传说被吸收,丰富了《西游记》的内容,渲泄了作者胸中“斩邪”“平妖”的块垒之志。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成功的东方传统文化的自觉载体,其文化原型是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而其结构则与《易》学密切相关。许多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都出自《易经》。  相似文献   

19.
颜晓星 《文教资料》2010,(25):14-16
本文主要从人性、兽性、魔性、佛性角度分析《西游记》人物形象的塑造特点,指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四性"有机结合,在一定情理、环境中展示各自的对立性、复杂性、流动性,使人物形象更真实,贴进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前七回中“反”字的分析和孙悟空被动性的揭示以及“反叛”说证据的审视,并从作者的态度出发,挖掘出孙悟空更为真实的一面,一个任性的妖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