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清朝乾隆年间由金门诏等编修的《新安休宁金氏合族通谱》是徽州现存家谱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家谱,其作者和家谱编修内容和体例都值得研究,家谱通过金氏两千多年的历史,反应出宗族在人口流动、商业、仕宦、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使得该家谱富有较高学术价值,是研究明清时期徽州社会不可或缺的谱牒资料。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小康阶段"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时期,这是社会经济激烈变动的时期,是各种利益矛盾凸显的时期,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此,必须从目前中国改革所面临的突出难题出发,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兼顾公平,重视"共享",缩小收入差别,构建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军"作为一种武装建制单位名称,在唐宋时期经历了一个向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名称的转变,而其转变的关键期即是唐末五代时期。五代时期的"军"作为地方行政建制单位,先后设立过17个,其主要是由行政建制单位或军事、经济建制单位改置而来,其设置原因大多是出于政治、军事或经济方面的考虑。  相似文献   

4.
贬谪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种常见的人生经历.在中固古代文化背景下,柳索元作为贬谪南荒达十四年之久的谪吏,在贬谪时渡过了他一生政治上啊晦暗的时期,却创造出辉煌的思想作品和文学作品,其影响直至"五四"时期.其贬谪时期的心态是复杂而充满骚怨的.  相似文献   

5.
对话语体中表示"用言语表达、说明"义,现代汉语中用"说",古代汉语则主要用"曰"表达。纵观历史,秦汉时期主用的是"曰";魏晋至宋元时期,"说"作为这一意义仅偶有见例,"曰"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元朝至清朝时期,"说"在大量文献中已经取代了"曰",然而在书面语较强的文献中,"曰"依旧使用较多;及至新文化运动后,"说"才确立了其主导地位。产生这对常用词历时演变的原因有外部原因,如社会因素、民众心理等,决定因素还是语言内部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6.
近代女子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是救亡强国和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教会女学的建立有力地挑战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教育救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但最初的女子学校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女子在学校受教育权利获得的过程是非常艰难而缓慢的.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人们才普遍接受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女子也由传统社会的以"三从四德"为评价标准、维新时期以"强种保国"的贤妻良母为目标,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独立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墨子.七患篇>中,讲到"禹汤水旱"传说,这个传说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展开.禹汤时代是在上世圣王治世的时期,但也有水旱这样的传说.墨子提及"禹汤水旱"传说,目的是要依据紧缩财政理论的"经济合理性"来制约君主.这一思想一直影响到汉初实务派的经济官僚.但武帝时期却有突破这一思想的情况,认为人类可以生产出庞大的衣食之财,从而实行积极性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那些无用的谶纬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受到摒弃,在这种背景下,"人的觉醒"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云冈石窟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觉醒"这个划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潮汕民俗舞龙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潮汕地区的民俗舞龙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具有农业文化弊端的性别歧视、海洋文化的迷信风俗,具有严格保守的民俗规约性等;潮汕民俗舞龙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乔林烟花火龙、南溪村滚地金龙、普宁横溪龙及龙湖舞龙;潮汕民众参与民俗舞龙具有极高的热情,然而资金、后备人才的匮乏及区域发展极不平衡限制了民众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从清末的"荒疏"到民初的"逐步升温"、从20年代末的"小高潮"到沦陷时期的"萧条"、从建国后的"复苏"到60年代后期开始的"迟缓"、从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到80年代后期开始的"黄金时期",20世纪的北京史研究历经百年沧桑,起伏跌宕.进入21世纪后,北京史研究延续着"黄金时期"的高潮,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纵观北京史研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能够看到其在研究单位、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能够发现当下研究之不足.结合中国史研究动态反思北京史研究,可知"进一步强化民国北京史研究"是学界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清朝咸同年间贵州号军起义,各方面的史料对历史事件说法不一。笔者就一些号军历史问题,认为:一、"教"是理论"号"是军;二、江汉政权是统宗;三、青军揭开大序幕;四、白号军策源地是岗家寨;五、号军政权有明显阶段性;六、思南是贵州咸同大起义以及川、湘、鄂、赣等省号军起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2.
妥乐古村寨"人树相依"、"人树合一"的独特景观,形成了以"树文化"为载体的银杏古树文化、历史迁徙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多种文化的汇粹。标识着妥乐村民千百年来的记忆、眷恋和归属感,是妥乐村民的怀旧和寻根文化的再现。  相似文献   

13.
咏雪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领域之一。欧阳修创"禁体",苏轼作"尖叉韵"雪诗,后人争相效仿,甚至有人将"禁体"扩大到词、赋、曲等文体创作之中,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文化现象。将吴应箕的禁体与尖叉韵雪诗置于禁体与尖叉韵雪诗发展史中来考察其继承与发展是很有意义的。特别是从学界不太关注的视角与不太注意的材料来研究禁体雪诗,有利于拓深禁体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妥乐古银杏村寨以其“千树千年”、“人树相依”的独特景观,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妥乐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却面临着不少困难,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道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5.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医药文献是中医文献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了唐宋金元时期的医学典籍;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了善本;保存了西夏本民族的医药文献,补充了民族医学内容。对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应引起中医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古画品录》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第一部以论、评相结合的绘画品评作品,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章旨在说明:在解读《古画品录》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其成书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人物品藻虽然表现为由儒转道的倾向,同时,从《古画品录》中可以看出谢赫在对画的品评仍然保留了儒家的思想传统,体现出了儒家的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妥乐古银杏村农耕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妥乐古银杏村数百年来,演绎着"人树相依"的罕见奇观,积淀了丰富的农耕文化资源。通过对妥乐农耕文化资源、农耕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农耕文化旅游打造思路等几方面进行阐释,探讨其农耕文化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道教养生思想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教创立于东汉中期 ,发展于两晋隋唐时期 ,昌盛于宋元时期 ,对道教养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论金代和清朝马球文化的反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的马球运动受契丹族的影响,女真族之所以接受马球文化,主要是为了练兵的需要。然而,以女真族建立的金、清两朝,对马球文化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其主要原因是,大文化氛围的改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悖曲。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理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构成文论的因素却在先秦、秦汉的文献中陆续产生。诗经中孕育了"美刺"和"兴寄"的文论母题,两千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历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