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晋书·陆机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西晋著名文人陆机所御撰。一般都认为,太宗此举乃是出于对陆机文采的特别推崇,并据此认为他是华丽繁缛文风的爱好者和追随者。本文改变前人孤立分析《传论》的作法,将《本传》与《传论》结合起来通盘考察,认为太宗对陆机的推崇并非因其文学才华,而是因其政治思想与自己极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相关史料,确认太宗《威风赋》是赐予长孙无忌的。太宗通过《威风赋》,追思建立王业的艰难,表现了对功臣们的感激之心。同时,《威风赋》也是太宗的精心结撰之作,充分体现了太宗的文学思想。《威风赋》与贞观文坛的审美倾向基本吻合,是太宗文学思想的一个示范,也是太宗的文学思想影响贞观文坛的一个桥梁。  相似文献   

3.
由太宗开启的贞观之治奠定了盛唐的基础,而太宗作为一代领袖,更是盛唐精神的灵魂。盛唐气象的本质特征是开放的心态和奔放的气势,而这点正是太宗对唐帝国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文学史上对唐太宗的评论有失公允。这里概括地论述唐太宗的文学思想 ,指出太宗主张文质并重 ,既重视文学的政教作用 ,又关注文学的艺术特点 ,主张“师古”、“劝诫”、“雅志”、“切直” ,倡导南方“清绮”与北方“贞刚”相融合的美学理想 ,对初唐文学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应予以进一步的重视和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初唐用人制度的开明和下层文人仕路偃蹇构成了一组矛盾 ,其因历来解释不一 ,但都有欠清楚。实际上 ,太宗朝重吏能而轻文学 ,王绩等却以文学彰显而无实干之能 ;高宗武后朝重“文”的同时 ,更轻“吏”抑“儒”。正是下层文人的功业取向不能与统治者的施政方略进行有效对接 ,故而造成了他们的悲剧式命运 ,明乎此 ,对深入地把握初盛唐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6.
贞观时期的“文德”政治纲领和地域文化整合以及士庶力量消长的历史趋势成为影响此时文坛人员构成及创作风格的重要因素。贞观文坛在回眸过往文学经验的基础上,追求雅正、中和之美。贞观文坛的创作在太宗等人的倡导之下形成了以箴规与颂美为主流的文坛风格。  相似文献   

7.
传说,唐太宗能听逆耳之言,只是听说而已。日前得闲偶翻古籍,果真名不虚传。史载,太宗曾乘兴写了一首宫体诗给文学侍从虞世南看,并让他也和一首。殊不料,虞世南非但不卖帐,还说:宫体诗不是一种雅正的好诗,“上有所好,下必有甚”,传出去莘莘学子竞相仿效,败坏了文坛诗风。太宗对此于既恼火又尴尬之余,居然自我解嘲道:“我在试试你呢!”趁势来了个“下台阶”。  相似文献   

8.
对自隋代至实唐的文学理论的发展作一全面地考查,挖掘其中反骈的发展趋势,认为,唐代反骈观念形成了于唐代初年,历经隋代的李误、王通等人和唐代初年的太宗李世民。魏征以及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卢藏用等人,其主要的特点是从儒家思想出发,将文学与政治联系起来,把文学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反对有骈文所形成华丽浮靡的文风。这种观点对唐代古文运动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解决唐代文学史上悬案而作。首先指出《补江总白猿传》云故事发生于“梁大同末”,此时欧阳纥不足8岁,所谓白猿“窃”其妻生子,纯属捏造。接着,从政治上分析,唐高祖亲信欧阳询,虽有忌之者,不敢公开撰文诬谤;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亲信虞世南,用不着对欧阳询诬谤。从书法上分析,初唐书家,虽欧虞并称,由于太宗崇拜王羲之,虞世南为王羲之嫡派,故太宗尤重之。虞死欧在,太宗不以欧侍书,而以虞派之褚遂良侍书,可见太宗之倾向。褚遂良为巩固其地位,欲打倒欧阳询,特授意手下轻薄文人作《白猿传》以诬谤之。写作时间在虞卒后,欧卒前。文章最后,从褚之为人,贞观风气,提出《白猿传》出于褚手下文人之旁证。这一悬案遂得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0.
魏征虽是一个政治宗,但却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这与他耿介疏放的气质和极为复杂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文学素养,尤其是论辩能力,在封建社会属屈指可数的政治家中,应视为出类拔萃者是不为过的。纵观他已选入《高中语文》第六册中的《谏太宗十思疏》和其他疏奏,论点之突兀,议论之缜密,举例之精要,论证之灵活,语言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执政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明的时代,这与他的一套完整的吏治思想分不开的。他的精简机构、提倡廉洁、惩治腐败、考核百官等吏治思想在当代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三位杰出的封建帝王,为避免重蹈隋亡覆辙,革新政治、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他们统治时期国家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开创了备受后人称赞的“大唐盛世”。三位帝王开明的用人思想、正确的用人策略,为唐王朝成就盛世大业提供了人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史籍屡屡奚落谴责封德彝 ,揆诸实际 ,皆是不实之辞。这是许敬宗借修史之便 ,对封德彝挟私报复所致。许敬宗能售其奸 ,是借了唐太宗的东风。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 ,杀兄屠弟 ,逼父让权 ,才夺宗称帝。他想留下好名声 ,就定调子修改当代史 ,由许敬宗具体操作。许敬宗对已有稿本凭爱憎曲事修改 ,乘机对已故的封德彝造谣中伤 ,特别以所谓反对太宗当政来激怒太宗 ,最终将封德彝打倒搞臭。因此 ,廓清迷雾 ,弄清史实 ,有助于认识唐初政治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武全才的皇帝,他的诗歌大都显现出雄健高迈,感情激越,格调不俗的特点,初步体现了南方“清绮”与北方“贞刚”相融合的美学理想,在扭转华靡诗风,开创新的美学思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应该对唐太宗在唐诗史中的地位作一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不但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酷爱唐诗、唐文,从唐代文学中吸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使他的思想锦上添花,更富有魅力。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唐诗,不但读、诵、吟、赏,而且还亲自批阅评论,时有独到见解;在他的著作中经常引用唐代文学典故和词汇;他的文风也深受唐代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成为士人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唐代谏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为了纠正君王的错误,敢于大胆言谏,不惧刑罚,有时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唐代谏臣言行之中充满生命美学思想,对后世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崔颢在中国诗歌史上算不得一个大诗人,即使在唐代也称不上一个大诗人。根据现有的文献可知,他在盛唐时期却是一位名士——名显位卑的名士。入宋以后,他的文学成就才被世人予以认识和评价。根据这一现象,结合《唐人选唐诗新编》所选崔颢的诗加以分析,探讨个中原因,以期对诗人崔颢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盛世剧变的晚唐,诗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变化。诗人杜牧的心态堪称晚唐诗人的典型。纵观杜牧的山水题材诗歌,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浓郁的援道入儒心态。横向考察整个晚唐诗人群体,具有这种同样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变化对晚唐文学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