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法律权威     
法律缺乏至上的权威是影响中国走向法治之路的最大障碍。确立法律至上权威是法治的决定性前提 ,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影响法律权威确立的最大障碍在于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及观念上的误区。确立法律权威要从内在基础和外在条件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法律思想始终贯穿着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这一主线,并形成了一个由基本内容、根本目的和保证、基本途径、基础和根源组成的有机整体,这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法律权威观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精辟地论述了树立法律权威的内在要求以及党的领导与法的关系。在法律权威的内在要求问题上,他阐述了必须确立法治为根本的治国方略,反对夸大个人权威,反对人治,制约权力,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等观点。在党的领导与法的关系问题上,他明确提出一方面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的权威,另一方面党又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相似文献   

4.
权力作为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历来为统计所重视,然而不加制约的权力最终将会丧失权力,因此,对权力的制约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阶级社会里对权力的制约是不同的,审视自己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对权力进行制约将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权威是核心。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认识以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树立法律权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清除认识上的障碍,在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法制队伍、法律信仰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使法律权威有效树立,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6.
7.
《邢台学院学报》2020,(2):49-54
法律权威的状态是决定能否全面实现法的功能、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建设法治国家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法律权威在现实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裂隙,法律权威的树立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效运作与改革密切相关。当前人大法制工作面临着地方立法主体扩容后的立法质量保障、党务部门成为法律责任主体、合宪性审查创新、地方司法体制改革等新情况,应当进行应对性的改革。建议设置第三方审查机制,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保证设区的市人大的立法质量;明确协调性公共管理原则,规范党务部门公共管理职责范围与行使方式;引入听证程序,建立健全合宪性审查与备案审查制度;变革地方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层级,回应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本从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出发,详细地论述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权威的的原因以及如何树立宪法权威建立社会主庑法治国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体制条件下,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客观要求政府权威模式的科学定位。强力政府形象的政府权威模式是解决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必然途径,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完善监督法制是对干部有效监督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地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防止权力异化和腐败,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使权力监督制约法制化,目前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权力监督制约体制,但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公正分别为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与互动公正;权威有理论权威与实践权威、事实权威与正当权威等常见的划分.近有学者认为,法定证据制度对司法公正与权威颇有裨益.事实上,法定证据制度对司法公正和权威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中国的权威体系是一个行政权威为主导 ,法律权威屈从于行政权威的系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社会历史时期 ,必须重塑法律权威。新时期法律权威的重塑面临多重阻碍。重塑法律权威 ,既要重塑法律的内在权威 ,增进公民的法律意识 ,加强立法的科学性 ,提高立法机关的地位 ,又要重塑法律的外在权威 ,真正做到“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13.
法治文明是国家实行法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法治文明被推崇的重要原因在于法律自身所具备的文明属性,以及法治文明的发展始终与人类进步事业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是列宁法律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一根主线。在领导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列宁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依法治国;提出党应当通过苏维埃机关在苏维埃宪法的范围内来贯彻自己的决定;强调从严治党,对共产党员的惩办应比对非党人员加倍严厉;要求在全民中加强法制教育,树立法制观念,以培养对社会主义法律的真诚信仰。列宁法律权威观构成其依法治国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应当设立分居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婚姻法》已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并生效。这部新《婚姻法》在坚持原有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制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有意义的补充规定。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夫妻分居现象,新婚姻法并没有规定相应的分居制度。本文介绍了分居制度概况及各国的立法例,分析了我国建立分居制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提出建立该项制度的具体构想,以期能对我国婚姻家庭法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次在该文件中出现。什么是法治体系﹖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建设法治体系﹖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概念、基本内涵和价值﹐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如何演变而来的﹐从现今中国的法治现状中找出目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障碍﹐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社会条件。中国在探求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民社会的基础作用与决定作用,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富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同时,有必要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做出正确的鉴别、吸收。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现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进行了制度设计.首先要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的结构进行系统梳理和建构;其次要明确建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再次是要寻找建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不是无政府主义。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新中国成立后 ,毛泽东、董必武、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意见 ,使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完善 ,逐步形成了 16字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