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科研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平台和创新活动缺乏的现实困境.基于逻辑推理法文章构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模型,分析知识溢出的路径和效应;进一步提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旨在提升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浅议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管理信息化是必然选择。本文首先论述了当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意义,提出了实现信息化的几个建议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来临,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强国征程中的必由之路.高校作为教育领域的排头兵,其信息化建设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人事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肩负起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时代背景出发,以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并据此提出了几点的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在给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带来创新平台的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带来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创新民办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化具有了现实紧迫性。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须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健全信息化制度,同时要培养高素质的党建专业人才,运用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管理手段对信息传播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青岛地区高校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访谈,探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在线教学现状及如何提升在线教学策略。对教师在线教学现状及信息化意识、信息化能力和素养、信息化与科研的关系等进行问卷和访谈,借助统计数据和分析问卷调查发现高校英语教师在这些方面已经具备较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提出在线教学多模态化、分类实施、信息化素养强化,突出科研、合作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的建议,以期对目前的在线教学和今后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顺应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发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三门峡市资源和本校资源优势建设众创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新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但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诸多的问题存在,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学校在各方面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对当前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是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的基础和主要阵地。基于凸显大学生自主性的实践与创新平台的建设,逐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对培养具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与运行效果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指导、评审、验收、奖励、转化等制度,建立以实验室为基础建立一套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评价体系,建设开放式的"大学生实践创新中心",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践与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8.
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三大任务之一,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是提升学校科研水平的必由之路.针对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开发适合西部文科高校科研工作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系统.文章以广西财经学院的研发和应用为例,分析了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系统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州创新平台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体系日益完善;新型研发机构迅猛发展,产学研载体集群建设;平台支撑作用增强,协同效果明显。但在平台功能发挥、主体关系协调、运行效率动能等方面也需要改善。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创新引领城市,苏州要发挥创新平台的协同支撑作用,关键是从利益共享机制层面破题,将协同创新活动与各板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同步规划,统筹产业链条与创新链条内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以产学研协同方式“市场化”、协同关系“体系化”、协同内容“项目化”、协同链接“国际化”、协同制度“机制化”,打造高端平台创新集群。  相似文献   

10.
"触屏"时代这个词汇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各种电子信息智能产品出现,这些产品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变革。"触屏"时代下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媒体,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渗透力,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平台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