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试验设计调查了篇章强化和输入频率对中国高中生注意和习得英语虚拟语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篇章强化能有效促进学习者对虚拟语气的注意和习得,输入频率能促进虚拟语气的习得,对虚拟语气的注意效果不明显,篇章强化和输入频率两者结合效果最明显。这进一步证明了在有意义的语境下适当的引导学习者的注意力,可以提高她们的语法意识,影响学习者的形义及输入-吸收加工过程,进而促进目的语形式的习得。  相似文献   

2.
英语语气副词在日常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表达说话人或作者的主观态度,并且对一句话的某一部分或整句话的内容进行评论.本研究以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ROWN)为基础,使用WordSmith Tools 3.0,对英语语气副词的使用频率及其作为状语在句中的位置进行了研究,从而发现中国大学生在使用常见英语语气副词时的特征,并对其使用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词汇的习得研究一般涉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机制。本文以程度副词的习得研究为例,在Krashen和Swain的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框架下,试图探究程度副词的习得过程与结果。本文对程度副词的习得研究采用了对母语学习者和留学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程度副词在输入与输出机制下的习得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讲授和学习者习得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调查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情况,发现英语学习者笔语中英语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使用频率分布与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使用频率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即大学英语学习者对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试图从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主要针对教材)和母语迁移两个方面分析其习得不地道的原因,结果显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对情态动词can的语义习得不地道的这一现象,受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影响不大,而可能受其母语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Swain的输出假设和Izumi等人的实证研究,笔者检测了两种输出任务(短文重构和有引导写作)在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注意和习得英语虚拟语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两种输出任务都能够对英语虚拟语气的注意产生积极影响。但都没有对英语虚拟语气的习得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南民族大学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二少数民族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和词汇习得情况进行了调查。SPSS皮尔森相关系数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1)工作记忆容量与动词习得成绩正相关;(2)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与他们的字母记忆广度、英语阅读广度测试成绩正相关,与汉语记忆能力没有显著关系;(3)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动词测试成绩普遍高于非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即语言水平越高词汇习得越好。因此,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工作记忆对少数民族学习者的动词习得有影响,但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汉语工作记忆对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少数民族学习者的二语水平不仅对学习者的动词习得有影响,对他们的二语工作记忆也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1:7笔语语料库”(SWECCL)和研究者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英语母语者参照语料库。参考Halliday&Hasanf1976)对连接副词的分类和Crystal(1996)对连词的描述,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确定为and—moreover(并列关系),but—however(转折关系),和so—therefore(因果关系)三组连接词。比较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之间以及和母语者之间使用连接词的语境的差异。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2.0)和鲁汶本族语作文语料库(LOCNESS)中GET使役用法词汇型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GET使役用法词汇型式总频数要比本族语者少,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对GET使役用法并没有完全掌握,其词汇习得广度和深度不够。词汇教学应注重学生词汇型式的习得。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话语标记语在本族语及英语学习者中被广泛运用,而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其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运用,对其影响因素(如性别、口语水平等)进行考察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口语语料库文本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口语水平和性别因素对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缺乏多样性;(2)男生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多于女生;(3)高水平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的频率高于低水平者,且前者对其使用的多样性高于后者。发现表明,学习者因素(性别、口语水平)对英语学习者使用话语标记语存在一定影响,在理论建设与教学实践中都应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1.
周欣 《文教资料》2014,(21):188-190
本文运用Monoconc pro2.2,SPSS.13.0,CLAWS5等软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语料库(SECCL)和国际英语语料库英国英语分库(ICE-GB)中的情态动词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使用情态动词方面的特点。结果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频数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使用最多的情态动词是can,而本族语者使用最多的情态动词是would。其中影响英语专业学习者词频差异的因素有母语迁移、习得顺序、话题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第二语言(即英语)习得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或认知才能;通用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目标语言所处的社会状况;母语文化对学习者的影响;输入的信息。就上述影响,作者论述了其对语言学习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语料的对比分析,对汉英中介语中英语副词的变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高级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发展而言,高频副词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数整体上趋于稳定,只有个别副词使用频数发生变化;中低频副词使用数量增多且使用频数整体上呈现出显著变化。就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相比而言,最大的差异在于很多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副词学习者却使用不足,有些常用副词甚至不被使用;少数常用副词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但这种情况随着习得的深入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董丽丽 《海外英语》2014,(8):246-248
该研究以"中介语对比研究"的方法,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语料为基础,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程度副词使用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明显少用最高程度副词和减弱程度副词。但超用提高程度副词。但除去very这一超用的提高程度副词以后,其它提高程度副词有明显少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考察和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according to, due to,in front of,in consequence of,on behalf of等多词介词的习得特征,涉及它们的总体习得特征、多词介词的广度(量)和深度(个案研究)、习得顺序。本文主要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为研究语料库,以LOCNESS为参考语料库。从St2,St3,St4,St5和St6五个不同学习者群体检索多词介词使用频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工作。研究过程中,还涉及不同学习群体的学习差异,从而更加全面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多词介词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总体上来看,中国学生的英语介词习得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提高,多词介词的使用频率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格动词可以被进一步区分为成对作格动词和非成对作格动词,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不同特征使得它们在可习得性上有所不同。文章通过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这两类作格动词的习得状况,发现对于二语习得者而言,英语成对作格动词比非成对作格动词更难以习得,成对作格动词的习得难度就在于学习者要能认识到该动词的作格式和它对应的及物动词的被动式在语义功能上的差异,该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Yip(1995)关于两类作格动词的可习得性的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8.
连接副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对篇章的连贯性具有重要作用。基于ETS语料库从使用频数、位置特征和语法型式三个方面对中、日、德学习者结果连接副词的使用情况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在结果连接副词的使用上存在异同点。中、日、德学习者均依赖于少数几个连接副词,且其书面语中存在口语化倾向;中、日学习者作文中连接副词的位置和语法型式的多样性都不如德国学习者。这可能与学生的语域意识,回避策略以及语言负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证研究,探讨了在汉语语境条件下,中国学者的英语结果构式之类型、理解、产出及其英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1)被试的英语水平与英语结果构式类型的习得效果的关系十分复杂,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正比例关系;(2)中国学习者之英语结果构式的语言理解水平高于语言产出水平;(3)汉语环境下,中国学习者的英语结果构式习得效果呈"调羹形"分布。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语态尤其是被动语态是一个习得难点。运用语料库的方法,比较本族语者与中国学习者的使用差异,可以发现中国学习者对词的语态使用过度、使用不足及误用等情况。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中国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环境中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及本族语者的语料输入不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