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我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应以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为题材,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感受,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3.
农丰华 《新疆教育》2012,(10):86-86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入手,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相似文献   

4.
综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存在看这样的共性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千人一面,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正因如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从枯爆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在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朱秋萍 《小学生》2010,(8):18-18
1“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徐峰 《考试周刊》2009,(4):71-72
大多数语文老师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作文课。为完成作文任务,部分学生便使出浑身招数来应付:或依赖他人、全盘照抄,或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或挖空心思、胡编乱造……正因为此,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作文教学改革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构建了“体验作文”体系,即引导学生在枯燥的课本中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根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相似文献   

7.
中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扎根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写真事,绘真人,抒真情。响应这样的号召,每一届学生进入初三以后,笔者都要设计“亲情作文”“友情作文”“公民作文”等几个大型作文训练专题,以引导学生关注体验习以为常的琐碎生活,写出“平凡事”的“不平凡”和“平凡人”的“不平凡”。在写作训练中,我发现再鲜活的人物形象,只要一进入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变得脸谱化了。  相似文献   

8.
学生丰富而独特的体验是引起作文兴趣,写出个性化作文的基础,而学生的体验主要包括:生活体验和文学体验。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生活体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获得厚实的生活基础。传统的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写作方法和技巧,而忽视生活,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文学艺术源于生活,离开生活把学生禁锢在狭窄的教室内去谈作文,无疑是空谈。以下一个作文教学案例值得借鉴:某特级教师给小学生上“快速作文”观摩课,他先让学生做“放鞭炮”的游戏,然后再让学生写作文。布置作文时教师提醒学生写作时,注意描写游戏的过程、场面、心理、神态以及结…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作文源于体验,体验过后才能有真情感。本着这个原则,作文课我经常以游戏为主,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游戏中学生们开心快乐的体验着,思维与灵感被极大地开发、诱导下,佳词妙语便会层出不穷。很多学生在作文上的最大苦恼就是不善于描写甚至可以说是不会描写与表达。词穷,究其原因当然就是缺乏体验与经历,没有体验又何谈感受?没有感受又何谈表达与作文?对此,我每堂课都会想尽办法设计一些  相似文献   

10.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3,(20):25-25
体验是指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体会和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教育思想的生成,帮助学生摆脱了“作文难、难作文”的窘境,让学生作文进入了一个“想写、会写、写好”的全新境界。一、开辟写作源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开辟作文创造的源泉。1.家庭生活中体验。可引导学生在“我当一天家”、“假如我是爸爸妈妈”等模拟体验活动中扮演角色,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验长辈的甘苦,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这…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实的流露。如果在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那么,显然违背了作文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载体,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愤怒出诗人”、“情动而辞发”等都说明情感对写作产生的影响。那么,如何在作文训练中渗入情感因素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走进生活,积累情感体验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中来。家庭可以说是学生体验情感的重要“基地”。那里有…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中充满着重复的信息,复述着同样的故事,写作变成了一潭死水。因此,回归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开掘生活土壤;省视生活细节,感悟生活点滴;凝视生活真相,唤起生命的成长。在生活体验中,写出“鲜活”有“生命”的作文。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努力指引学生实现作文个性化,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问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直当具有个性.然而当前学生习作几乎千人一面、众口一词,属于“这一个”的独有体验、独到见解、独具匠心日渐稀有,一句话:“作文个性弱化”了,  相似文献   

15.
在提倡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作文。而生活体验是个性化作文的基础。文章围绕回忆生活经历,唤起曾经体验;再现生活场景,表达真实体验;注重生活实践,增强个性体验;概括生活感受,创造生活作文四个方面阐述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个性化作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因此,我在作文教学工作中产生了"体验作文"的构想,即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8.
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触:许多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到作文就“榨汁”,学生作文的灵气和创造力跑得无影无踪,写出的作文黯然无色,缺少童真童趣。众所周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出:生活即教育。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的空间愈大,作文的领域就愈广。据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体验和思考生活。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观当前学生习作的现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空话、套话、假话连篇,内容雷同,缺乏独特的思想和个性感受.因此,我在作文教学工作中产生了"体验作文"的构想,即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身边的人,记身边的事,在自己独特的体验和个性感受中记录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0.
<正>体验是中学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丰富的体验,有了激情,才能有表达的欲望,才能一吐为快,写好作文。所以,必须引导学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表达。一、创设体验条件,还原生命的感动并不是每一个中学生都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如让学生写"感恩母爱"话题的作文,一部分学生总是寥寥几笔写母亲送伞、督促功课、补衣等事情,缺少动人的细节描写和情感深度。这表明学生并没有亲情方面深刻的生活体验。针对学生没有感受、体验,教师就要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