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又回到强效果论的轨迹,即强调大众媒介在引导控制典论方面的作用。但到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广泛运用后,这一理论引起不少争议。有研究者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已经沉没。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沉默的螺旋"由德国社会学家诺利.纽曼提出,其意是指人们面对一项公共议题和判断公共舆论是否会朝赞同他们意见的方向改变时,如果觉得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他们就会倾向于对该议题保持沉默。但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体表达意见的匿名性等特点,少数意见者面临的社会压力大大减少,持相反意见的"少数派"依然可以首先活跃在虚拟社区,使"沉默的螺旋"转变为反"沉默的螺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而言,既要积极借鉴"沉默的螺旋"理论,充分扩大它的知晓度、熟悉度、认同度;也要借助反"沉默的螺旋"现象,把握舆论动向,促进其得到更为持久、深入的传播;同时还要把握两种模式的理性或非理性因素,抑制两种模式下的非理性因素及现象的产生,借助各种传播方法和技巧,以确保各种社会舆论思潮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沉默的螺旋”假说是关于传播效果研究的重要理论,但在网络交往中这一假说明显地表现出其局限性。言说不仅不甘“沉默”,反而说得大声,说得激烈。这主要是由网民的“亚大众”特征及网络交流中的匿名性,网络平台所营的民主氛围等特点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丁小波 《考试周刊》2012,(83):19-20
"沉默的螺旋"作为传播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利用,它倡导利用集体舆论的力量弘扬优秀的学习风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职学生内心希望进取向上的学习状况是该理论引入的前提;学生学习、生活的集中性和心理特点的类似性是该理论引入的基础;教师适时地进行舆论引导是该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高职语文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是该理论发挥效能的两把"利器"。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沉默螺旋”理论为很多典型事件提供了分析依据,然而,构成“沉默螺旋”这一假说的三个命题设定都带有一定的假设性,且是在传统的大众传播环境中阐发,有其局限性。在当下网络传播环境下“沉默螺旋”理论的“新变”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焦点,文章将从该理论基础命题出发,并结合实例分析该理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发展变化,为网络传播的舆论监督和引导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公共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践进程。当下,全媒体生态系统的部分失衡,周边环境的浊化,不良观念的泛滥,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不足等导致了大学生公共精神的贫困。我们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功能,净化全媒体生态环境,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大学生群体中"坚实的核心"等路径,不断培育并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时代,西化分子会娴熟运用"沉默的螺旋"理论瓦解在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为此,要深刻揭批其腐蚀在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伎俩,甄别其实质,筑牢"过滤器",为在校大学生夯实理想信念基础构建良好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
"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经典理论之一,是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纽曼从传播视角提出的,该理论对研究现实传播现象具有指导性意义,而高校中班级决策活动作为传播活动之一,是否同样存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从传播视角入手,对其沉默现象的存在性,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去消除沉默现象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刻探析,从而使高校班级决策氛围更加科学民主,促进班级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红胜  韩晓 《文教资料》2010,(33):209-211
由于互联网与传统大众传媒存在特征上的显著差畀.“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受到思政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沉默的螺旋”理论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空间“沉默的螺旋”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走进了一个网络时代,随之人们便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弊端,庞杂无序的信息充斥整个世界,人们在众多的选择机会面前逐渐迷失了选择的权利,人们需要一个舆论的主流。对于"沉默的螺旋",当讨论这一理论对于互联网的使用程度,必须要同互联网自身的发展挂钩。在网络的空间中,社会孤立的动机没有消失,并且随着互联网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其压力变化的程度正在逐渐的显现出来。而从受众的心理动因的角度来看,从众的心理本身是没有改变的,因此"沉默的螺旋"没有停止"旋转",但是旋转的强度怎么样,这就要看互联网自身发展趋势了。  相似文献   

11.
聂辉  吕吉 《江苏高教》2021,(2):49-53
进入全媒体时代,高校传统的应对学生突发性舆情事件的机制和策略出现了诸多不适。沉默螺旋理论给完善全媒体时代高校应对学生突发性舆情事件提供良好的分析思路和框架。通过此框架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在学生突发性舆情事件中应扮演好方向性意见的引领者、学生意见的评判者、真实信息的发布者、突发舆情事件的平息者四重角色;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基于学生的突发性舆情预测机制,做好学生群体意见的监测、评判与引领,快速、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方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应对机制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郭德刚事件由公众人物与媒体之间的司法纠纷演变成一场有关公共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大讨论.传统媒体在事件中大都持批评郭德刚的立场,网络舆论则经历了由"倒郭"到"挺郭"的转变,造成传统媒体和网民立场差异的根源是公众对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的越位及公权力介入公共讨论的不满,以及网络舆论的"反沉默螺旋"效应.郭德刚事件凸显了权力与公众冲突时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表达最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影响已超出传统主流媒体的影响,而开放的信息平台,增加了新闻信息监管的难度。各种文化、情绪和倾向并存于网络,极易滋生极端的言行,其传播影响深远。本文揭示了网民的媒体选择习惯,网络技术能力、参与社交网络的类型等加剧网络社会人群的演化,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规律,提出了网络舆情评价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4.
敦煌文献S 788《沙州志》、S 5 4 4 8《敦煌录》、P 372 1《瓜沙古事系年》记载了一个张孝嵩在玉女泉斩龙的传说。这个故事还收在唐人作品《宣室志》中。大量资料证明此传说原型是一个古老的人类同水害作斗争的故事。敦煌素有崇拜龙的传统、沙州多水害、地方官吏治水及对龙的祭祀等 ,使这个故事附会到了张孝嵩头上。而故事中的敕赐“龙舌张氏”及“子孙世袭沙州刺史”等情节均为虚妄附会之词。  相似文献   

15.
陈月明同志的《〈马氏文通〉虚字学说》在揭示本意、释文解疑、察辨源流等方面对《马氏文通》虚字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富于启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君武以德国工科大学模式为样板,通过对德国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接触及传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并进行积极的办学实践。他认为大学要培养:养成团体的生活、为科学之研究、努力工作的技能、训练战斗本领的人才。他主张院系设置面向当地社会建设,学程安排突出实用性,添置仪器设备以培养动手能力,设立工场、林场和实验室以加强技术操作,注重科学研究并推广应用技术。研究马君武对德国工科大学模式的移植,是关注德国高等教育下多种模式的重要体现,这对深化德国高等教育对中国高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美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趋之若鹜。然而美剧中频繁出现的关于杀人的罪名种类及其中文翻译使得不少观众感到迷惑。本文介绍了英美普通法中关于杀人罪名的分类情况及其中文翻译,讲解了涉及的相关法律术语及其渊源,从而使观众对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理解剧情和英美普通法。  相似文献   

18.
杨心一是清末民初重要的翻译小说家,但是目前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学界几乎一无所知。今在新发现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杨心一的籍贯、生卒年、学习经历、任职情况及社会活动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大体澄清了其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9.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