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总结《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说:“别里科夫平生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这时,一位学生蹭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没有恋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爱情,更不能称作婚事!甚至华连卡根本就没有看上别里科  相似文献   

2.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文学经典,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通过通俗的故事把握人物形象,借以达到了解时代,理解全文,认识作家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采用了“情节错乱法”进行分析切入,即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问题,先从中间入手,然后向两边渗透,仅用了一个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效果不错。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既突兀又新鲜的富有刺激性的问题。我问学生,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能不能谈恋爱?学生讨论很热烈。经过讨论得出结论: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理由有三点:第一,别里科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从人本意义的角度来看,别里科夫也有追求异性的权利;第二,别里科夫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一员,契诃夫的语言艺术很高超。人教版教参认为作者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讽刺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  相似文献   

5.
蒋老师导语: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中的情节或人物都会有一种联想,或者说加以发挥拓展,设想合理的结局。本文就是对课文的续写,即对别里科夫之死作了一种延伸的想像,设计了较为合理的情节,使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有较为合理的依据,同时还注意了行文的逻辑性与完整性——别里科夫住院了。你可别认为他是从楼梯上摔坏的,其实事情是这样的:那次他从楼梯上滚下来,被华连卡撞个正着后,从此他就更加套中化了。他回去后立即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这就意味着他和华连卡的婚事不了了之。第二天,别里科夫到眼镜店换了一副加大加厚的墨镜,到一家古老的服…  相似文献   

6.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别里科夫作为“套中人”,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本文尝试从欣赏、阐发、评价、质疑等方面出发,选择小说漫画中的别里科夫、恋爱中的别里科夫、众人眼中的别里科夫等经典语段,运用创意阅读的方法,实践创意细读。在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归纳小说的创作规律,实现读写一体,力求发现一个多元、丰富的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8.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往很多的文学史家把别里科夫具备的性格特征称之为“别里科夫性格”,他们对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他的反动性,说他是“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造成了他整个思想性格的那个反动的沙皇专制”,他是  相似文献   

9.
别里科夫可笑、可怜、可恶、可恨,但别里科夫更是可怕,他辖制学校乃至全城十五年,是专制制度的可怕的帮凶.  相似文献   

10.
别里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表现了俄国专制制度下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  相似文献   

11.
孙方坤 《学语文》2012,(4):21-22
我们以前在进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时,很少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与其它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因为一般的观点认为别里科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教材中很少能找到与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人物。于是仅仅孤立地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给别里科夫戴好各种各样戴套子之后,作者匠心独运,巧妙地设置里婚姻套子这一变奏曲,让可悲可怜、可恨可恶戴别里可夫在合适戴时间以合适戴方式自我埋葬。  相似文献   

13.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了。新婚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华连卡毫无幸福甜蜜的感觉。她足不出户,因为别里科夫总对她说:“亲爱的,结婚后的女人可不能整天在外抛头露面,那不合规矩!”不久,华连卡与他大吵了一场,原因是华连卡要办个圣诞晚会,但别里科夫坚决不同意。  相似文献   

14.
以核心素养落地为目标,着力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提升,致力于构建思维发展型语文课堂,特别设置了四个学习任务。一是阅读、品析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二是深层挖掘别里科夫是怎样变成“套中人”,甚至是专制统治的帮凶的。三是深层探究别里科夫死去的原因。四是主题探究:忧郁远方的一抹天色。  相似文献   

1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著名短篇小说,也是我国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别里科夫,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别里科夫真的是沙皇制度的卫道士吗?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叫卫道士。卫道士是指捍卫保护某种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的人。例如鲁四老爷(鲁迅《祝福》)捍卫保护封建地位的思想体系,他可以说是封建思想的卫士,而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我们看不出别里科夫拥护沙皇专制制度的表现。审读全文,别里科夫所说的不过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只要不出乱子就好”。别里科夫并没有直接扼杀新事…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一个作品的解读,不同的人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对于《套中人》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有自己的看法。一般人都认为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统治的卫道士,是沙皇暴君的帮凶,这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了;还有人认为别里科夫也是比较可怜,是一个被时代异化了的可怜虫。  相似文献   

17.
别里科夫死了。确切的死期是在俄国大革命的前夜,丧钟敲响在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结尾处。作为一个迂腐守旧的艺术形象,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必然的结局。别里科夫是在极度苦闷和悲哀中死去的。顽固守旧,整日的惶恐不安,使别里科夫活得实在太累了,“哪怕是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他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嘴里还老是不停地念叨:“千万别闹出乱子来。”如果只是行为怪癖,也许他的死期还不致于那么快,致命的是他把情感和思维方式都装在一个无形的“套子”里。当他看到一位同事和他的姐姐骑自行车时,立即脸色从发青到发白。  相似文献   

18.
板书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浓缩,是通过精心构思和设计而有计划地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的艺术.板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板书应简明扼要,能体现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 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板书首先要突出课文第一句“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则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中的“才”字.这个“才”把作者对别里科夫的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出来.整篇课文是围绕着“才”展开的,抓住这个字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突出“滚”字,即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了一把“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的”滚”.这个字集中表现了别里科夫这个卑微小人的形象.”滚”和”才”呼应,写出了由人间“才”“滚”到阴间的下场,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末是俄国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制度处于末路的时期,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用他犀利的笔触揭露了那个病态的社会。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杰出的短篇小说里,作者用幽默的手法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个永存于世界文学人物画廊的典型。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分析,无论是教参还是教材,都存在着“贴标签”的缺陷,都认为他是个行为鬼祟、虚伪守旧的伪君子;在学生看来,别里科夫的性格古怪可笑、思想荒谬,他们只能抓住作品表面的东西,却很难挖掘这个小人物身上的深层悲剧。因此,虽然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如何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20.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沉痛悼念别里科夫同志。 1898年2月28日上午8时8分,别里科夫同志在传播真理、感化同事时遭对方暗算,壮烈牺牲。享年4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