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悟空和贾宝玉是《西游记》和《红楼梦》两部古典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新兴市民社会力量的本质内容在不同孕育发展阶段上的艺术概括。他们之间存在着思想性格上密切的血缘继承关系。孙悟空是浪漫主义地表现了这个社会力量是处于自在状态的“猴”的阶段;贾宝玉则是现实主义地表现了它虽仍处于自在状态,但却基本上完成了向“人”转化的阶段。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市民思想要求的艺术体现者,孙悟空是贾宝玉直系开山的“猴”祖师,贾宝玉则是继承孙悟空嫡传衣  相似文献   

2.
罗思鼎、梁效肆意歪曲、伪造历史,蛮横武断地给西汉时期的工商业者一律戴上反动“工商奴隶主”的帽子,进而把整个西汉历史说成是以“工商奴隶主”为社会基础的复辟势力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反复辟势力的斗争。这种主观臆造的反历史观点完全是为“四人帮”反革命政治目的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孙悟空形象具有独特思想内涵:孙悟空是一个并非“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自然人,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确证主体存在的伟大,自然人必须变成社会人,必须在社会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点,必须获得他人的尊重与社会的承认,在这方面,孙悟空作了不懈的努力;同时,孙悟空形象的思想内蕴也带来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承恩以孙悟空这一文学形象贯穿了整个表达个体化理想的“西游”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心志的流出,对此形象的分析是理解《西游记》全书旨要的关键。文章以孙悟空是吴承恩所塑造的“理想人”为出发点,试图从作者赋予理想人的特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活动的背景与对立面、理想人在神魔世界中的边缘化处境和原因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孙悟空作为“理想人”模型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努力构建出对孙悟空形象的个体化理解并对此作出美学意义上的阐发。  相似文献   

5.
“四人帮”的御用笔棍梁效、罗思鼎之流在他们的“影射史学”中散出这样一种论调:在春秋战国的古代变革时期,私人工商业是破坏新兴地主经济、阻碍社会进步与国家统一的“蠹虫”,而工商业者,尤其是大工商主,则是“奴隶主残余势力”,是“复辟活动的社会基础”。这种摭拾“法家人物”的一些牙慧,再加以实用主义的杜撰而炮制出来的谎言,是为“四人帮”篡党复辟的阴谋服务的,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6.
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孙悟空则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作者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的故事开始,突出了全书战斗性的主题,同时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地位。“大闹天宫”表现了孙悟空的放心形象。这一放心形象成为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西门庆形象诠释方法从“人性”、“道德”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单纯的道德评判,认识上的误区说明研究者理论修养上的滞后与缺陷;西门庆是从封建母体中刚刚分娩出来的新兴市民阶级的人物,是大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新兴市民中的激进分子,是从城关市民中孕育出的早期资产阶级的胚胎;西门庆形象的出现,及时反映了明代中叶新兴市民阶级的勃勃生机和对封建秩序带来的有力冲击与震撼。  相似文献   

8.
吴承思塑造的孙悟空,以猴身、神力、人性相统一的奇特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和广大读者心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这一形象,历来论者多有高见,各家争鸣,见仁见智,评说纷纭。有说它象征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英雄;有说它是个统治阶级的不彻底的叛逆者;有说它是始反终降的变节分子;也有说它象侠士、新兴市民或立志修玄的佛徒等等。众家之说,都不无道理。一个艺术形象,会有这么多的象征意义,除了孙悟空本身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外,恐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分析评价孙悟空的时候,往往是采用单向思维的方式,过份强调它思想性格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其它方面,以致不能对这  相似文献   

9.
论孙悟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浪漫主义神话英雄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在他身上,集中地表现了作品的战斗主题和作者的社会理想,流露出全书进步的思想倾向。《西游记》实际上是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的一部英雄传奇。所以,如何分析评价孙悟空这个艺术形象的社会内容和典型意义,是正确理解《西游记》全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之一。长期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存在很多分歧,其中关于孙悟空人物形象的争论最多。这里面涉及到形象来源问题,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对形象典型意义及作者创作意图的分析。从二十年代初始,关于孙悟空形象的艺术渊源问题的争论,延续至今,一直聚讼纷纭。  相似文献   

11.
孙悟空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学形象,他身上体现着"人性"、"神性"、"动物性"。然而,孙悟空又并非这三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性"、"神性"、"动物性"的有机结合。这一文学典型的产生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不仅有继承也有创新,而最根本的则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当下关于孙悟空形象的九种成说 ,多以孙悟空为英雄形象 ,而似未对其象外之意作进一步的探讨。不囿于成见而通读《西游记》 ,会从文学理论角度发现孙悟空英雄形象仅仅是其悲剧性的外壳 ;从艺术哲学角度可见其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 ;从历史角度能够证明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源于晚明社会的“沉暮品格”。在三维理论视野的全面审视中提出悲剧性乃孙悟空形象的本质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彬 《华章》2010,(31)
作为小说<西游记>的最主要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自小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文人学者对其形象给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种种的看法.本文拟从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角度出发,对孙悟空形象从诚信原则、不断觉悟及东方精神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形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创作构思的程序上,作家自始自终不能脱离对形象的塑造。这是由文学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最主要是看其中的“典型形象”塑造得是否成功。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证明,凡是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能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并揭示其本质意义的“典型形象”的作品,都是优秀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及其艺术典型产生于生活,来源于社会,经过作家精心加工,精心提炼。因此,他们“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有普遍性”。【I]典型形象的复杂性与普通的文学形象相比…  相似文献   

16.
从这里开始的“孙悟空形象探源”,将以五、六万字的篇幅讨论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为便于以后的讨论,这里先将整个专题研究的设想简介如下: 第一部分对现有各说的合理成份和主要失误作一些原则分析,提出对原型与影响、猴行者与孙悟空等不同概念应有所区别;孙悟空形象的探源应从《大唐三藏取经诗  相似文献   

17.
“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不同的思想家从来都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并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李贽思想的阶级属性是什么?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是代表中小地主阶级,有人认为是代表新兴市民阶层,也有人认为是“表达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意愿”。我们认为:探讨李贽思想的阶级属性,必须放在当时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中去研究,放在当时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神魔世界,孙悟空是作者在神化和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同时,作者在处理孙悟空这一形象时,摒弃了"西游"故事中宣扬佛教、弘扬佛法的宗教思想,突出了孙悟空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孙悟空的宗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现有《西游记》论著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孙悟空具有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教义所说的“六识”中的法识;另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思想,主要是皈依思想。但他的皈依是不彻底的,他还具有自我意识。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人、动物、神魔、宗教四个特点的结合,他是一个宗教的战斗英雄形象。这对孙悟空形象的研究所有突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现有《西游记》论著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孙悟空具有宗教意识。这种宗教意识,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教义所说的“六识”中的法识;另一方面,表现为他具有佛教思想,主要是皈依思想。但他的皈依是不彻底的,他还具有自我意识。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人、动物、神魔、宗教四个特点的结合,他是一个宗教的战斗英雄形象。这对孙悟空形象的研究所有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