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建模融入到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中有利于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融入的途径是:"高等数学"课程与"数学建模"考查课程同时开设,选择经典案例开展数学建模讨论、分析,组建"数学建模"团队,搭建校内"数学建模"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贴近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邵华 《考试周刊》2014,(48):72-73
"课题学习"强调以"问题"为核心,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条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道路。为了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建立符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实际的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角色转变两方面。在构建基于"课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时,立足课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题学习",在体验生活的实践中开展"课题学习"。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程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激活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高效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活普遍"数字化",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实践"教育即生活"。在初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使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实施:课的导入"生活化";学习过程"生活化";知识运用"生活化"。从而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培养有开拓创新精神新人,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在《人人关心数学教育未来》中提出21世纪数学教育的转变中指出:"数学教学从全力关注常规技能转到发展广泛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从为升学后需要学习进一步课程作准备到强调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需要服务"。这些都明确的告诉我们:数学教育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而要着眼于他们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数学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作为日常生活人们之间交往的工具来看待。新修订《数学课标》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种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如果学生能把数学问题,由不知到知,由不明白到明白,由不太清楚到非常清楚,那么他们也就学会了数学,学懂了数学。  相似文献   

7.
当前幼师数学课堂教学,老一套的"教师中心论"还是顽固地存在着,强调"学生自主性"课程改革的要求无法取得根本性的转变,新教育体系下"幼师数学教学更好地与幼儿园联系在一起,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的实用性和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的要求难以落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目标也犹如一纸空文。在幼师生数学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的局面下,创新幼师数学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本文对幼师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谈几点略见。  相似文献   

8.
汤继春 《成才之路》2010,(34):56-56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要注重学生的"经历、体验、探索",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有效课堂,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课程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新一轮的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课堂教学往往停留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上.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接受的知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一旦知识点稍有变换,学生便会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低下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在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初中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望与同行共斟酌.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技术能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过程和课程资源增加学生数学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数学活动的绩效,促进学生深层数学学习、学会数学学习.随着"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列入课程总体目标之中,这一数学教育目标的调整,体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经验的重视,也让很多一线数学教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通过文献和课例研究发现,学生在与生活广泛接触的数学活动中,产生了数学直接经验,这些数学直接经验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融合,形成了具有典型数学价值的"数学化经验",这些"数学化经验"则不断"分裂"和"生长"成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应用和发展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学基本思想,这样反复循环就达到了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建构。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数学学习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抽象,基本理念源于费赖登塔尔的"再创造学习"理论。数学抽象的过程可先后分两个层次,一是要将现实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即要发现现实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符号化处理;二是当问题一旦转化成具有数学性质的问题时,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转向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去"做数学"的新的教学方式,这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观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现实的数学"、"思考的数学"、"学习者获得不断成功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知识本位到学生发展本位,从封闭性到开放性,从强求统一到注重差异"的重大变革,面对变革,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时,既要注重一节数学课教学的实效,又要追求数学教学的长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数学教学.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认真深入地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常可以听到"老师,我最怕数学科了,总是觉得太难学好!"这样类似的学生话语.在很多的学生眼中,数学科是一门"枯燥、难懂、无聊、不知所云"的课程,多数学生总是对数学有种莫名的恐惧感,不知道应该用何种方法能够学好这门课程.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脱节!  相似文献   

17.
结合教学实际具体分析应用数学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的指导思想、技术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系统阐述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并把数学建模的思路和思想应用到数据结构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抽象能力,尤其是算法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日益成为边远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美国阿拉斯加土著学区的"文化数学项目",发掘民族传统文化,并有机整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明显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体现了一种"针对文化的学校教育"理念。边远民族地区农村课程开发,应当充分重视文化适切性和本土内源性,并与现代知识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兴学"的视阈下,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的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还有助于他们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广泛的精彩描述,充分说明了无论我们的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工作,无处不用到数学。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到今天,作为这场改革的一线实践者,我们应该深刻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大胆尝试,努力创新,让我们的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数学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