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史”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纲要课教学过程,将为“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实践指导。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纲要课“四个选择”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价值维度、理论维度以及实践维度,是加强高校“四史”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石珉 《文教资料》2010,(32):184-186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课内容设置要符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性质、功能与特点的要求.以国家教育部下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为指导.做到“三个统一”与“四个结合”.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是追本溯源、坚持教育“四个回归”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教会、加强勤练和强化常赛”建设理念,聚焦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其具体路径是: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协同育人意识;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优化内容方法挖掘,融入思政元素;立足学生学情,强化体育铸魂育人;完善教学评价,聚焦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双创”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也是激发社会创新发展活力的关键环节。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作为规范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提升“双创”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对促进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对国内外高校“双创”教育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依据OBE目标导向教育理念,围绕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为切入点,构建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发展应建立多元化“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构建“双创”教育链式课程教学体系;明确“双创”教育培养目标,强化教育质量评价环节;建立多层次的“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6.
赵磊 《西藏教育》2014,(1):46-48
“感染教育法”作为一种隐性教育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教育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发挥教育者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及群体实践感染四个方面探索“感染教育法”在西藏高校民族团结教学中的运用,以达到提高民族团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四史”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相融相通,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把握整体性和倾向性并重原则、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从面—线—点做好“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搭建“四史”融入思政课的混合式教学平台,打造“四史”教育本土教学资源实践基地,能更好地发挥四史”教育中思政课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四个自信”培养中的作用,然后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四个自信”培养中的作用的路径,包括加强理论教学,提升“四个自信”认知;加强榜样引领作用,提高“四个自信”认同;加强实践体验,践行“四个自信”担当。  相似文献   

9.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命题,劳动教育在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纽带作用和综合育人功能。落实“以劳促全”育人成效,化解“劳育分离”困境,需要从内容、特征两个方面厘清劳动教育的内涵,从回归人的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和回应社会发展三个层面理解其价值意蕴,基于教育生态理论,从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支持保障和评价反馈四个体系探索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在构建中国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孙书平  刘畅  牟影 《教师》2022,(27):9-11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愈发重要,将爱国主义有效融入思政课程并提升其教学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应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积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真正在为国育人和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展实效。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思政课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提升教育实效性为目标,对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高校思政课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化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落实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文章通过对“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科学内涵和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提出了“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校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即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建设人才."三全育人"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引入到了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了高校教育在智育和德育的合力发展,进一步开创了高校教育的新局面,推动了高校教育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当下各大高校针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实施"双导师"指导的这一现状,旨在探讨双导师指导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师范生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加大执行力度、增设相关课程等措施完善双导师体系,以此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课堂中"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又是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纯然联系,凝练了民族地区高校课堂中"有效教学"与"有效学习"在主体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三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行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相长的价值实现路径,即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加强校际协同,构建高校教育文化交流生态链;形成和完善教育培训与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时代进入了一个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历史阶段时,德育环境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高校德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理念,培养出千百万有发展后劲的建设人才,进而全面促进社会持续、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根据当前高校教学的现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走生活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确保能够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方面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基于我国实践需求,当前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化”建设是主要趋势所在,展开“三化”实践活动更是要求高校能够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大学社团的育人功能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社团是校团文化活动的生力军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培育四有新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关注大学社团的新变化 ,加强大学社团的建设 ,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左蔚琳 《科教导刊》2020,(2):170-173
新时代背景下,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应充分发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一方面能够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另一方面将有效提高高校德育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新时代背景下应采用"医学+德育"混合双模式;心理发展和心理补救两手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营造良好校园环境;做好心理危机干预、跟踪以及监控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建设;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的方式来保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15岁到25岁是人价值观探索、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一旦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就很难再改变.就整个学校教育而言,高校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后的机会.如今高校价值观教育主要采用老师为主导的至上而下的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抛开了学生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156个问题以及在不同价值判断下所反映的观点和态度.本文以访谈案例的真实生活经验为模板,以价值观调研结果为参考,编写了两难故事.以讨论课形式探索两难故事的价值困境,提出了自下而上的价值观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琴 《高教论坛》2005,(3):108-110,45
高校"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了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两课"立体化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