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追悼志摩     
志摩今年在他的《猛虎集·自序》里曾说他的心境是“一个曾经有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这句话是他最好的自述。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  相似文献   

2.
志摩纪念     
面前书桌上放着九册新旧的书,这都是志摩的创作,有诗文、小说、戏剧———有些是旧有的,有些给小孩们拿去看丢了,重新买来的《猛虎集》是全新的,衬页上写了这几行字:“志摩飞往南京的前一天,在景山东大街遇见,他说还没有送你《猛虎集》,今天从志摩的追悼会出来,在景山书社买得上书。”志摩死了,现在展对遗书,就只感到古人的人琴俱亡这一句话,别的没有什么可说。志摩死了,这样精妙的文章再也没有人能做了,但是,这几册书遗留在世间,志摩在文学上的功绩也仍长久存在。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  相似文献   

3.
说志摩     
绵密的云在空际中飘浮,氤氲中,我似乎看见了徐志摩偃卧在草林之中,笑着。我喜欢他的诗。像一阵凄风,一阵惨雨,一阵落花,他的诗中有种魅力独自临照着,在空旷的小壑间重复,回荡。知道徐志摩的人也都会念上那么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似乎是一种潜在的人物标志,听到这些,人们便条件反射似的恍然大悟起那是徐志摩的诗。诗人并不都是招人喜欢的,徐志摩就是。曾有人说他是个多情的男人成天就抒着无聊的情,说他的诗完全可以收藏到情书装订册中,说他是“新月派”诗人。或许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4.
怀念志摩     
戴子薇 《青海教育》2005,(11):32-32
1931年11月19日,年仅35岁的浪漫诗人徐志摩在困难中殒落。诗人生前,因其对感情过于自由而理想化的追求。而使世人大多津津乐道于他的私人生活,他放浪形骸的感情以及围绕在他身旁三个迷雾般的女子。尽管酷爱学的我也很明白,我们应该去关注的是作众多优秀的作品,而并非像关注明星一样将目光集中于作本身。然而志摩,他是不同的,他所有的作品都贯穿着他亲历的感情,这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他与才女林徽姻的感情纠葛;他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的包办婚姻;他与名媛陆小曼的一段旷世婚恋;他与世界化名人泰戈尔的友情,直至他的骤然消失,那灵动奔放而又浪漫不羁的一生,都令我们神往。  相似文献   

5.
心系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飘逸的文字映入眼帘,我的心儿飘忽起来,如风摇细柳枝.醉后弄舞影,已不能再静下来。我索性敞开心儿半掩的门扉,让它飘向远方,寻觅那“诗坛王子”——现代“新月诗人”徐志摩诗作《再别康桥》的空灵妙境……志摩,你在哪里?我们想念你。想念你这弯曾徜徉于康桥侧畔,享受“那时蜜甜的单独”的“新月”。  相似文献   

6.
7.
新诗传宇宙,竞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 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  相似文献   

8.
飘逸的志摩     
徐志摩为人为诗,独具飘逸。本文就其平常生活,“新月”朋友中的纯真热情,恋爱婚姻上典型的浪漫气质,以及其中隐含的某种悲剧性作了论述。同时,显示了诗人的才情和个性。尤其是英国剑桥大学研究院培育了他的性灵,而意象的运用对“彩虹”一词有更多的偏爱。性录、音律、意象是他在艺术上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海龙 《神州学人》2004,(2):38-40
诗人徐志摩说过:“我查过了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们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开国元勋)。在24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我这样一个人如果真会成为一个诗人——那还有什么话说?”这话,人们大多以为是徐志摩的自谦。事实是,志摩的诗在徐家的确是空前绝后,志摩上面的话不幸为他言中了。志摩早已云逸袅去70余年了。梦断香销不是40而是70年,…  相似文献   

10.
11.
从来没有哪个作家的语言像徐志摩那样让我着迷。喜欢上他的作品是从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开始的,而不是中学时就读到的《再别康桥》。不知道诗人当时感到些什么,我很难明白他这首名诗背后的话,为何“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然而散文不同,他的文笔奇美,把我带入了清澈秀逸的境界:“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协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灵性。”还有欧化的长句,非得读好几遍不能领会其中的美感。而后我就迷上了志摩所有的作品,这篇散文更是百读不厌。一位作家朋友笑我还是中学女生的口味,但我并不为此感到脸红。许多年过去了,别的书渐渐失散,但他的书一直带在身边。他的语言,滋润着我在欧洲几年里枯竭的中文思维中枢。我喜欢自由脱俗的情感和理想主义者亮晶晶的额头,这些并不因为时间的逝去、理想的破灭而失去它们的光彩。他纯洁之美的篇章,他对人生的单纯信仰,让我生出的何止是敬意!我以当年为了应付考试获取的知识,实在不能理解影响了他的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我当时甚至不知道志摩笔下的康桥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剑桥。学校给我的文凭,没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有遮羞的功用,全不能遮盖我的空疏和寡陋。徐志摩说他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线索,如果说我过去的人生也寻得出线索的话,那么我后来去法国留学,为的是去欧洲“游学”。也还算得上是一笔清晰的线条。  相似文献   

12.
1924年春,印度文豪兼诗哲泰戈尔到北京,曾由诗人徐志摩陪同到法源寺赏丁香,在二三十年代,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遍种丁香树,丁香之盛在海内外闻名遐迩,所谓“香雪海”的美誉盖出于此。自清代以来的诗人、士子、学者、画家等,多爱在此寓居吟赏,一些诗人们也常  相似文献   

13.
我认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时候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尚未去康桥。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认识到影响他迁学的狄更生先生。不用说他和我父亲最谈得来,虽然他们年岁上差别不算少,一见面之后便互相引为知己。他到康桥之后由狄更生介绍进了皇家学院,当时和他同学的有我姊丈温君源宁。一直到最近两个月中源宁还常在说他当时的许多笑话,虽然说是笑话,那也是他对志摩最早的一个惊异的印象。志  相似文献   

14.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 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地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下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团天火,像天上陨了一颗大星似的直掉下地去。我们的志摩和他的两个同伴就死在那烈焰里了!  相似文献   

15.
“他太任性。”读到他的散文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虽然很热情。”读到他的诗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不属于这个世界。”听说他的故事时,我这么想。”“他死的方式还是那么任性。”看到胡适悼他的文章时,我这么想。第一次听到“徐志摩”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再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觉得这句诗,这名字实在是种极完美的搭配。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那诗化的语言所描绘的如画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  相似文献   

16.
“他太任性。”读到他的散文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虽然很热情。”读到他的诗时,我这么想。“他太任性,不属于这个世界。”听说他的故事时,我这么想。“他死的方式还是那么任性。”看到胡适悼他的文章时,我这么想。第一次听到“徐志摩”三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再读到那首脍炙人口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觉得这句诗,这名字实在是种极完美的搭配。在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那诗化的语言所描绘的如画的景色固然令人陶醉,但我更欣赏他那段关于单独的妙论。他喜欢独处,这不论是在《我所知道的…  相似文献   

17.
过分强调《志摩的诗》颓废消极是不公正的,纵观20年代坛动向,可以看出对旧世界的批判,对祖国明富强的渴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志摩的诗》主要创作倾向。诗集中的“积极”与“消极”都是特定时代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别情、性情、境界、结构四方面探讨了胡适《追悼志摩》一文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19.
尴尬     
闷热的七月像留恋的旅人,久久不肯离开这个城市. 老王努力地挤上了公交车,车上的人满满登登,人挨人,肩挤肩.车又开始飞奔了,车里夹杂着汗味和燥热的气息.唉,真不好受!  相似文献   

20.
尴尬     
大课间时,我和班里的几个孩子玩“模仿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