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要求,对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遗产,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以人为载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以人为本,要以人为核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物质,相关的制品和场所亦是其重要的载体。做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简称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称急需保护名录)的申报工作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简称《公约》)缔约国的一种履约行为,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该遗产。在《公约》框架下设立的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名录的区分是:前者是一种荣誉性的称号,并以此彰显遗产的地位;后者则更多地强调了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大多数缔约国相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在列入名录的标准方面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实践在历史、审美、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大认同"的意义;而大多数缔约国的列入标准更多地体现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遗的定义,以及申报教科文组织两类非遗名录需满足的标准的导向,突出的是以社区为中心,尊重社区各项权利的伦理维度。从更好地履行《公约》义务和推动国内创新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当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的改进可以参照《公约》的宗旨和精神来讨论与修改列入名录的标准,在评审时充分吸取社区代表和民间社团组织的意见,并在政府主导的名录制度之外探索多样化,即多种发起方的非遗普查和非遗名录制定机制。  相似文献   

3.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条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语的界定中,规定只保护符合"各社区、群体和个人之中相互尊重要求"的遗产项目,此要求在该《公约》实施过程中被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逐步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即相互尊重原则。本文从《公约》的起草历史入手梳理该原则的形成过程,阐述其意涵,并从《公约》近十年的名录评审实践探讨其基本要求、考量因素和适用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52-153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二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和展示。  相似文献   

5.
李英 《档案管理》2012,(1):80-82
自从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全国不少地区都积极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创新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档案管理部门带来一定挑战,如何根据非物质文化档案的特点,顺利实现档案建设与管理,已成为研究的一个课题.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那部分档案,即所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等,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对于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其档案还应包括与"申遗"工作有关的一系列档案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江苏省苏州市档案局与市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档案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云南省公布了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阿露窝罗节在其中,而节日中要唱的《遮帕麻与遮米麻》早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由陇川县阿昌族的熬露节和梁河县阿昌族的登窝罗组成。熬露译成汉语称会街。传说每到雨季,阿昌族最信奉的"个打马"菩萨的灵魂要上天念经。他  相似文献   

8.
动态·资料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出版4月13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和财政  相似文献   

9.
涪陵焦石山歌2009年被列入《涪陵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又被列入《重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有关涪陵焦石山歌的档案很多,经过梳理,主要从涪陵焦石山歌的种类、特征及保护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今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已经从前十年的名录和保护机制建设,开始向更深层的保护实践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进入了"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民间组织如何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热门话题。为  相似文献   

11.
正步入21世纪,中国以至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认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现状,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持其完整及优化利用,有利于对作为"人类无形文化记忆宝库"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含义及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档案。它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与"申遗"  相似文献   

12.
郭善臣 《大观周刊》2011,(39):261-262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分级保护制度,既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省级名录的基础上产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市级名录的基础上产生;市级名录在县级名录的基础上产生;县级名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深厚基础。本文就县级非遗档案谈一下管理利用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谭宏 《文化遗产》2016,(4):65-73,158
中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中,建设了比较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这个名录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丰富的各地、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样式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但同时,十多年的名录体系实践,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系的问题和挑战。解决和协调好这些问题和挑战,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其文化价值、文化多样性、文化可持续发展得到更好地展示和体现,更有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学者们在充分肯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起的作用和价值的同时,也反思了一些基本做法。事实证明,"名录"除了具有方便识别类型以外,其内在机制所带来的新方法、新理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还体现了保护者一定的观念和价值判断。在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试图厘清保护机制的基本理念和过程,侧重对传承人口述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同时对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内在特点、学术适用以及社会适用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周超 《文化遗产》2015,(3):5-12
尽管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名称未使用"保护"一词,但要讨论与该法相关的问题却无法回避"保护"这一关键词。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一系列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国际公约的名称来看,唯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使用的"保护"(safeguarding)与其他国际法文件所使用的"保护"(protection)有所不同。因此,深入探讨safeguarding的法律意义,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诸多"保护"(safeguarding)措施,在深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有关理念之影响的同时,也不乏基于中国实践而来的独到特点,只是其中有些保护措施尚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还需在未来的法律改订时予以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庆元县素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称.据考证,庆元廊桥已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庆元先民在建廊桥、用廊桥、护廊桥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廊桥历史文化.目前,境内共有廊桥90多座,包括石拱廊桥、木平梁廊桥、伸臂叠梁式廊桥、八字撑木平梁廊桥、木拱廊桥等.2007年,庆元木拱廊桥营造技艺被列入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被列人世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廊桥作为一种民间公共建筑,历史上一直没有受到官方重视,因此正史上缺乏详细的记载,如今,加强有关廊桥历史文化资料的抢救性收集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框架下,都在不遗余力保护人类共创的文明—文化遗产,由此造就了许多文化遗产大国,诸如中国、意大利、日本等。本论试以"日本遗产"名录制度为例,探究日本在UNESCO的两公约之外如何采取新创思、新体系之法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取长补短来继续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文化立国"之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进而为我国当前正在繁荣发展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狮艺     
《全国新书目》2023,(3):112-113
<正>本书系统整理了鹤山市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对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历史、发展、传承等情况进行介绍,并配上相应的图片,使读者对鹤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所在区域:鹤山全境入选信息:2007年入选鹤山市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同年先后入选江门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广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9.
张忠兰 《中国出版》2013,(17):44-47
2009年4月,贵州省紫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发现,麻山地区苗族的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同年,"亚鲁王"被列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亚鲁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既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应然主体,也是实然主体。一方面,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确认、建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振兴等诸多环节的参与,高校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力、提升其可见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也是高校担当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五大使命的有效路径。高校的使命担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耦合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专业性需要高校积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需要"新文科"视角,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亟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我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