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已经开展了8个年头,其间参加此次活动的记者达1.3万人次,发表稿件逾10万篇。广大新闻工作者拿起舆论监督的利剑,为中国的环境事业奔走呼号,惩恶扬善。本文介绍了这一活动是如何应运而生、又是如何具体运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和经验。作者多次带队参加“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有真切感受,此文写得有激情,有气势,又有文采,本刊特向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2.
1992年早春,一股由“无冕之王”们刮起的质量旋风席卷中国夫地。“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新闻界的联合行动,也产生了近年来少有的轰动效应。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和组织人之一,“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继获首届范长江新闻奖之后又一次成为新闻界的新闻人物。然而要想找到并采访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3月份开始他便在中央党校学习,他既要听课,又要处理“万里行”的稿件,所以很难找到他,即便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的热潮当中,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图书质量万里行”座谈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伍杰在开场白中说:“邀请四家出版社的总编辑与会,主要是研究如何借‘中国质量万里行’的东风,使图书质量这个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尽快落实到全国出版界的改革行动上来。万里之行也要始于足下,请诸位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新闻报道活动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电视的观众、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都急切地注视着“万里行”脚步走到了哪里。而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则生怕“行”到自己的头上……“万里行”这一新闻活动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大的社会反响呢?因为它大胆地揭露了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喊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呼声。“万里行”的成功,说明社会迫切需要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说到底是人民群众利用新闻舆论工具对社会的监督,表现为对社会错误倾向、错误做法的批判纠正。其目的是促进社会成员的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这不仅有利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还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整顿和强化社会对个人行为调节。实质上,这也是一种正面宣传。但是,多年来人们对此认识上存在分歧和种种误  相似文献   

5.
现在全国都在谈“中国质量万里行”。满腹委屈的消费者、埋怨质量差的人、为民族素质担心的人,都暗暗高兴,甚至把“万里行”看作“佐罗”,专为消费者打抱不平,那些平时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人,也似乎感到头上悬着“一把刀”,闹不准啥时候掉下来,胆子在肚里变得只有针尖那么大。“万里行”成了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它让人兴奋、振作,也让人担忧、恐惧。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于去年10月15日受到了该活动组委会的表彰。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始于1992年。5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推出一个又一个颇具声势的宣传高潮。仅中央十几家新闻媒体就先后刊播各类有关稿件1200多篇(条),总计200多万字,其中“河南周口第一兽医药  相似文献   

7.
金秋是一个收获的时节,历时5个多月,南北行程3万多公里的江苏《连云港日报》“沿海万里行”大型系列报道,于9月中旬正式结束,为了总结此次活动,10月13日《连云港》举行“沿海万里行”活动汇报座谈会,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环保局,旅游局,港口集团,开发区等单位负责同志在座谈会上高度肯定“万里行”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辛华 《新闻知识》2001,(3):9-10
(接上期 ) 舆论监督要讲求艺术   辛华:具体说,舆论监督应如何讲求艺术技巧 ?   艾丰:我们以“中国质量万里行”这个活动为例来说舆论监督的艺术。这一活动有两个人给作了定位,两个权威人士,一个是张劲夫,他说,我们多年来重视质量工作,不是不重视质量,但是苦于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有效的推进质量工作的方法,万里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是说它在经济工作中的定位。然后,徐惟诚,当时的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他说在新时期新闻工作要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中国质量万里行”找到了一个好方法和有效途径。他是从宣传工…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一位美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环境专家曲格平教授:“中国有没有环境记者?”曲格平告诉他这样一组数字: 近10年来,中国共有5万名环境记者参与“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建议和督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2万个。这位美国记者感到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10.
“祖国边境万里行”首期采访结束由延边日报社、延边电视台联合组织的“祖国边境万里行”首期采访活动,已于年初在海南省三亚市结束。首期采访团6名记者是去年9月23日,从我国吉林省珲春市图们江入海口防川起程的,历经100多天,经由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11.
为读者做实事王利公为读者服务是人民报刊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新闻宣传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经济建设的主体──广大群众服务,这是新闻工作者都在关心和探索的问题。1993年元月创刊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作为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贫困母亲我们走到一起──'96“幸福工程”记者采访万里行活动回眸王凯去中6月,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组委会和首都女记协联合组成的“幸福工程”记者万里行活动中,我有机会与新华社熊蕾、人民日报张善菊、中国妇女报陈本健、经济日报黄丽陆、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13.
2月11日,人民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开辟“中国质量万里行”专栏,陆续报道记者的采访活动以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消费者也拍手叫好。据中央电视台有关负责人介绍,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公布了观众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在新华社多功能厅召开了一个“中国质量万里行”新闻研讨会。“中国质量万里行”是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这次研讨会讨论的课题很多,但是批评报道几乎成了各个发言的一个共同话题,这种现象可能与“万里行”最使人注目的是它的批评报道有关,但是是不是与当前深化改革开放也有关系呢?深人改革开放呈现出极其复杂的局面,这一方面使批评报道显得更为必要,一方面使批评报道极其难于驾驭。在众多发言里,“万里行”组委会主任艾丰是唯一专门讲批评报道的。艾丰的工作和文章充满了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辩证法的艺术,这篇发言和他实际组织的“万里行”一样,使他的这种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批评报道怎样最大限度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工作有所帮助,又能使各有关方面易于接受甚至于积极支持,“万里行”的实际工作和艾丰的发言始终在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的度和各方承受能力、实际需要的切合点,“万里行”批评报道的成绩可以说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成功。本期卷首发表了艾丰同志的发言,在深化改革开放的今天它可能会为读者研究和把握批评报道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报道活动刚一举足,便得到老百姓、新闻界的一片叫好声。喝彩所向,倒并不因为表彰了谁,而在于把那些伪劣产品和生产厂家、销售商号公诸万目之下。群众终于能如此看重新闻媒介了。新闻界同仁的确应该好好庆贺一番。但我却心怀忧虑,我在想:当“中国质量万里行”结束后怎么办?也就是说当新闻记者走到1万零1里时又该如何?到那时,是否舆论监督就会偃旗息鼓?是否商品质量又要重走老路?果真如是,则不能不令人对这次壮举生出诸多困感。“中国质量万里行”带来的启迪,实在很多。最  相似文献   

16.
猴年岁初,质量问题成为全国舆论的热点。一些伪劣产品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曝光后,厂长经理急如热锅蚂蚁;许多地方政府亮出打“假”治“劣”的硬招、新招,刮起了抓质量的“旋风”;广大消费者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挺身而出诉诸舆论,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经济学家评论说,中国以严厉打击伪劣、假冒产品为突破口,拉开了深化企业改革的帷幕。而这一切,均始于我国质量宣传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92年2月11日。正是在这一天,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以下简称“新促会”)和人民日报经济部发起,19家新闻及有关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质量万里行”(以下简称“万里行”)系列新闻宣传活动,在中央各大新闻媒介中登台亮相,以少有的群体阵势,一下引起亿万群众的关注,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7.
去年7月以来,围绕“新闻扶贫”这个主题,宝鸡日报社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历时最久,社会反响最热烈的,当属7名记者深入山区开展的“扶贫千里行”活动,他们中既有年近六旬的老记者,也有刚进报社的年轻人,在总编辑卢愚带领下,他们不辞劳苦,跋山涉水,深入山村和农户采访,用笔和相机为贫困地区造舆论、办实事,宣传脱贫典型。半年多时间里,走遍了宝鸡地区的6个山区县、84个乡镇、191个村组,总行程1.1万多公里,共编文、图稿件324篇(组),取得了良好效果。这场名曰“千里行”实则“行万里”的活动,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  相似文献   

18.
《求是》杂志第13期发表周良沛《文坛也应有质量万里行》一文,对当前文坛中的某些不良现象提出批评。文章说,假冒伪劣产品之猖獗,已成公害,遂有“质量万里行”的打假活动。联想到文坛类似的情况,又应当怎样对付呢? 在如今有钱就能出书的情况下,买上几个书号就可以出上几本,至于质量如何,有没有人看,看后有没  相似文献   

19.
也谈文化商品的质量问题■金声近几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逐步确立和完善起来,它把报刊图书、音像制品也送到“货架”上去了。随着“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种伪劣残次商品的厂家都受到认真的追究。但是,对于文化界残次产品的抵制,对粗制滥造者的...  相似文献   

20.
宣琦 《军事记者》2011,(8):34-35
网络视频是依托互联网平台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媒体,成为新闻领域全媒体传播的新军,在大型采访宣传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解放军报》和国防部网、中国军网“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足迹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主动应对全媒体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