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悠哲 《现代语文》2006,(10):68-69
铁凝的短篇小说《谁能让我害羞》(《长城》2002年第3期原载)初看并无特别之处,细细咀嚼便会体悟其中深味,犹如品尝一根甘蔗,越到后来越有嚼头,直至根端,滋味万千。  相似文献   

2.
《谁能让我害羞》的情节结构十分特别,我们称之为单复线的相互交错。这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谈。第一个层面,在总体结构上单线是少年的四次送水,这是贯穿全的主线:复线是少年与女人各自的行为活动以及他(她)们围绕送水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心理变化,在本中呈现为两条各自独立、一直平行、永不交错的线条。在送水之外,少年与女人各自独立地生活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送水只是一个连接点,让少年和女人瞬间表演的平台而已。熟读本,我们知道在送水的这几分钟内,虽然少年和女人同处一室,相隔咫尺,但却各行其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谁也无法进入谁的世界。送水而外,作大量的描写他们各自的心理及行为活动,为下一次送水的再一次会面做准备。本总体上就是在这样一个分——和——分——和——分的循环中展开的,这种转换也就是单线——复线——单线——复线——单线的交合。在送水之外,女人和少年各自生活的时候是一种复线:其余则是一种单线。本以分开始以分终止预示着这两人所属世界的不可融性。  相似文献   

3.
薛冲  鄢鸣 《文学教育(上)》2009,(19):140-141
《谁能让我害羞》发表在2002年第三期的《长城》上,是作家铁凝的一篇精心构思的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从农村来的送水少年为了讨好上层女人而一次次精心装扮自己,却被女人一再漠视乃至厌恶,最终引发了尖锐的对峙。最后由宝宝拨打“110”引来的警察结束了这场对峙。这篇小说获得广泛好评原因在于,一个平凡小事却被敏锐的作家以巧妙的笔法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主要体现的是城乡对立和贫富两极的对立。但是,正如题目一样,小说本身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所以理解这篇小说应当极力避免的是,过多地把同情心抛向少年而一味指责上层女人的麻木不仁。诚然,如果上层女人能主动关心少年、尊重少年的话,或许这场对峙可以在萌芽状态中就被消灭。但是如果少年不把送水的工作看成一种获得上层承认的机会,不在矿泉水上面加上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这样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4.
铁凝的短篇小说《谁能让我害羞》通过送水少年和"高级"女人的冲突,展现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矛盾。作者试图以旁观者的语言冷静地讲述这个具有新闻色彩的故事,小说中的人物则以具有身份标志性的语言不断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社会语言学理论来看,不难发现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社会真相,即现实生活中冷漠的契约关系、近乎残酷的社会分层以及人们隐秘的情感困境。  相似文献   

5.
童话书、寓言书我都喜欢看。而这本励志的书——《谁动了我的奶酪》更是叫我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6.
关冬梅 《英语辅导》2010,(1):199-200,203
华裔作家任碧莲的小说经常以家庭这个小单位中各个成员间的文化对峙与融合来反映包括华裔在内的少数族裔如何与社会中的主流群体进行交流及共存的问题。任碧莲笔下的家庭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她通过一个变化的家庭揭示整个社会人们身份的流动和变化。她的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由华裔与爱尔兰人组成的家庭表明了她流动的家庭观。而她在第三篇小说《爱妻》中,通过一个多种族的家庭更加突显了这一流动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7.
石黑一雄的力作《别让我走》描绘了一群克隆人在黑尔舍姆庇护所成长、接受教育直至最后捐献器官,悲惨结束生命的故事。他们的命运自"出生"便被决定:随着一次次为人类捐献器官而"终结"自己的一生。从人性缺失与异化两个方面,通过对克隆人的悲情命运的解读,借克隆人的悲情命运来衍射人在对待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性缺失主题,以残酷、冷漠的人性直描手法奏响了一首人性缺失的悲鸣曲,对当代社会人性异化问题提出深刻的批评。  相似文献   

8.
受黑人文艺复兴思潮影响,兰·休斯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年轻黑人形象。他们虽具有典型的清教徒品质但并未受到"上帝"眷顾。这种写作手法体现了休斯的创作意图,以黑人的生存困惑提出"上帝在哪里"的诘问从而质疑美国主流社会中宗教信仰的合理性。本文即以其短篇小说《让我奏响布鲁斯》为例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9.
教师准确理解统计的要义并准确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数据产生亲近感,拥有数据分析的头脑,加强对于数据的火热思考,真正做到让数据说话,是"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它让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了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能扮演好人生中的各种角色,我们老师应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11.
“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对成长意义的注解。读完韩历的长篇小说《我能长成我自己》,掩卷沉思,不禁怅然:时间如同一只永不停歇的飞鸟,掠过无痕。而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德国慕尼黑大学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对世界主义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世界主义化”的概念。他指出世界主义化是一种进程,是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副产品,会衍生为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作为反乌托邦科幻小说,以预言的方式刻画了人类对克隆人群体的器官掠夺和两极社区逐渐被世界主义化的不平等:不分种族、阶级和宗教,只存在着两个平行的“世界”——提供器官的世界和使用器官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并无交流和互动,却遵循着器官流通的规律和某种共识。通过解读《别让我走》中被世界主义化的身体和生物形态上的“世界公民”,探讨边缘群体在世界主义化进程中的生存欲与创造欲,拓宽在地理空间、意识形态和文化身份都无法单一定义的群体的集体性话语选择,警惕遵循资本流通本质的世界主义化,会绕过主权和国家,加剧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伤逝》和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都讲述的是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从时间上看,两部小说相距六十多年,从小说所塑造的"子君"形象来看,既有不变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这不仅与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关系,也与时代的变迁和子君的选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让我痛哭吧》是巴洛克晚期亨德尔所作的一首极具艺术价值的声乐作品,也是很多声乐学习者必唱的曲目之一.如果去深挖这部作品其中的内涵,可以发现它不仅包括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许多特点,同时它对声乐学习也有很多有价值的地方,所以这部作品才会被众多人传唱,学习演唱该作品对于声乐练习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以女中音演唱的角度去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石黑一雄的反乌托邦式长篇小说《别让我走》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其中所塑造的无反抗、逃离意识的克隆人形象引得一片质疑与探讨。本文从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出发,探索克隆人无法逃离的原因:文中的统治阶级——人类通过生存环境的封闭、生存基因的剔除、严格的监视和检查体制、文化上的渗透教育、人格上的打压,成功地把克隆人塑形成为人类奉献生命的被统治阶级。通过石黑一雄细腻又残忍的描述,引发了对当下社会霸权困境的思考,反思舆论引导和话语权构建的工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话语霸权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18,(1):65-70
当代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笔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命运归属历来都是评论家津津乐道的对象。石黑一雄在2005年出版的反乌托邦式长篇小说《别让我走》中塑造的逆来顺受、丝毫没有斗争意识的克隆人形象引发了众多评论家的思考与质疑。站在葛兰西的霸权理论的视角下,对克隆人被人类操控的傀儡人生进行原因探究:作为统治阶级的人类通过对克隆人地理上的强制隔离、基因上的强力介入、文化上掺杂着欺骗的渗透教育,塑造并影响了被统治者——克隆人的思想,使其像人类手中的傀儡一样,处于麻痹与服从的状态,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一己私利奉献出自己健康的器官和年轻的生命。石黑一雄通过对由发达科技和扭曲人性相互作用所创造出的这一反乌托邦社会的描绘,引发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具有一定的教育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上邪》不仅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小说,它也是一首关于诗人的诗,一首阐释诗人与时代、诗人与虚无、诗人与疯癫、诗人与自杀、诗人与异性、诗人与堕落、诗人与真情、诗人与悲情、诗人与死亡的大合唱,它写出了诗及诗人与这个时代的张力,描绘了诗人的乖戾与可爱;它还揭示出,诗人可以直面死亡且不惧死亡,诗人可以用自杀来向他认为的那些不合理的东西说"不",诗人以他的死来追问那些已被人们所遗忘的灵魂之痛。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左拉曾这样高度评价他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哭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但是面对如此富有盛名的作家作品,有些学生却在预习时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世界名著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是因为其独特的魅力,但本文的魅力何在呢?”面对学生们的疑问,我不得不思考——我们该如何读出这篇小说的“魅力”?看来,我们得学…  相似文献   

20.
世界科技正迅猛发展,历经着巨大变革,在此过程中,技术也悄然介入人类的肉体乃至精神。从2005年出版的《别让我走》到2021年的全新力作《克拉拉与太阳》,石黑一雄的两部科幻作品映照着这十六年科技发展的轨迹。本文试从后人类视域出发,探讨两部作品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主体与时代、本体与身份三方面的对话。两幅后人类图景中,技术不断改造着“人”本身,人与非人的二元对立也正逐步消解,“人”的身份日渐模糊,寄寓着石黑一雄对人何以为人的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