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被当地人戏称为“孙大牛”的孙大午又有了新的事业。 有人说,2003年那场风波后.孙大午把自己的精神空间退回到他的“大午城”保护起来。其实,“大午城”并不是他真正的精神归宿。他真正感受到安全、精神得到归隐的地方,是22.5公里之外的一座山——“釜山”。出狱后的几年来.他不单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家园.同时还为他自己和企业收获了“和谐”。  相似文献   

2.
张昭是东吴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继任后,张昭对孙权可说是忠心耿耿,“率群僚立而辅之”,为东吴的巩固发展贡献不小。孙策、孙权兄弟均得其助力不小。  相似文献   

3.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领,行伍出身,没有文化.后来孙权劝他读书,他接受劝告,勤学苦读,学识大增,以后担任东吴统帅.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名气的聪明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在京剧《群英会》和小说《三国演义》中,都着力描写了他如何舌战群儒,联合孙吴击败曹操的故事。在这场舌战中,诸葛亮先后在激烈的辩论中驳倒了张昭、虞翻等七位对手,接着又针对对方的特点以“激将法”使孙权起兵,以“三气”周瑜而掀起赤壁之战,卒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的确做到了知己知彼,很了解谈话对方的想法和心理态势,并善于采取不同的说理方法一一击破。如果诸葛亮不善于揣度人心,不了解孙权  相似文献   

5.
1994年12月24日是我国现代著名编辑家孙伏园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孙伏园是浙江绍兴人,早年就读于绍兴山会初级师范堂学,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是鲁迅的学生。在北大求学期间,他就参加了该校的新文学团体“新潮社”,担任干  相似文献   

6.
文人当自重     
“文人”在这里指的并不是作家、编辑,也不是记者或一些文化界名人,而指的是某些基层报道员。君不见,有些基层报道员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喜欢自己“吹”自己。某部一报道员刚刚从外单位调来。为了在领导面前显显“能耐”,就以他人之名写了一篇自己的“事迹”,把自己的吃苦精神吹得“云山雾罩”。时隔不久,他的这篇自吹文章果真感动编辑被刊用,可他那成才事迹让人看了,真是令人咋舌。单说写他担任报道员两年来,写了230余篇稿子,在各级报刊见稿200篇,就很使人刮目相看。你别说他这么一写,几个领导看了还真在机关引起了一场不大不…  相似文献   

7.
求贤若渴,思才如醉——在我国古代浩翰的文海中,最能表达这种感情波澜的文章,当首推曹操在担任丞相时写的三篇“求贤令”。让我们重点分析其中的一篇《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管中窥豹,来考察一下曹操是如何表达这种求贤思才感情的。赤壁之战两年以后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时,五十六岁的曹操已统一北方,大权独揽,挟天子以令诸侯,正处于军事最盛时期。但是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不稳固,天下三分,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无疑是他的心腹大患。为了完成统  相似文献   

8.
孙权与曹操相比,毛泽东对孙权评价不多。但从他蜻蜓点水的议论中,可以看出孙权在他心目中也是人杰。  相似文献   

9.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我们成长在爱的苗圃…”济南军区某团报道组墙报上的一首由报道员自己编创的“园丁颂”,传颂着该团领导关心培育报道员的一串串感人故事——谈团长:献医服务报道员在报道员小孙的记忆里,时时珍藏着团长谈桂林为自己推拿、按摩治疗脚伤的那段日子…今年1月初,部队进驻太行山进行实弹战役演习。报道员小孙始终追随大部队翻山越岭、顶风冒雪跟踪采访。当“战斗”正式打响时,他只顾抢拍镜头,却忘了脚下坡陡路滑,一个趔趄,脚腕扭伤,疼得他直冒虚汗。晚上,正当小孙疼得难以入睡时,谈团长推门走了进来:“听说我…  相似文献   

10.
正1946年,蒋介石以抗战英雄之态还都南京后,就开始着意选择自己的墓地了。他秘密请来了雪窦寺长老太虚,向太虚说明自己的意图。太虚奉命后,在紫金山四周为其寻找"龙穴"。六朝故都金陵的东郊紫金山南麓有座梅花山。梅花山因广植梅花而得名。三国吴大帝孙权就葬在梅花山,故此山又名"孙陵岗"。明孝陵地处梅花山北,建于1381年。陵墓全为巨砖筑城,下有石雕须弥座,宛如一座大城门楼。门前为石桥,24尊巨大石兽,8尊石雕翁仲排列两端。墓四周  相似文献   

11.
带着春的信息,著名作家峻青风尘仆仆从上海赶来参加“春江笔会”。现在峻青担任上海《美化生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但主要精力还是搞文学创作。当天晚上,我就在峻青下榻的南公园饭店拜访了他。峻青,是他用的笔名。一九四一年,他十八岁时,抗日战争正进入紧张阶段,他在八路军部队边打仗边学习,写出了第一篇“战地通讯”,在部队油印小报上发表时,就用了这个笔名。他本姓孙,名叫儒杰。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界干了40余年的吕奇,近些年忽然来了个“转轨变型”,业已取得相当成就的文学创作“洗手”了,其它新闻体裁的杂活儿也“一边凉快去”,专门玩儿起了“专访”这“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甭管别人怎么“脏”他没出息,老头儿却干得津津有味,迄今发表的专访文章已有近千篇,称之为“专访家”恐不为过。他对我说,担任文艺部主任后,把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编、审,联系和培养作者上,所以见缝插针写点有特色的专访对自己是很实际的,这样既能经常练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先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亦渐的第七世孙,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他11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他是经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教育学方面均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最为突出。他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面简称“史语所”)所长、北大代理校长等职,后随国民党迁台而留在台湾,并担任台大校长,1950年末在台北辞世。傅斯年先生在研究历史时,十分注重第一手材料。(这里有档案,还有考古发掘的文物及其它)他甚至认为“史…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今年快80岁了,是老军人、老干部,最近这一个月,他吃不好喝不好,为了他的个人档案又操心又跑腿."孙女士心疼地告诉记者,不久前她父亲的一位老战友到家中做客时,带来了一份几十年前孙先生在国棉三厂的档案资料."我还活得好好的,现在竟然见到自己的原版档案了?"孙大爷抚摸着档案里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心里很小是滋味.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夏季,国内多家报纸发表或转载了梅白 所写的《毛泽东笑谈郭小川》(下简称“笑谈”)一文,其中有杜撰的嫌疑,联想到当前一些回忆性的著作常有类似的毛病,很有必要予以讨论。 前些年梅白写过一篇回忆毛泽东在湖北的文章,曾使得长期担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读后难以抑制其义愤,乃以“满篇谎言”为题,批评了他伪造史实的行径(见《新华文摘》1989年第6期)。 王任重发表批评梅的文章已多年,未见他出来为自己辩白。去年,他又抛出“笑谈”,说他在庐山上想到他的知己、诗人郭小川和他的“彭大叔”(指彭德怀)…  相似文献   

16.
纳葳 《今传媒》2004,(5):56-57
习惯动作催生了这本书《向农民道歉》的作者马银录到陕西省纪检委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可熟悉他的人仍然习惯性地称他为“马书记”——他在白水县工作时担任该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马书记”的履历很简单,出生在陕西省合阳县农村,18岁参军,1999年转业后到白水县委工作,任县委  相似文献   

17.
陆定一长期担任中宣部长,平时很严肃,许多人都觉得他是很“左”的。从“文革”开始,他坐了13年牢,受尽折磨。当他出狱时,下属去看望他,他十分感慨地说:过去拼命地紧跟主席的思想,但是怎么跟也跟不上呀!他还对整错的同志,表示歉意。当时还有些动情。 陆定一1906生于无锡,19岁在五卅运动的波涛中,参加共青团和共产党,从此成为一名职业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赵彦昌 《山东档案》2006,(5):61-62,43
傅斯年先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亦渐的第七世孙,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他11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他是经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教育学方面均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最为突出.他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面简称“史语所“)所长、北大代理校长等职,后随国民党迁台而留在台湾,并担任台大校长,1950年末在台北辞世.……  相似文献   

19.
《孙队长谈政策》是湖南省南县报运用故事体裁,通过一个虚构的《孙队长》来讲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专栏。达个专栏从1957年出现后,坚持办了四年,现在还经常在报上出现。南县群众都熟悉“孙队长”这个人,对他产生了感情。有的社员接到报纸先看今天“孙队长”又谈了些什么。如果“孙队长”有几期不谈政策,他们就写信、打电话到编辑部来问:“孙队长上哪  相似文献   

20.
认老乡     
我们连那时候有一个“家门口兵”,他家离营房的距离不超过五公里。我们都觉得他很幸福,他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没有“老乡”。按说,营房外面全是他的老乡,但是他却十分无奈地说:“是呀,可是谁认识我呢,谁管我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