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偿新闻现象与新闻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新闻事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 ,便是屡禁不止的“有偿新闻”———它极大地损害和腐蚀了新闻事业的声誉和队伍。同时 ,有偿新闻还造成市场主体为竞争而对新闻媒介的不正当利用 ,它使新闻媒介失去在市场经济中应持有的公正立场和监督作用 ,这对正在形成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十分有害的。产生有偿新闻的原因不仅仅是个道德或纪律问题 ,新闻事业对急剧变化的经济机制和社会现象不相适应 ,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 ,必须加强新闻改革和新闻法制建设 ,禁止有偿新闻。制止有偿新闻要有长期打算…  相似文献   

2.
一年多来,“有偿新闻”在许多地方仍然禁而不绝。这同整个社会大气候有关;但是对“有偿新闻”行为性质的认识模糊甚至存在误区,实在也是个重要原因。 不少人认为,搞“有偿新闻”就是把新闻当作商品来买卖,因而慷慨激昂地反对新闻具有商品属性。那些热心搞“有偿新闻”的人,也就将计就计地接过商品交换的概念,把它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联系起来,为自己搞有偿新闻营造避风港。“有偿新闻”究竟是不是新闻的商品交易、究竟是不是新闻具有商品属性的表现?对这一问题实在很有进一步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要使新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必须禁止“有偿新闻”。问题要解决得好,在观念和思路上就还需要进一步明晰。为此,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有偿新闻”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定义 “有偿新闻”这一概念是中国特产,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除了产地是中国且以汉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外,还在于它表现了中国式的幽默与讽刺的否定。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在“有偿新闻”四个字前后加了引号,表达的实际上是文字本身所表现的与语义相反的含义,性质是否定的。也就是说“有偿新闻”乃是“非新闻”,是排除于新闻之外的,或者说不被承认为新闻的东西。所以,绝不能把“有偿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来理解。 正因为如此,要把握“有偿新闻”这一概念,就必须弄清它的内涵,也就是它所包含的实质内容。就笔者的观察,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收费新闻。它有实实在在的新闻价值,只是因为新闻机构或工作人员,在采编的同时,向新闻源收了费,玷污了新闻。 二是新闻式广告。其内容含有一定新闻价值,但从新闻的角度来看份量不够。要变成新闻,就需要记者、编辑“扶一把”,通过某种“好处”或“好处费”搭桥,这类仅有一点新闻味的东西,属伪劣产品。 三是纯粹假冒新闻。其形式是新闻,内在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有偿新闻” “有偿新闻”这个词在外国新闻学著作中没出现过,是我国新闻界某些人的“创造”,指向被报道者收取报酬的广告宣传性新闻,即“收费新闻”。1984年前后,我国个别新闻单位出现了把广告编写成新闻发表以取得广告客户钱的做法,当时叫做“广告新闻”。对此,我国新闻界绝大多数人是反对的。1987年11月颁布的《广告管理条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新闻界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严峻挑战。适应并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个历史的转折,新闻界责无旁贷。能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取决于自身是否适应这个转折的变革。而变革首先要突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新闻与广告必须严格分开,不得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被报道单位做广告。凡属新闻报道,新闻单位不得向被报道者收取任何费用,凡收取费用而刊播的,应标明为‘广告’。”这一规定,为处理新闻与广告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但是实践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企业在新闻单位做了广告,同时这家企业又创造了先进经验或涌现的突出的好人好事,这些经验或事迹不少内容与广告内容有密切关系或一致,新闻事实与广告事实发生“重合”现象(以下简称“重合”现象)。能不能和怎样宣传上述新闻,让广告与新闻二者宣传内容“重  相似文献   

7.
近来,“有偿新闻”成为新闻界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此,我国有关法规是如何规定的?新闻职业道德是如何规定的?国外又是如何处理的?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有的读者可能以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新闻界可以搞“有偿新闻”。但是事实正好相反,这些国家的新闻法律都是禁止“有偿新闻”的。例如,法国《关于报刊组织的法令》第13条规定:“编辑的一切广告文章须冠以‘广告’字样”;《葡萄牙新闻法》则要求“所有文字或图像广告,如  相似文献   

8.
今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在京联合召开全国新闻系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树立行业新风活动的电视电话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记协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同时也公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可以说是向有偿新闻宣战的又一次誓师动员大会。近些年来,为何有偿新闻屡禁不绝,且有蔓延之势?我们有必要对“有偿新闻”作一些追根溯源的剖析。1*对年的中南海座谈会1993年8…  相似文献   

9.
(一) 新闻也姓“商”这个命题,本应如同新闻姓“新”一样没有疑义。可是在我国则长期被视为一个理论禁区。改革开放已历十四年,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分歧。1992年底,笔者有幸参加中国记协在济南召开的首届“中国新闻学术年会”,从向大会提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在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时,承认了报纸的商品属性,就应当承认新闻的商品属性,新闻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地买卖。“有偿新闻”由此而生。可以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有偿新闻”的理论根据。不廓清这一理论上的迷雾,就走进了认识上的误区。报纸是一种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于一身的特殊商品。我认为,说报纸的商品属性,是指它作为物质  相似文献   

11.
邓自强同志这篇《不妨釜底抽薪》的文章,提出了一个禁绝“有偿新闻”的有效措施和重大问题。是否行得通?值得广大新闻工作者开展讨论。本刊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将辟专栏以供争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新闻是否能排斥“企业新闻”?典型报道怎么办?当前改进经济报道应从何入手,是以加强宏观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市场分析和预测以及深度报道为主,还是仍像过去搞计划经济那样以一厂一店式的报道为主?这后一类报道,除了被报道的单位职工外,在社会上究竟有多少读者?“企业新闻”(包括某些科技新闻)与“有偿新闻”是否有必然联系?究竟应怎样禁绝“有偿新闻”,减少或防止把“企业新闻”变成“有偿新闻”?……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大家通过讨论,统一认识,深化经济新闻的改革。 来稿最好切口小,一事一议,把一个观点谈深谈透,切忌面面俱论或泛泛而论。  相似文献   

12.
一般地说,新闻具有商品属性。但是,新闻主要职能是通过信息的传播,影响社会舆论,干预社会生活。夸大新闻的商品性,将新闻沦为标价拍卖的商品,是资本主义新闻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分野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作为精神产品之一的新闻也就自然而然地成长为资产阶级摄取利润的工具,新闻工作者成了资产阶级的雇员。在他们那里,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可以颠倒黑白,捏造事实,甚至指鹿为马,进行人身攻击.只  相似文献   

13.
广告新闻YU新闻广告解决“有偿新闻”问题初探王长宗何谓“有偿新闻”?有偿新闻就是订报偿的新闻活动。这种报偿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某些记者的采访与报道可依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得到数量不等的钱与物。或者其他好处。这些钱与物既有直接支付的,也有间接支付的...  相似文献   

14.
媒介的商品属性与“商业化”误区卢惠民当30多年前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王中教授提出报纸是商品,政党报纸具有“两重性”(即既是政党的宣传工具,又是流通于社会的出版物)这个命题时,曾经被指责为反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而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术界几乎都认...  相似文献   

15.
李一鸣 《今传媒》2021,(4):130-132
"新闻敲诈"作为一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违法行为,隐藏在各种新闻媒介运作过程中。"新闻敲诈"多变的方式和形态成为其特殊性,对个人、媒体乃至社会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新闻敲诈"的演变与趋势进行梳理,进一步从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出发对其实质进行剖析,并提出在双重属性下平衡公共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新闻改革逐步走向深入,新闻单位由过去的单纯宣传型向宣传经营型转变。新闻单位在抓好宣传报道,提供信息、娱乐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创收活动,整个新闻界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是,近些年来有些新闻媒介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违背新闻的党性原则,搞“有偿新闻”,图眼前利益,给新闻界和受众都造成损害。新闻不是一般的劳动产品,与读者(听众)的关系不是买卖,而是沟通、交往,它是一种不能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记者把利用工作之便采写的稿子作为商品销售,那就是以权力谋私利,直接违背新闻的职业道德,是为广大群众和新闻工作者所鄙弃的,如果听之任之,对新闻事业的危害性是十分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国报纸上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叫“有偿新闻”。怎样看待“有偿新闻”?这是当前新闻工作中一个值得考察的问题。一目前我国报纸上出现的“有偿新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零售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记者干的。办法是:你给我钱,我给你写稿。这类“有偿新闻”交易都是秘密进行,悄声无息,极为神秘。 (二)批发类。这类“有偿新闻”大多数是报社编辑部门干的。办法是:由编辑部门出面,找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个体户“赞助”,与“赞助”者联合“主办”或“合办”或“协办”报纸专栏。近年来,由于这种批发类“有偿新闻”很多,有钱的单位和有钱的  相似文献   

20.
中宣部副部长徐光春在5月7日举行的“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禁止有偿新闻”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新闻界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新闻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治理“有偿新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坚决刹住这股不正之风。 中央和首都25家主要新闻单位及部分省市党委宣传部的负责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大家交流了三年来新闻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遏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