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追求的目标。我们改革的着眼点是:轻松活泼,全体受益,现在得益,终身受用;目标是: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培养“自能学习”,从而做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的基础教育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进行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探索,这是社会发展和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导方问,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改革的目的,彻底摆脱“升学教育”的束缚,更好地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既要为培养科学人才打基础.又要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德、智、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面对一个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高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英语这门学科来说,如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幅度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化学素质湖北省丹江口市教研室张春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在工作中,我市采取了许多得力的措施和办法,不断宣传先进的素质教育的思想,坚持“双全”方针、落...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的重要改革任务,是当代中国教育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和战略决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势在必行。国家一直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两基”要同“两全”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教育质量。1993年党中央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来确定自己的任务,进行开拓性的探索,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提高民族素质,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要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即具有知识面宽,创造性适应性强的人才。我们的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为此我们在进行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并且强调学校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中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迎接周世纪的挑战,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探讨素质教育的内涵,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人才全面发展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素质教育”并非我国独有的、现时才出现的教育术语。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当时已有人注意到素质教育。我国早在本世纪3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张立新 《中学文科》2006,(10):29-29
素质教育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十几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性,并且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的轨道上来。可见,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涉及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根本大计。那么,如何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呢?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素质教育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通过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是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家长素质的思考与作法何光均一、搞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谈提高家长素质呢?首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全民族素质即整个国民素质,当然也应包括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何谓民族素质?民族素质是指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3.
高教改革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郑怀庆,陈作珊,吕西忠高校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确定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而教学是实  相似文献   

15.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让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是小学教育追求的目标。我们改革的着眼点是:轻松活泼,全体受益,现在得益,终身受用;目标是: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金钥匙”,培养“自能学习”,从而做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一、培养学生“自能学习”实验研究的背景中国要创造跨世纪的事业,就要有跨世纪建设人才。培养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我们教育工作的理想目标。近年来,各地积极教改,尽管课题各异,方法不同,但其核心都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是近20年来,无论在中央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中,还是教育报刊书籍及大会、小会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文件来看,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以文件的方式把“素质”与“教育”联系起来,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加快基础教育改革陶西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迎接21世纪的...  相似文献   

18.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庞玉锁耿彦忠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如何通过实施素质教...  相似文献   

19.
王叶 《学周刊C版》2014,(3):54-5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所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心理因素简析张成山,阴子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呼唤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令人担忧的是,单纯的智力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