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惠芹  朱德贵 《预测》2023,(3):82-89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使用随机前沿法(SFA)计算了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财政支出分权具有抑制效应;财政收入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均主要对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从传导机制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是财政分权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利用PSTR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使财政分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形成了非线性关系,当产业结构升级达到一定程度时,有利于扩大财政收入分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弱化财政支出分权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炭行业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001-2006年煤炭行业面板数据(panel data),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煤炭行业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煤炭行业16家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有逐年好转趋势但总体效率水平仍然较低,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投入拥挤问题,集约式生产应该是煤炭产业的重点发展趋势;2001-2006年中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6.2%,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且在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较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DEA技术效率分析方法和Malmquist TFP指数测算方法,以农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业从业人数和年末实有耕地为投入变量,利用2001-2009年安徽各地市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安徽各市农业技术效率在逐年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水平仍然不高;安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技术变化的影响,引起技术变化的原因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有关.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镇涉农工业发展,就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以此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Malmquist-DEA的中国能源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1999-2010年中国29个省区市能源产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能源产业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技术进步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效率.此外,各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技术进步既存在条件收敛,也存在着绝对发散.因此,我国各省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将不能实现最终趋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方法测算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并通过对其分解,计算出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发现1987年以来,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依赖技术效率的提高。然后从国际贸易和FDI的视角,利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和FDI促进了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大于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系数,而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和 FDI促进了技术效率,抑制了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解析了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变化,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开放、贸易竞争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江苏制造业技术进步效应有所放缓,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技术进步或技术效率改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显著;贸易开放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贸易竞争力则主要通过技术效率改进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江苏省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目前还主要受到资本深化所带来的技术效率改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研究2000--2014年期间江苏省整体及其13个地级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构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江苏省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劳动力投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进行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且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共存;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对苏南、苏中和苏北3个区域的农业生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主要对苏中和苏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
论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研究新世纪2000-2014年期间江苏省整体及其13个地级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构建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江苏省农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化、劳动力投入及其他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进行苏南、苏中、苏北的区域差异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全要素生产率是逐步提高的,其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技术进步,且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共存。农业技术效率变化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农业生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主要对苏中和苏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产业结构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生产技术效率提升和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通过技术效率提升和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城市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中性技术进步实现;城市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受到技术效率、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中介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0—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松弛变量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的Luenberger指数对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 1) 全国粮食主产区总体农业GTF年均值为1.029,除个别年份外,其在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GTFP均值均大于1,说明在大多数年份中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2)各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水平差异明显,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的农业TFP、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水平均大于全国粮食主产区水平。 (3)从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的分解项上来看,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GTFP增长主要依靠绿色技术进步的推动,绿色技术进步指数对于农业GTFP的作用一直领先于绿色技术效率,而绿色技术效率在其增速落后于绿色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出现了持续恶化现象。(4)机械化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显著正向影响;粮食作物受灾水平、灌溉设备水平、农资化肥负荷指数、劳均经营规模、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资本、劳动和资源三投入要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考察了1990~2008年中国省域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研究表明:资源的产出弹性为正,并逐年递增;东部地区的生产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外资因素和出口对生产效率有正影响,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为负;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其次是生产效率变化率。  相似文献   

13.
基于DEA的中国茶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DEA分析了2002-2007年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认为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小,各个茶类都存在一定的技术进步,但绿茶和紧压茶的规模效率有所恶化,同时不同茶区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最终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1~2016年安徽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1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进行了测算,并通过实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率的因素。结果显示:(1)考察期内安徽省中大型工业企业Malmquist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数大部分年份都大于1,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的提高引起的。(2)外商直接投资和企业盈利能力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率都具有正向影响;企业规模和政府资金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都具有负向影响;行业集中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不显著,对技术进步率有负向影响。最后,在本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为提高安徽省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率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借助HP滤波法分离粮食生产气候产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两种情形下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指数。研究结果揭示:(1)气候产量围绕"0"值水平线,呈倒"U"型波动特征,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序列DEA分析表明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对于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考虑气候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低,气候因素加重了技术效率恶化程度,但却推动了技术进步;(2)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明显,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明显更优,基本主导了粮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引领了粮食生产技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碳生产率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估算了中国1978—2008年碳生产率,并用拉氏分解法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影响碳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间我国碳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为4.26%,累计增长249%,技术进步是推动碳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贡献较小.进一步推进技术进步、发挥技术效率在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持续演进,是提高碳生产率、发展低碳经济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工业1990—2015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理论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技术路径,引入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出反映技术变化的技术进步指标(TC)及技术效率指标(EC),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强度间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且从长期来看,纯技术效率的提高可为工业能耗的降低起到正向作用,技术进步则在短期和长期内可达到促进行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结果,而规模效率对于降低能源强度的正向调解机制尚不显著,但从长期看来仍表现出积极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杨钧 《软科学》2013,27(10)
基于1997~2009年27个省级地区的数据,通过估算研究期内各省农业碳排放水平,并以DEA-Malmqusit指数测得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征农业技术水平,实证考察了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显著增加了农业碳排放总量,但农业技术进步有利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降低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据包络方法(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1999-2007年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技术进步、效率变动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作了测度.分析表明: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却有所下降;2002年之后技术进步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则进一步恶化.七大支柱产业中有六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位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外资企业处于技术前沿,集体和私有企业成为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力量,但国有企业和港澳台企业的技术水平不高,在各所有制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条件下依旧处于水平较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