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中国农业大学完成的"高油玉米种质资源与生产技术系统创新"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油玉米的出现全面改进了玉米品质。该项研究持续20多年,创造了9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油玉米基础群体,平均含油量达到15.5%,培育了多个高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实现了我国高油玉米从资源到品种,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含油量从低到高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药食两用木瓜属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瓜属植物5种,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资源植物。从木瓜属植物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资源调查与资源分布、种质资源创新与品种选育、组织培养快繁以及栽培与开发综合利用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木瓜属植物研究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木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内涵与方法及我国种质资源研究的概况,针对种质资源的研究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认为在现阶段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来加强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力度,提高种质创新的强度,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物质基础和战略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新作物种质资源和新品种选育一直作为国家农业科技攻关的重中之重予以重点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园艺学会辣椒分会副会长张宝玺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甜、辣椒优异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项目,历经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通过马拉松式的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在优异种质创新、品种自主创新方面获得突破,为我国辣椒种质资源的"优质、丰产、抗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该项目为此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奖励》2008,(5):38-38
主要项目简介 我国西南地区是玉米主产区之一,该区大部分为亚热带气候,生态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玉米育种和生产难度远远高于全国其它地区。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和缺少优质、抗逆、高配合力的新种质是西南地区玉米育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高油玉米研究是玉米遗传育种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高油玉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选育了一批高油玉米品种,但普遍存在抗逆性差、产量低等问题,优质和高产矛盾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当务之急是要组织开展全国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濒危情况的普查,尽快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名录,同时,加快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开发利用的体系建设,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库(基因库),建立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评估体系,以保证林木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对此,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顾万春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研究”,围绕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测定、评价与利用,历经“七五”立项、调研和论证,“八五”至“十五”国家攻关,耗时19年,研究创建了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体系、保存技术体系与保存库体系,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对高油玉米的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高油玉米的主要性状、种质资源及当前的育种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目标、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已拥有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库等518家保藏机构,对我国生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在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国各类保种单位中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数量不足、技能水平不高,对实验技术人员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职称评审标准等,需要国家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加以扶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08,(4):32-33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着突出的地位。20世纪80~90年代,由于大面积、多年、连续使用自330、黄早四、E28等6大骨干自交系,使这些品系和相关品种的配合力退化,抗性减弱,造成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灰斑病与弯孢菌叶斑病的严重发生与流行,给玉米育种和生产带来严重威胁与灾害,限制了玉米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及早认清病虫发生危害规律和抗病育种的重要性,加强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扩增、创新与抗性改良,用新选育的多抗、高配合力、适应广泛的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来抵御各种病虫对玉米的危害,是我国育种工作十分迫切而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奖励》2008,(4):41-41
该项目利用热带玉米群体,经过多年大胚籽粒轮回选择和适应性、农艺性状改良,选育出云南省独创的高油高淀粉玉米种质,成功地拓宽了高油玉米的遗传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全世界高油玉米种质基础狭窄、遗传多样性匮乏的重大技术难题。利用云南省独创高油高淀粉玉米种质选育出云瑞21,据国家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其全籽粒粗脂肪6.06%,粗淀粉72.25%,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高淀粉高油玉米品种,属国内外首创的重大技术发明,技术上有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2.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论文对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布局、队伍建设、研究水平、经费支持、运行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叙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作物种质创新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经验为例,对重点实验室如何定位、特色凝练、创新管理及发挥科研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等提出了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86451玉米新物种种质核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玉米品质差,适应性不广的问题,采用导入薏苡优质.适应性广、药用价值高等外缘种质特性,经11代连续自交选育出具有薏苡特性的"86451"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细胞鉴定,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具双亲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玉米喜水喜肥高产作物并不高产、稳产的问题,采用导入抗旱耐瘠高产作物高粱和外缘种质,选育出具有高粱特性的"87397”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及其新杂交种.本文即是对其进行的细胞学鉴定核型染色体具双亲的杂合性和遗传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玉米品质差,适应性不广的问题,采用导入薏苡优质、适应性广、药用价值高等外缘种质特性,经11代连续自交选育出具有薏苡特性的“86451”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细胞鉴定,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具双亲的杂合性。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与应用”是许多高校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必修课,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为了适应当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政策,服从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可以对有关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应用方面的学科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发掘研究,对学科思政知识教育的基本思想、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进行梳理创新,旨在教育出专业素质高、思想觉悟好的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并为其他农林类高校该门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玉米喜水喜肥高产作物并不高产、稳产的问题,采用导入抗旱耐疹高产作物高梁和外级种质,德育出具有高梁特性的“87397”玉米自交系新物种种质资源,及其新杂种。本文即是对其进行的细胞学鉴定,该型染色体具双新的杂合性和遗传性。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7月9日上午,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海埂会堂隆重召开,对云南省一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表彰。奖励科技成果,助推脱贫攻坚会上,副省长董华宣读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19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番兴明。番兴明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30余年,在玉米遗传育种领域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创新体系,大规模创制抗病优质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9.
野生玫瑰是珍稀濒危植物,被列入我国二级保护植物目录。目前,大量研究针对野生玫瑰种质资源保育展开,但较少对其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及预测进行总结性报道。本研究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等对野生玫瑰种质资源分布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野生玫瑰自然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野生玫瑰主要分布于滨海地区,在东亚地区为原生植物,在欧美大陆则逃逸成为入侵植物。预测模型显示东亚地区滨海区域仍为野生玫瑰主要潜在分布区,并且有向内陆地区扩散的趋势。本研究通过种质资源调查分析并通过模型预测对野生玫瑰分布状况进行初步总结,将对野生玫瑰引种栽培、未来分布区域预测等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滨州学院学报》2021,(6):74-77
培育耐盐碱种子是开发利用盐碱地的重要途径,东营有土地资源、植物种质资源等盐碱地种业创新的优势条件,但其盐碱地种业创新却落后于同省强市。因此,对东营盐碱地种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机构、人才、资金、基地和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