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05,(6):I0002-I0002
借“十运会”的东风,记者在南京市玄武区教研室教研员徐玉康老师的陪同下来到学校——通过现场看课、观摩训练和座谈的形式,采访了玄武区学校的体育工作,感受到生机勃勃的玄武体育教育正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大步前进的速度,看到了他们取得的丰硕成果——区教研室牵头主持的课题《开发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竞技项目教材化改造及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各校以本校的体育传统和优势项目为依托,开发成适合全校学生参与学习的篮球、足球、排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无线电测向和新…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执行“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体育向着良性的轨道发展,加强校本教研,开发课程资源。南京市六合区教育局教研室向全区中学体育教研组提出以下“二十五”条建议,以便在以后的学校体育工作中,能够集思广益,开拓进取,及时总结经验,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及分析法,对“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及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目的在于统一认识,为进一步研究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为各个学校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开发与实施体育校本课程是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研究着重在分析体育校本课程的“应然”价值基础上,提出体育校本课程可选择的内容体系以及实施校本体育课程的“必然”路径。旨在理清体育校本课程研究的基本思路、明确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目标,从符合实际条件的视野,构建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体育校本课程理论与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校本课程开发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成了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但是,对于我国而言,有关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城市重点中学,对农村中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然而校本课程是农村中学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体现农村学校办学特色,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农村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素质准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三级课程”所赋予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要有效地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必须做好体育课程意识、课程观念、课程知识、课程理论、课程开发能力、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课程开发动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准备。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被誉为冰城,冬季寒冷且漫长,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天然的冰雪运动资源。但如今,原本的冰雪教育资源受应试教育和暖冬现象的影响,不但没有为现如今的孩子带来冬季运动的快乐,反而严重阻碍了冬季哈尔滨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三级课程”体制的出台,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如雨后春笋在祖国大江南北遍地发芽。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哈尔滨跐溜滑校本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出影响跐溜滑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中考体育测试四大因素。提出跐溜滑校本课的开发的科学性、特色性、适应性、娱乐性和兴趣性、传统型和时代性五条原则,为哈尔滨中小学冬季冰雪体育的教学困境提供破解之法,突破由于暖冬冰期短、课时少等冬季体育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校本课程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内涵进行研究。由于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缺乏认识,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实践。对此,文章在分析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的基础上,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界定,旨在指导体育教师做好课程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结构由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组织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开发能力6部分组成。其中教师比较看重的是课程的实施能力,而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还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出发点,对竹竿舞引入海南省中学校本课程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竹竿舞具有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经济实用、且动作简单、群众基础好等特点,把它引入我省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不同群体对竹竿舞引入体育课堂的认可度较高。因此,竹竿舞引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田野考察等方法,从概念学的角度,探究校本课程与民俗体育内涵、特点和分类;从人类学角度,探讨民俗体育与大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相关性;用事实求是的视角,调查湛江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以及民俗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历史的纬度,厘清湛江民俗体育代表---传统武术、人龙舞、醒狮等历史形态及其变迁;从传播学方面,对该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作为个案分析,根据课改的需要,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推广可利用的民俗体育项目;从未来学角度,勾勒出基于粤西民俗体育高校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研究认为:紧密结合粤西高校实际,开发具有粤西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将弥补国家课程内容的不足,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同时也为其它高校或学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调查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常州市、淮安市共计9所中初中生,调查了解江苏省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现状、初中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情况。调查研究表明:到目前为止,我省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初中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情况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还存在不足和可提升的地方,如存在认知内容上的脱节现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现象,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南京青奥会对我省初中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推动初中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南京市部分中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结果显示南京市区中学生对体质和健康有较好的知识和信念,但在行为改变上认识不足;学校体育环境基本满足学生需求、家庭体育环境影响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社区运动环境不友好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主体联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为指导对甘肃中小学体育课程素材、环境资源现状与开发利用进行整体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甘肃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由于受历史、地理、经济、思想和观念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积淀相对薄弱,开发利用相对落后。2、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学校就近的山坡、田间小路、草地、沙漠和树林等自然条件资源,为学校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课程的场所,既解决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困扰,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3、开发利用甘肃诸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丰富和拓宽当地体育课程资源,提高体育课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比较我国学校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发现学校课程中,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在"产生背景、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方面存在分歧。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的功能属性,发现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文化功能层面上的缺失。通过对体育课程的重新考察,得出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属性是"运动技战术学习";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校终身体育思想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焕卫  罗红 《体育科技》2013,(5):114-116
红色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将红色体育文化与高校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将红色体育文化与目前我们国内的体育理论的有机结合,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活动带来了冲击,但也改善了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红色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使得高校体育活动更加多样化,而且提高了高校男生的学习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万年县部分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为万年县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芦笙舞在广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所调查的广西学生和教师对芦笙舞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倾向总体较好,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空间比较大;芦笙舞的学校体育引入有利于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研发,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提升;在碎片化背景下为拯救民族文化流失,通过对芦笙舞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传承研究.能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体育保健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效果.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扬州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认识、态度、动机及其参与程度,并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绝多数学生对体育保健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有较高的认同度,并认为研究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但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余时间受限、相关知识不够、完成目标所需时间过长、缺乏教学指导,不能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很难获得成就满足感,从而不适应这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