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2):F0003-F0003
2011年7月10—12日,“2011中国(四川)旅游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都江堰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成都大学及中国银联四川公司联合主办,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与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承办,成都市旅游产业促进中心、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及四川环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2.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1):F0004-F0004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在乐山师院旅游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所系乐山师院(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是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早的旅游科学研究机构,至今已有20年研究发展史。旅游研究所成立伊始就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旅游学会四川分会部分专家从事省内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旅游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2):F0004-F0004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在乐山师院旅游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所系乐山师院(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是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早的旅游科学研究机构,至今已有20年研究发展史。旅游研究所成立伊始就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中国旅游学会四川分会部分专家从事省内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旅游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7):F0003-F0003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四川省教育厅在四川省省属高校中建立的第一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础,该基地的前身系乐山师范学院(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的旅游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6):F0003-F0003
2006年3月1日,四川省教育厅在乐山师范学院主持召开了四川省教育厅首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评估会,出席会议的有省教育厅、乐山市人民政府、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省社科联、乐山师范学院、乐山市旅游局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共约50人。会议由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杨胜宽教授主持,四川省教育厅唐小我副厅长宣布评估专家组名单,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嘉云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乐山市人民政府蒋渝副秘书长代表乐山市人民政府讲话。然后会议进入评估程序,由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  相似文献   

6.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F0004-F0004
乐山师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是在乐山师院旅游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的。该研究所系乐山师范(原乐山师专)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环境研究所于1985年联合成立。是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早的旅游科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5·12"大地震掀起了公益旅游的热潮,但随着大批志愿者的离去,公益热慢慢消退。此后的七年时间里,公益旅游在四川的发展停滞不前。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公益旅游的内涵,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情感体验原则,并对四川公益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次,从产品开发的组织支撑角度,设计建立了四川公益旅游协会的组织架构,并详细论述了协会管理中的人员招聘和激励机制;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树立四川公益旅游形象和建立"供-需"对接平台这两项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旅游实验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针对国内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如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方法与内容、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与开放等方面问题,介绍了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现代游客追求着深度的旅游体验,旅游形态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当前,体验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新兴形式,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最近,很高兴地研读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乐山师范学院旅游经济学院副教授王瑛的个人学术专著《旅游体验与体验旅游》。我觉得此书写得特别,有不少新思路,想为它写几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大的公办烹饪高校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目前全国惟一公办的烹饪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全国烹饪技能鉴定权威机构——四川省烹饪高级技能鉴定所。2003年6月,四川省政府决定以我校为基础创建“四川旅游学院”,学校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以餐饮旅游为核心的多专业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11.
《嘉应学院学报》2013,(7):F0003-F0003
<正>为适应我国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嘉应学院地理专业优势和人文地理学科特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嘉应学院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下称"研究中心")于2005年1月9日成立2008年2月,经广东省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委员会审核认定为国家旅游规划丙级资质单位(粤旅规第010号),成为嘉应学院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具有专业规划设计资质的研  相似文献   

12.
入境旅游业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涉外旅游人才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肩负着培养涉外旅游人才的重任。当前四川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方式陈旧单一、与时代脱节、缺乏地方化特色、重语言技能轻文化底蕴、以输入英美文化为主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旅游英语教材设计和旅游文本英译提出建议,为四川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构建学生的中国文化身份、培养优秀涉外旅游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有着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四川人文历史旅游知名度不高。四川人文历史旅游开发的重点应落在"文化"二字上,将四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资源整合起来,落实到人文历史旅游上,使传统旅游升华为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四川震后旅游的恢复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资源和宏观市场的讨论,而缺乏对微观市场的调查数据和分析.课题组通过对川内主要旅游景点及游客集散地的国内外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归纳出来川游客主要的旅游动机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支持系统"三类,利用频次分析得出"大熊猫"、"自然景观"、"当地人民友善态度"、"地震遗址"等因子是吸引游客来川旅游的主要动机.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游客已消除了到四川旅游的恐慌和担心,并对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5.
四川旅游学院立足四川、面向行业,全面融入四川省旅游产业和行业发展,构建了"川旅产教深度融合,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四川MTI院校翻译硕士培养缺乏细化的具体方向这一问题入手,结合四川作为旅游大省,而其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质量令人堪忧、旅游翻译人才匮乏的具体省情,提出四川MTI院校在笔译专业下开设旅游翻译方向的必要性;同时结合旅游业特点,对四川MTI院校开设旅游翻译方向的课程设置给予规划,并进一步探讨该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最佳途径——"真项目""真实践"教学,以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各国入川旅游市场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各国入川旅游市场,主要“指东盟”五国的入川市场。“东盟”五国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四川2003-2004年东南亚市场份额占四川亚洲外国人市场的平均值为24.39%,是四川的主要外国人入境地区市场之一。研究这个区域入境市场对四川的国际入境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四川的东南亚国际旅游入境市场进行了SWOT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四川发“展东南亚”入境市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四川农业旅游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概述农业旅游的概念、重点类型及四川发展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详细阐述四川农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四川农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四川旅游学院(筹)]中国最大的公办烹饪高校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目前全国惟一公办的烹饪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餐旅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建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菜发展研究中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所,全国烹饪技能鉴定权威机构——四川省烹饪高级技能鉴定所。2003年6月,四川省政府决定以我校为基础创建"四川旅游学院",学校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以餐饮旅游为核心的多专业办学格局。学校设置有烹饪技术系、食品科学系、旅游管理系、酒店管理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运动与休闲系、信息技术系、文化与艺术系、成人教育部等10  相似文献   

20.
苏静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2):73-74,105
近年来,四川旅游节庆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四川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四川大量旅游节庆为基础材料,从旅游节庆的内容、品牌、举办形式等方面总结了现有特点,进而阐述了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宏观调控管理、转变运作模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