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提高学员教育教学能力,把培训目标落到实处的必由之路。案例教学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的师生互动环节,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几个问题;案例课对培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课教学成效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案例的设计要注意系统性;案例的评价是促进案例教学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内容上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形式上以讲授灌输为主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培训工作的有效性,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案例教学"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有利于教师反思精神的养成,有利于教师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3.
汪文华 《河北教育》2008,(12):37-37
教学设计技能是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作为技能,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技能训练常用的培训模式有示范与模仿、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诊断和参与与分享等。这些模式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训练主体的实践行动——“做”。教学设计技能培训的对象是教师,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践经验,培训的目标指向于他们的教学设计技能的改善和提升——“变”。因此,培训可采用“做”中求“变”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教师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教学设计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互动体验、交流分享作为主要培训手段的体验式培训已渐成为师资培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其作为教师入职培训、整合校园文化、激发教师潜能、建设学习团队的必要培训。文章首先介绍了体验式培训及其理论基础,然后结合迪克与凯里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探讨了教师体验式培训中游戏的教学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一个教师心理健康与素质体验式培训案例,以期能为学校实施师资培训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性强等优势,适合教师培训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效率。本文以"北京教育学院丰台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为案例,根据混合式培训的亲身实践与具体做法,对于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培训的流程设计、组织实施、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重点环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与研究,概括、总结出混合式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实施的成功经验与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教学设计】2007年5月,在一次全国名师展示课上,我第一次执教了《牛津小学英语6B》(译林版)第6单元《Planning for the weekend》这篇对话,这是当时教学课件的一个主界面:  相似文献   

7.
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参与式教学”能较好地体现这个理念。本文介绍我们教改实验课题组自2002年以来为体现数学新课程的精神,在“参与式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的评价方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际过程出发,分析了目前国内教师培训评价的现状与不足,并结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和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提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并且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采取适当的网络评价策略,优化培训评价模式,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来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培训"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整合优化了"以问题为中心"培训模式与案例教学方法等。案例承载着参训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策略。培训者要从参训教师提供的现实案例中梳理出核心问题、重难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遴选加工出有问题、有策略、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案例;以案例承载的问题为培训的基本单元,根据问题层级,按照"主题—模块—专题"结构设计课程及内容。  相似文献   

10.
“问题式案例”培训的开展,让琢磨教学细节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行为,进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把蕴藏在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挖掘出来,在挖掘中通过相互学习,在活动中进行合作研究,产生新的、更多的教育智慧。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合作、探究、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幼儿园发展也能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建设“工匠之师”的工作任务以及“双师型”教师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构想。并通过构想的建设机制,完善不同行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培训机制、考核标准等,对改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起到积极作用,以期拓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思路,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积极推动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国内很多发达城市都有很好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基于国家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和向好的政策,综合考虑好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本文认为我们现行的培养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对一线教师的培养培训过程中,很多学校没能重视对教师的合理培养。本文主要是指对教师前期的培养和后续可持续的培训两个方向来分析,同时也提出所欠缺的激励和奖励办法。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培训设计要遵循"以教定训"。在进行培训设计时须从教师的职业特征出发,针对教育教学教研中面临的疑难问题,联系国家教育发展的大局进行科学设计。做到这些,也就准确把握了"以教定训"中的"教",这样的培训才更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英语教师在经过出国培训之后英语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理念也有了转变,他们迫切希望把国外学到的方法和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但是经常处于迷茫之中,不知如何在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之间建起一座桥梁,也不知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在现行的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教学条件下是否可行。因此,在教师培训中,我们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中外教师“同课异构”的教学比较研究探索出教师培训的新路,来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方法)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知识授予型”向“知识创造型”转换,教师教育的重心正由追求数量发展转向注重质量提高,其核心是创造力的发展。但是目前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课程设计、培训模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较多地注意知识性的补充、系统性的讲授和技能性的训练,而忽略教师的原有经验基础,忽视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特别是忽视了教学法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结合,从而影响了教师多方面能力尤其是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培训与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从教师专业发展和全面推进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角度出发。有必要认真探索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和方法中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区所面临的新教师入职高峰现象,为了尽快提高我区初中数学职初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在职初教师培训中,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努力倡导“以学定教”,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学情,探索有效的培训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全员培训进入第二阶段,开展“观课、评课”模块学习、交流之时,本刊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请他谈谈对这一阶段工作的设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开局之际,学院教师教育办公室组织了为期2天的“2011年教师进修院校培训者培训”,培训目标是使参训人员掌握教师培训项目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法。聘请了北京教育学院余新教授作全程培训。培训采用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案例分析、答疑解惑等方式,极大调动了参训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学院和进修学校500余名研训教师参加了培训,满意率高达94%。《大连日报》对此次培训作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与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大背景下,教师培训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解决师资、时空、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诸多高校、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开始尝试以“远程教育”开展教师培训(注:与近五年来的远程学历补偿不同,现在关注的是远程培训)工作。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开发的远程研修模式为案例进行研究,以“教师教育”与“远程教育”中的问题线索为脉络分析了这种模式的成功因子,期望能为网络教育与教师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20.
以“案例”为中心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问题的提出如何组织复习课教学一直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复习课教学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难点:一是复习课的内容,学生都已学过,属于旧知识,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上新课,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炒冷饭"式的重复;二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未必都掌握,尤其是将旧知识用于新情景中,学生往往对旧知识的重组或者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应用缺少认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