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的,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捕蛇者的自述,反映出劳动人民在赋税的重压和悍吏的迫害下的痛苦,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柳宗元是唐代有名的政治改革家,具有强烈的尊法反儒精神。他被贬永州之前,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他们推行法家路线,坚决反对当时的宦  相似文献   

2.
3.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相似文献   

4.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对于其中的“以”字,有如下几种注释: (1)以啮人:以,拿,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 (2)以啮人:以(这种蛇)咬人。(《古代散文选》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年) (3)以啮人:(如果)已经咬了人。(吉林师大《古代汉语》教材,1972年)  相似文献   

5.
师:有一个字,大家解释一下:"问之,则曰"这个"则"字是什么意思? 生:却. 师:还有别的解释吗?  相似文献   

6.
教学重点:1、认识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剥削人民的罪恶.从而憎恨封建社会及其统治者.2、学习本文中容易读错的字、古今词义的区别和实词的活用,以及文言虚词而、之的用法.讲授这篇课文时,着重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7.
《捕蛇者说》作为初中教材,有些词句晦涩难解,对于这些疑难词句,课本虽有注释,但笔者在备课中发现,有些注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尚有值得推敲之处。这给准确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列举四例,辨难析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四个问题:文言虚词教学的通常形式,提出可供选择的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可取之处,对某些虚词本身的讨论。前三项是教学研究,后一项是语法研究。一、文言虚词教学的通常形式是随句解释虚词。中学语文教材还在文言文教学结束之后附一虚词表。随句释词的教学形式,我  相似文献   

9.
一、然而骇者 中语课本注为“(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笔者认为,此句是描写乡民哭叫受惊的情状,不是表现悍吏叫嚷惊扰的情景。因为前面的“叫嚣乎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一,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胺炙人口的作品,有多篇被选人中学课本。《捕蛇说》就是其中之一。该已深人到当代中国的千家万户,“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多少人已耳熟能详,倒背如流。尽管如流,如果贸然问一句“这篇章是什么体”,只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回答。会回答的也可能众口一词说是散,“柳宗元在永州亲眼看到这种情景”,以自己的笔描写自己看到的实事,不就是一篇纪实性散么!我们问过几个教过这篇课的中学老师,也都是这样回答。从来没来人把它当成小说。但是,反复地阅读几遍之后,我们对“纪实性散”说产生了怀疑,认为它只能算作一篇小说,一篇篇幅不长的唐代言小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小说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捕蛇者说》的“说”,是什么意思?《古代散文选》(中册)这样讲:“说说捕蛇人的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湖北省编高中语文这样讲:“‘说’,是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我有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捕蛇者说     
<正>Have you ever heard of a rattlesnake~1? It is a poisonous~2 American snake. When it is angry or afraid, it makes a noise like a rattle~3 with its tail. It's very scary. But Heather Ramirez and her husband, from California, the United States, make a living in an unusual way. They are selfemployed snake catchers! They catch snakes, especially rattlesnakes which have gone indoors,and return them to the wild.  相似文献   

13.
一、“以啮人,无御之者”其中“以”字,有的当作介词,有的看成承接连词,而一般视为假设连词,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1980年)主张“解作假设连词‘若’”的同时又附带提到:“‘以’通‘已’,解作‘已啮人’也通。”于此,廖先生失之眉睫:贯通上下文来研究,此“以”字只应解作表已然之“已”。  相似文献   

14.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被作为中学教育课本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使用。〈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5.
《捕蛇者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 ,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谪居永州后 ,他有了机会与下层劳动人民接触 ,对民生疾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而更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异蛇究竟指什么蛇?有五步蛇、蝮蛇、银环蛇、泛指永州地区的毒蛇之说,也有人认为是虚构的。根据柳宗元的作品与永州的实际分析,异蛇是以五步蛇(蝮蛇)为基础综合加工的,是蒋氏与赋敛发生关系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蛇后即将过去,请阅读一篇有关蛇的故事。后面附有几点安全常识,一定要读懂记牢,在关键时刻这些常识会帮助你或他人!  相似文献   

18.
《苛政猛于虎》(以下简称《苛》)是《礼记·檀弓》里的一个片断,但它又能独自成篇,《捕蛇者说》(以下简称《捕》)是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代表作。这两篇文章有不少相似之处。不出新意,只能令人生厌。倘若再去表现革命者被翻害的惨状、刽子手的凶狠,反而会破坏作品主题,也就失去了明暗两线交织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采用了虚写手法,不落俗套,别出心裁,从而组成了虚实相生的结构。节省了笔墨,增大了容量,克服了刻板率直的弊病。使作品结构紧凑,文字简炼,更富有含蓄性,达到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令人思索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捕蛇者就》由叙事写起,因事而感,因感而议,以蛇毒与赋敛之毒相对举而成文。苛政是主笔,捕蛇是陪笔,用蛇毒陪衬赋毒,两者互为映照,互为作用,且从各个方面反复对比,从而鲜明地揭示了主题。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翻译的文章提出了“信、达、雅”三点要求。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忠于原意;“达”就是通顺,没有语病;“雅”就是精炼,生动,优美。这些要求自然也适用于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注释。 最近,在讲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见“四川省中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八册”)时,见教材注释中有两条似不符合上述要求,现照抄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