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杨坚代周建隋,尽废周官,其制度名称仍依汉、魏之法。中央置三师三公、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等省,御史、都水等台,太常、光录、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将作等寺,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监门、左右领军等十二卫府军官,分统其职。地方上基本行郡县。隋代官制,对唐宋官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秦一代官制简_表!脚史大夫皇帝!一皿相国相一太尉下少府·治粟内史·宗正一.奉常.典客·廷尉!太仆!郎中令·卫尉!中尉·、 一飞内史一一郡.}}郡监尽御 更l郡守…乍l一县!郡尉县垂县县户长、令!县!有秩l音夫乡!一|三︵大乡︶︵小乡﹀!游,激l亭l一|亭厂求长IJ里一!里正一一!里监门秦代官制简说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不师古,建立了集权制钓中央机构和郡县制。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总揽全国。丛相九卿御史大夫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渔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辅佐皇帝治理全国政务。武王二年初置垂相,撂里疾、甘茂为左右相。始皇尊立吕…  相似文献   

3.
三国官制简表白王帝!相国| ︵垂相)!司空司徒!太尉 大司马 }-}!11}一}{!}少大宗大廷太卫一光太 司鸿录府农正肪尉仆尉勋常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卿·!尚书台一品榔七仆令射 I?,中书省品魏月秘书省一11秘秘书书愈监 一!御史中压寻御史台一治书侍御史 一!治书执法l整台儡黯麟}1!司隶校尉l河南尹吏部尚书左民尚书客曹尚书五兵尚书度之尚书一︵牧)一治中一|别驾护命砂州|刺史l郡!太守|县-l县令 郡皿l都尉卫︸文选、县长﹀ 县垂!县尉瓤.勿考一佗七万南舍....口.二翻.公二‘官 .二 DO秩妍掌表官名l品秩掌设置官一一‘场-一~~.一一勺一.一.‘--~---~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步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礼记·明堂位》云:“夏后氏官百。”就出现了官吏。继之而兴商、周职官已较完备。及至秦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以来,沿袭直至近代。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僚制度,庞大而繁杂,各种官署机构、职官名称、权限大小、品级高低、员额多少、置废变化以及其政治功能等等,都是极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5.
第八·隋代官制概况隋代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统一了全中国,依据过去的统治经验,制定了一套新官制。这套官制比过去细密、完整,影响到后代,尤其是对唐朝影响颇大。隋代中枢官制设“尚书省”,掌管一切政令,有尚书令、左右仆射及吏部、礼部、兵部、都宫、度支、工部等六曹尚书,令、仆、六尚,合称为“八座”。中枢六部的制度至此基本定形,  相似文献   

6.
丞相简称“相”。官名。秦武王二年(前309)始设。掌辅佐君主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为百官之长。初设“左、右丞相”。战国时各国多置,称“相邦”。西汉改称“相国”,常设一人。后复旧称。掌选用、考课、劾案、惩治官吏,主持朝廷集议、奏事、封驳、谏诤,以及郡国上计。金印紫绶,秩禄万石。自汉武帝以后,其实权渐移向中朝“尚书”;哀帝时改称“大司徒”。东汉光武帝时,称“司徒”,献帝建安时,复旧称。三国、两  相似文献   

7.
这是为《中国官制史》所写的一篇概述,列在该书的前面,旨在将历代官制勾画一个轮廓,供有关的同志参考。研究中国历代官制,是研究中国制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为整理文化遗产,发掘历史资料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古代文学史、哲学史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也为我国当前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等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参考资料,因此,这项研究工作,是有一定用处的。《中国官制史》正在起草中,由于内容较多,篇幅较长,一时未能完成,先将这篇《概述》印出,征求意见。希望起点“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西汉前期官制改革的认识 1、西汉初的官制改革西汉建国初时的官制,班固说是“秦兼并天下……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西晋司马彪则说是“汉之初兴……法度草创,略依秦制,后嗣因循”。对二者意见如何认识,我趋向司马彪说法。汉初,刘邦创建西汉,来不及建立自己完备的官制,故有袭秦制。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列卿,地方上设郡县,表面看是“因循而不革”。但据史实从总体上看“因循而不革”是个不准确的结论。相反却是从中央官制到地方官制有因有革。因不少,变亦很大。其变革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为改官名。秦有丞相,高祖初设亦名丞相。十  相似文献   

9.
10.
陈与义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宋高宋绍兴八年(1138)。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后谪监陈留酒税。南渡后,累官中书舍人,知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县)。绍兴中,累官参知政事。靖康之难,金人入汴,他目睹亡国的惨祸,避乱南行,经商水、襄阳至湖南,过着转徙流亡的艰苦生活。建炎二年(1128)夏至均阳,八月自均阳经高台,度石城,上岳阳,建炎三年舂留居岳阳,五月避寇入洞庭,过君山,九月别巴丘抵湘潭,复自长沙过衡岳。建炎四年(1130)自衡岳,历金潭,下甘泉至邵阳。秋间自紫阳山,入邵州,出石限,九月四日同范直愚、单履游祁阳之浯溪,有诗。复沿驿道至永州,游愚溪,有《愚溪》诗:  相似文献   

11.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全国范围看是对峙割据的形势,但就某一王朝而言,则仍然是中央集权的政体,故各国官制虽“多依汉制”,但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其中枢官制:保留了自东汉以来已“不与朝政”、仅“假以名号”的“三公”,至晋,又增置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合称“八公”,此制在南北朝时期相沿未改。虽设宰相(或称“丞相”、“相国”),多非寻常之职,且无定员、无定名。在这个时期,尚书、中书(曹魏初称“秘书”)、侍中(晋时称“门下”)等三个系统,逐渐发展成政府最重要的中枢机关,各以尚书令(以左右仆射为副职)、中书监、令(以中书侍郎为副职)和侍中  相似文献   

12.
“管军万户府印”铜印通高9厘米,边宽8厘米,1969年山东枣庄出土.元末刘福通、韩林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安徽毫县建立"宋"农民政权,年号龙凤.此印印背刻"管军万户府印"、"中书礼部造"、"龙凤五年(公元1359年)二月日",印侧刻"端字十七号".管军万户府为管理军政的地方行政机构,它反映了农民政权对元朝统治阶级的沉重打击.郭守敬(塑像)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和数学家.他创制了简仪等十三种天文仪器,编成《授时历》,精密度超过前代.北  相似文献   

13.
对汉武帝官制改革的认识西汉最有价值、也是最大的一次官制改革,要数武帝时的改革,这次改革的政治和物质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是:汉初统治者经过种种斗争,终于实现了真正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获得较大发展,创造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武帝继位时及在位期间面临的任务要解决的诸方面新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通用的中学历史课本中,古代的职官制度(简称官制),只有不多的篇幅。历朝职官的名号、建置、职掌等,极为复杂,历来视为教学中的难点。本文对此择要介绍,以供教学和进修时参考。一、夏、商、西周和春秋的官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所以夏朝官制已不可详考。《礼记·明堂位》载:“夏后氏百官”。夏朝官职大概分“三宅”,即“宅万事”、“宅乃牧”、“宅乃準”,分管政务、事务和地方。这说明夏朝官制仅仅初具规模。据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商朝职官大体分为四类。一类是政务官,有“尹”、“乡士”,为商王辅佐,一类是宗教官,有“多卜”、“占”、“巫”、“作册”等,统称“史官”,掌管祭祀、贞卜和纪事,是神权的掌握者,“位尊要”,权力很大;第三类是事务官,有“小臣”、“小籍臣”、“小众人臣”,职掌农事及管理各种奴隶;第四类是军事官,有“马”、“亚”、“射”、“戍”、“师”等,主持征战。这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为什么有由弱到强,由盛转衰的明显变化?究其原因有种种,其中与官制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西汉统治者曾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的发展和强化统治的需要,几次调整、变革自己的政策,以及各种制度,其中官制变苴的次数尤多。《史记》、《汉书》、《后汉书》、《通典》、《通考》等书都从不同角度记叙和考证了西汉官制变革的状况。但是,他们都没有对各次变革的利与弊做出全面的、准确的评说,致使今人对西汉历次官制改革在各方而产生的影响,仍得不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上古史的教学领域,原始社会所涉及的时间最长(350万年以上)、范围很广(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代遍及五大洲)、内容很复杂(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很多方面的问题)、史料不全面(没有文字记载而只有零散的考古遗迹)。在现有的条件下,为对原始社会史勾勒出一个全面、简单、准确的轮廓和线索,特制此表。 一、关于人类发展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蒙昧时代中级阶段从用火开始。笔者认为,人类打制石器已经长期频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称谓语宫系属人口及分布地区 称一 他 称族名}自傣(d6一l己)族傣瀚(I已)、傣那、傣绷、傣雅、水傣、早傣、摆夷、水摆夷、早摆夷、花腰摆衣、比搓、米搓、阿搓、夏姆、阿萨姆、勒萨姆汉、晋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隋、唐 滇越、掸、搜、越淡(b6)、僚、鸿僚 茫诏  相似文献   

18.
族名自称他称历史上的称渭语盲系脚人口及分布地区朝代称侧成康 博巴、博、大蕃(b6).康巴、安多吐、嘉戎吐、兑巴、藏巴、卫巴 吐蕃、土番 唐、五代、宋、辽、金 吐蕃、大蕃、铁不得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人口3,870,068,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  相似文献   

19.
上的称谓史一…族名自称他称历朝代语官系川人口及分布地区称谓苗族隋唐蒙豆、蒙是、蒙瓜、蒙陪、蒙绸、蒙刷、蒙刹、蒙不阿、果雄、模、蒙白苗、青苗、素苗、花苗、红头苗、汉苗、红苗、黑苗、东苗、西苗、农苗、夭苗、蔡家苗、宋家苗、九股苗、龙家苗、平伐苗、马蹬龙、家苗、补龙苗、谷兰苗、罗汉苗、杨保苗、紫姜苗、佯广苗、克孟枯、羊苗、课罗、黄课罗、白课罗、九姓苗、百浪苗、蒲人、高地苗、八寨苗、长裙苗、短裙苗先秦产“、三苗、“、_}琴‘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黔中蛮 晋南北朝武陵蛮、五溪蛮、盘抓(卜的蛮长沙蛮、淡(I…  相似文献   

20.
从本期起我们连续刊登《我国少数民族名称简表》。表内有些民族历史上的称谓,目前学术界尚有争沦,所列仅供读者参考,并非定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