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中国入世后,而对全球化更直接的波动,仍应加强民族主义道德建设。全球化下的中国民族主义道德应包括有全球化意识,吸纳古今中外民族主义精华,应为现代化的发展全力服务。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可分为扩张性的和反应型的两类。百多年来,我国民族主义始终是反应型而非扩张性的。在过去,它是中国被动参与全球化而导致的各种悲剧的结果,在今天它却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而生成的乐感与过去延续至今的悲情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往往易于使我们的民族主义激进化。文章从中国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内在关联出发,在分析民族主义的特征和检视反应型民族主义激进化现象的基础上.阐述了学校公民教育应对“激进化”的途径。文章的核心观点为:为消解激进民族主义.学校公民教育应更加重视世界主义、民主主义、积极责任、人格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全球化角度来看,世界经济远非真正的具有全球性;在全球化进程中不能将民族主义一概视为抵制普遍性、维护特殊性的工具,因而认为阻碍了世界体系的发展。我们应将发达国家的强势民族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关注本地区利益的、防卫性的弱势民族主义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对施密特独的有巨大影响的敌友政治观的三种诠释,民族主义式的,道德式的和神学式的,认为施密特的政治观植根于其民族主义价值情怀和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间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主义这一历史产物,在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领域不断发生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民族主义处于低潮,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突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在遵守贸易规则和坚持经济民族主义之间保持平衡,经济民族主义将伴随全球化进程长期存在。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更多采用经济方式和平地进行,而发展中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任务,是在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弘扬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共同作用下逐渐兴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捍卫民族尊严、民族独立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不断得到完善,对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在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我们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其向健康理性的一面发展,为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复兴而服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对当代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研究,结合全球化趋势对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试从资本全球化的新角度,对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的民族主义运动做一简要而新颖的回顾分析,借以了解这一时期处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有限民族主义,使大家对民族主义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以期开拓新思维,增加新认识,更好地看待与处理当前全球化形势下的各种民族主义运动及与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正迅速重新界定经济关系与民族主义。包括资本和劳务在内的垮境贸易已经把全球化带到朝鲜半岛,它把早期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民族主义维度转变为以族群为基础的(ethnicity—based)民族主义维度。韩国的经验不仅仅表现出资本和劳务流动全球化的各种过程和限制,还揭示出表面上无边界的经济关系会产生新形式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9.
施密特被视为二十世纪批评自由主义最有力度的政治思想家.施密特热在西方方兴未艾.本文总结了对施密特独特的有巨大影响的敌友政治观的三种诠释民族主义式的、道德式的和神学式的,认为施密特的政治观植根于其民族主义价值情怀和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思潮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流派纷呈、观点各异。近年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风雷激荡,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激进、偏执、狂热的民族主义阻碍中国的发展,危及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族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和我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历程,分析了民族主义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民族性是全球化语境下的一对二律背反命题.本文在对马克思"全球化"思想作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全球化的辩证性质,进而得出了全球化与民族性是可以和谐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s, one from China and on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presen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scursive fields of citizenship education as composed, in large part, of the discourses of nat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cosmopolitanism. The framework is illustrated by examples from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education in these examples is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discourse of nationalism. The discursive fields are fractured, context-specific, and dynamic.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s call for awareness of how these discourses operate, and propose that the discourses of globalization and cosmopolitanism merge and strengthen within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 effect could be a new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at is responsive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local and global democratic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系指20世纪90年代初泛起于我国境内,特定民族群体族员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归附为纽带,以民族群体为忠诚对象,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多样而复杂,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国族民族主义和以具体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族类民族主义最具典型。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双面体",或如天使,具有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活力、提升民族精神之效;或如恶魔,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有将民族推向万劫不复之力。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植根于当代中国沃土中的民族主义,无论以何种面貌登台,都带有较强的西方性,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渗透力、溶蚀力,必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对此,绝不能敷衍塞责,而应当以审慎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其认真对待、谨慎处理,做到正面回应,科学引领,以便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社会思潮,民族主义中的非理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民族的振兴带来了很大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民族主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自我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理性的民族主义观.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要求,更是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力克 《政治思想史》2019,(4):53-67,198
梁启超的中国复兴之理想,徘徊于西方民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与儒家大同理想之间。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少年中国说",其中国史观之洞察全球化趋势的"世界之中国论",其追寻现代国民精神的"新民说",其文明高于富强的文明国家理想,其护守中华文化认同的"国性论",其晚年超克国家主义之新天下主义理想,凝聚着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毕生追寻的民族复兴理想。梁氏的现代中国想象,为我们在21世纪求索中国发展问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6.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族主义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今以民族——国家为世界体会的基本构建单元之时,作为与民族——国家相伴相生的民族主义,不断冲击着、改变着当代国际关系。置身于复杂的国际关系之中的民族主义,又受到国际关系和国际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国际关系和全球化成为民族主义消长的舞台。民族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构成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误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批判到兴起的过程,其间不乏人们对民族主义的误读。原因是存在致使民族主义误读的因素:作为民族主义行为主体的“民族”概念的复杂性;民族主义概念本身的复杂性;民族主义在我国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民族主义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导致其贬义化倾向加重;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负面影响。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对民族主义的认识,以减少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