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博览》2008,(12):19-19
随着国民教育中拒绝上学、欺侮同学、校内暴力之三大病理现象的凸现,日本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怀疑和批评,其中,以往被称作“现代日本成功最根本原因”的教育制度之弊端最受指摘。为此,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通过教育改革来打破固定化教育模式。传统上,日本中小学校长普遍由教育行家担任,有的甚至由大学教授兼任。校长资格制度实质上强调的是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提拔和调动,  相似文献   

2.
台湾地区现行学制内的戏剧教学是依《艺术教育法》(1997),在《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纲要》(1998)、《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纲要》(2003)中,正式纳入于国民教育“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之内;高级中学(含高职)则设于《普通高级中学艺术生活科课程纲要》(2008)“艺术生活”科内的“表演艺术”类课程中。这些法令确立了戏剧课程为新增的一门通识艺术教育。依表演艺术教学的法令规章与学理内涵的探讨可知,这种表演艺术的核心是在“表演学”(Acting)的学习。其教学以创作性戏剧、教育戏剧、教育剧场、儿童剧场、青少年剧场等方式实施,以避免表演艺术成为专业职业的训练导向之教学。在实施方面,建议对学校排课、师资、辅导员职责与奖励制度、课程系统化以及培养表演艺术高级人方面做考虑。  相似文献   

3.
日本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1868年)以来,日本历届政府一直毫不动摇地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举国上下,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已经成为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每个时期,历届日本政府都十分重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使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日本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大军的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战略,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备受瞩目的日本新《教育基本法》(以下简称“新法”)于2006年12月22日正式公布施行。与60年前的《教育基本法》相比,“新法”修改之处颇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就是首次把幼儿教育纳入其中,反映了日本幼儿教育发展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德国1949年通过的基本法,历经50年时间,以其国民教育成功清除了纳粹思潮的影响,造就了三代成熟的现代德国公民。他们国民教育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把宪法的核心精神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很好地融合到国民教育的日常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中,着力营造的是良好的国民教育环境,着力培养的是为他们的价值理念所需要的成熟的政治人,也就是懂“规矩”守“规矩”的公民,而不是懂“道理”说“道理”的公民。  相似文献   

6.
五、“延教班”与“第二专长教育“ 台湾师范大学技术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饶达钦教授介绍了台湾技术职业教育课程的新领域——“延教班”与“第二专长教育”。从1983年起台湾对未能顺利升学之青年实施“延长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国民教育”,(简称延教班),给他们以一技之长。延教班采取  相似文献   

7.
日本以1868年明治维新为起点,开始了一场现代化变革,但是这场现代化变革是在与幕末形成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以及“和魂洋才”一脉相承的“国家主义”口号之下进行的。因此,在经历了明治初期一场教育全盘“西方化”浪潮之后,“日本化”便很快压倒了“西洋化”。在《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制绝对主义政权的地位后,与此发展相适应,日本国民教育体系在经历了从《学制令》到《教育令》。从《改正教育令》到《学校令》的发展后。终于在1890年通过《教育敕语》,为它的整个军国主义教育最终定下了基调,成为日本在战败前教育的主轴。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教育的目标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超  谢佳 《文学教育(上)》2008,(23):153-153
一、中美德三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一)百年回眸: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的外来影响 (1)世纪之初日本的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条全面模仿日本教育的道路,190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和1904年“癸卯学制”皆是日本学校教育制度的翻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发表改革报告,着力提升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日本也不例外。“日本高中基本问题检讨特别委员会”发表改革报告(1998年),具体描述了21世纪所要求的日本“高中生形象”,突出了“自主自立”、“共生精神”与“领袖素质”三要素的基本教养。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新时代教养教育的应有模式》(2000年),归纳了“新时代教养”的五个内涵:(1)“智、德、体”与“知、情、意”的总体;(2)社会交往中必要的素质;(3)在国际化与信息化进展的世界中作为日本人生存的能力;(4)确凿地应…  相似文献   

11.
刘朋 《教育导刊》2001,22(1):41-43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为避免传统与现代之间发生割裂的危机,应该采取“3C”行动策略,即“批评性继承”(CriticalHeritage)、“创造性继承”(CreativeTranstormation)和“沟通性继承”(Com-municativeSynthesis)。对传统的观念、技术和制度,我们必须秉以“批评性继承”、“创造性继承”的态度,才能达到“沟通性继承”的理想境界,使传统教育组织与现代教育组织在动态、辨证发展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互动、整合和超越,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方面,日本教育现代化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一现代日本教育发端于…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电视的“奥斯卡金像奖”──介绍“日本赏”大奖赛刘雍潜编译由日本广播电视公司(NHK)举办的“日本赏”(Jananprize)是目前唯一具有全球性的教育电视节目大奖赛。它是世界这一领域最权威的奖赏,因而被誉为教育电视的“奥斯卡金像奖”。NHK于19...  相似文献   

13.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就是要把两者进行有效地结合,并最大化提高它的有效性.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结构是“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为层次”、“以成长教育和继续教育为阶段”、“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需要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联合.学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主要途径.要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探索新的传播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教育当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教育产业论的概述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教育产业论(化)的五种观点。教育产业论(化)在我国盛行,其大背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讲又是对“科教兴国”和“知识经典”的回应,但其直接动力,不过是贫困下的教育自救。总体而言,教育产业化的改革思路与教育的现代理念是有冲突的,因为我们要搞的毕竟是现代国民教育,而不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金权教育。除非我们不再搞国民教育了,教育产业化的路子才能真正走通。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双重历史使命,没有法学教育的发展和大批高水平的法律人才,就难以真正进行法治建设。本文对在司法改革背景下中日法学教育的现状进行比较研究,考察日本法学教育特征及其改革前景,结合中国法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比较法的角度提出对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可供借鉴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河南教育》2014,(3):F0003-F0004
王广亚,男,汉族,1922年6月出生,河南巩义人。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先后获得美国加州联合大学荣誉教育博士、韩国清州大学名誉经营学博士、韩国南部大学名誉哲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荣获“感动中原60年60人”“全国教育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中原之子”等殊荣。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在海峡两岸创办学校10余所,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爱的教育?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的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年)用毕生的教育实践作了最贴切的回答。爱的教育不是一种同情、一种怜悯、一种博爱,而是一种根植于现实的教育理想,是“仁爱之心永恒”的行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而其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分类,则有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公职教育、专业教育等六项。此皆经过本社同人若干次之研究讨论而始决定者。  相似文献   

19.
孙龙存 《中学教育》2008,(11):19-22
教育本质是亘古至今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又是教育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教育本质到底探讨“是(诂)”抑或“应该是(ought to be)”?本文认为二者皆为教育本质诉求的个中之义。从此立场出发,以“人的形象”为讨论的基点,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审视教育,教育本质表现为:教育是促使人“人性化”、“社会化”、“文化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次大战后,日本为什么能在一片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巨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格尔在《日本名列第一》中归结为“普遍追求知识”。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归为“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而日本经团联会长土光敏夫则是这样总结的:“我们没有任何资源,没有任何军事实力。我们只拥有一种资源:我们学者的发明创造能力。这种能力是无限的……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思维能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全人类最珍贵、最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