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论”逐渐取得共识。这种文学审美论的建立经历“破”和“立”的过程:“破”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即以“共同美”反拨阶级斗争工具论,以形象思维反拨认识功利论;“立”的过程包含一种途径,即以审美论替代机械反映论。“破”为“立”做好铺垫,“立”最终实现“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文学审美意识是主张文学审美特性的观念,它既包含以“审美”建构文学定义的“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也包含以“审美”的某些要素来强调文学性质的观点学说。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意识以三种形态存在,即人学形态、语言形式形态、“审美”形态。三种形态各具内涵,各应具体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研究文学审美意识对促进新时代文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传播中的价值创造和文学接受中的价值实现,是继文学价值初始创造之后文学价值生成的两个重要环节。文学传播不仅仅是对文学价值的简单传递,更是传播者依托各级媒介对文学形式价值和内容价值的二度创造活动。文学价值实现是一种受读者“前理解”制约、以对话方式展开的复杂机制,其中包含着读者对文学价值的三度创造。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的起源来看,有一种观点就认为,文学源于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即传统的“文以载道”。这里的“道”也就包含文学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文学本体”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一是指文学作品有关的作家、思想、社会环境;二是指创作的存在方式,即文学的艺术形式.前者称作“文学他律论”或叫“文学人本论”;后者称为“文学自律论”,或称“文学文本论”.  相似文献   

6.
生成性教学所体现的是一种从“预设”到“生成”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基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教学生成的本体论意蕴,也即“教学生成何以可能”这一本源性问题主要包含如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教学的“游戏”品格赋予了教学以“生成性”的特性;第二,教学面向师生的存在,构成教学生成的本体论基础;第三,教学生成是教学本真性价值的体现,旨在实现师生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7.
面对文革之后精神世界的一片荒芜,伤痕文学作品的作者们在暴露伤痕的同时,对于如何重建精神家园,实际上也在不同的作品中产生了分歧。从伤痕文学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总结出三种重建精神家园的文学想象,即通过国家和社会思潮的大变革的方式、通过个体启蒙的方式、遁人宗教寻求精神寄托的方式,“伤痕文学”打破了文革中革命幻想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三种方式都没有能够找到契合点,这同时为文学界后来思潮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童庆炳“文学体裁分类的新构想”将各种文学体裁分为再现、表情、表意三类,其问题在于将文学体裁的类别同文学形象的类别相混淆了,从而实际上取消了前者。童氏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他未能看到,亚里士多德文体分类的标准“摹仿”实际上是文学的认识方式,由之分出的三种文类实际上是三种实体性的文学认识方式,而不是三个抽象的分类概念。许多人忽视或没有看到这一点,这是文类研究至今难以深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的文学与过去时期的文学,在发展形态上的最大不同,是在创作与批评的主线之外,又以论争纷出,事件频仍的方式,添加了诸多让入眼花缭乱的副线。如果说,80年代的文学演进是以政治浪潮为主导,90年代的文学演进是以经济浪潮为主导的话,那么,新世纪文学则是包含了政治,也包含了经济,还包含了以前所没有的媒介、网络、信息等多向主因的合力推导的文学演进。经由80年代、90年代的不断演进与剧烈变异,新世纪文学已经逐步呈现出一种“三分天下”的新的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或网络文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繁盛性”、“新异性”与“外延性”。面对新世纪新的文学现状,我们都需要在导向、观念、批评与教育等几个方面,作出切实的调整与有效的增强,以便适应新的情况,应对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狭义而言,“教师哲学”指教师本体论,回答“教师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关注教师逻辑主体“在”的本性与具有各种规定性的“在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本体是一种以实现生命为目的善的逻辑主体,需要在与他者相对应的关系中界定自身性质,同时作为人的逻辑主体亦有着复杂的内在意识世界,因此教师“在”的本性包含三重基本维度,即实践、关系与精神。这三种本体存在如果要在现实世界中显现为“在者”,需要满足三种具体规定性,即意识基础、行动逻辑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艺发展需要继承 ,这是必然 ;继承什么 ,怎样继承 ,又是偶然。文艺的继承就是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文艺继承中偶然性的复杂状况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艺的繁荣与萧条 ;艺术天才能否出现与其历史地位及作用如何 ;艺术风格与流派的多样与否。艺术生活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就与文学发展中的这些偶然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的传承,一般是集体大众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方式。由青藏地区各个民族所创作的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与各民族口头传承的一般规律特点外,其文本传承有独特之处,当今的"三套集成"传承,汉文典籍和藏文典籍相对完整的传承,还有藏文纯文本的民间文学传承。  相似文献   

13.
连续的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走向规范性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裕固族教育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学术的文化传承与领域构建两个方面。其表现为:对21世纪前十年裕固族教育研究中高质量学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课程和校本教材的开发、文献综述、学科基础和学科性质的阐释。同时,也存在部分文章质量欠佳等瑕疵。笔者相信在文化传承和领域构建的基础上,裕固族教育研究将涌现出更多高质量学术成果为裕固族教育发展和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14.
从古典文学、民族主义、宗教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分析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评论家兼诗人马修.阿诺德对其父亲思想进行的继承和发展,从中可看出阿诺德父子在思想上有明显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15.
《祁氏分关书》是研究徽商的新资料。根据文书内容,对其所记载的徽人经商艰难及析产情况展开了分析,并就徽商家庭发展进行了研究。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徽商真实的社会生活及家庭经济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戚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71-173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松桃苗族文化历史背景和长期受政府压迫、种族歧视的社会生活环境下苗族武术的起源、传授方式、继承情况,探讨发展松桃苗族武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要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和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每一地域的民族艺术都与特定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黑衣壮服饰也不例外,它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黑衣壮的生态环境。借助文艺生态学的理论,探讨了黑衣壮服饰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研了黑衣壮服饰得以产生、传承、发展之根源。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云南彝族武术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为研究对象,云南部分从事武术教学以及参与彝族武术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得出影响云南彝族民间武术项目传承与保护的因素,为云南彝族武术项目的发展和保护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20.
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将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已经成为各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民众的共识。如何有效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文化的共享性看,只有开发它才能拥有它;从文化价值的变动性看,文化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深度和开发的程度;从文化的继承性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尊重历史、尊重规律;从文化多样性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必须突出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