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悠久的中日关系史上,汉籍的交流所发生的深远影响,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弥补了因人员交流受到限制而导致的遗憾,因而就汉籍东传日本及其回流(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学者赴日访查引进汉籍)的历史和日本收藏汉籍的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对于深化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和开展国际汉籍研究领域的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颇受质疑的王仁献书说绝非子虚鸟有,《古事记》有关王仁带来《千字》一卷的述笔和《日本书纪》明记的应神天皇十六年的年号并不足以挑战和动摇王仁献书说的历史真实性和可信性。但是,王仁的负笈东渡只是具有某种化的象征意义而已,远谈不上发汉籍东传之先声,事实上早在王仁之前,汉籍和汉字就已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3.
汉籍外译在本质上从属于文化外交,从文化外交的角度考察汉籍外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以文化外交精神为切入点论证了国人从事汉籍外译的必要性与正当性,强调了汉籍外译的文化情报价值,并探讨了与文化外交相适应的翻译策略——流畅与突显。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中的“汉籍回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 ,日本历代所创造的大量“汉籍”(汉文书籍 ) ,以及中国流失海外的典籍 ,由僧侣、使臣、商贾们携入中土 ,这便出现了日本向中国逆向输出“汉籍”的特殊文化现象。“汉籍回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书籍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之间持续了上千年,汉籍东传日本则是和汉书籍交流的主体。《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是明末清初东传日本的一部重要的兵学著作,通过和汉史料的记载,特别是通过《西湖二集》中一条新史料的发掘,笔者认为,考证《武备志》东传日本的时间当在1628—1631年间,由江浙海商通过私人海上贸易的方式,经由琉球传入日本。本文的最后考察了和刻本《武备志》,并注意到清末和刻本《武备志》回流中国这一史实。  相似文献   

6.
古往今来,数以万计的哲人、诗人、革命家、科学家曾留下许许多多劝勉青少年珍惜时间的良言美语。《汉乐府·长歌行》写道:汉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似文献   

7.
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政策总体描述。不论是顺康时期的“禁海”,还是乾嘉道时期的一口通商,清朝也没有完全割断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总览鸦片战争前的西器东传和西学东渐,呈现出西器东传宽,西学东渐紧;西器东传快,西学东渐缨;西器东传畅,西学东渐塞的特点。天朝自大和文化专制促使朝廷错误地选择西器与西学,报复性的惩罚终于在鸦片战争中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50年至1978年中国内地的汉籍小说的英译为考察对象,描述这一时期中国内地汉籍小说英译选材的特点,并探讨社会文化环境如何影响汉籍小说英译的翻译选材。  相似文献   

9.
少年华罗庚     
“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玩忽不得,正如古诗说得好:‘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东亚世界中,朝鲜古代文化对日本产生过深远影响。本文认为,自百济儒生始传儒学后,姜沆再传具有朝鲜持色的朱学——退溪学,使日本儒学走上了独立的发展之路。同时,古代朝鲜在佛学、饮食等文化东传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全面成熟的时期,其封建文明和文化优势明显高于周边各国,是各国仿效的对象。明代汉籍大量流入朝鲜李朝,对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晓丹 《文教资料》2011,(10):68-70
葡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中海东岸和小亚、中亚地区是最早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酿酒的地区。葡萄文化的传播首先是在地中海周围地区。中国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最早是在西域,自西汉以后开始广泛东传.促进了中原地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业的发展。唐代以后,中原地区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酿酒业有了较大发展。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输入,是古代中国人善于吸收外来技术的例子之一。葡萄文化是中西交流史上重要的一页.作为从西域植入的植物之一,葡萄是较早而且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葡萄文化的渗入,对中国酒文化、美术、诗赋等都有影响,本文分析了葡萄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拓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之一,传拓对保留中国几千年的古迹和文字记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和金石学关系尤为密切。在中小学开设金石传拓社团,对于丰富书法课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京景山学校为例,就中小学开设金石传拓社团的实践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批评策略的对比研究和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西方文化中不同阶段不同对象的批评策略不同。对于青壮年,东方文化批评相对间接,“先扬后抑”,西方文化批评相对直接,“先抑后扬”;对于青少年,西方文化比较讲究策略,表扬为主,东方文化不太讲究策略,批评为主。批评策略的这些特征虽然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不同有关系,但是其根本的原因和考量于个体独立性:个体独立性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了东西方两大文化集团的分水岭,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对于不同阶段不同对象施以不同批评策略的文化支撑;青少年和青壮年是人类身心发展的不同时期和群体,东西方文化对于这两个社会阶段看重的分别是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培养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作为东西方的终极追求,体现了东西方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老子和圣经中的"道",阐述"道"不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孕育万物并成为万物的法度,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最高范畴,是文化道德的灵魂,其目的是在这大道隐没的时代,思考及探索处于精神困境的东西方文化发展方向和个体生灵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道"与《圣经》中的"上帝"作为东西方的终极追求,体现了东西方对于生命价值的定位。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老子和圣经中的"道",阐述"道"不但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孕育万物并成为万物的法度,同时也是精神世界的最高范畴,是文化道德的灵魂,其目的是在这大道隐没的时代,思考及探索处于精神困境的东西方文化发展方向和个体生灵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西域景教考述高永久百域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在历史上,它与多种宗教文化的产生、传播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西域”一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这个传统的西域概念,实际包括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或地区性政权直接管辖的地区;另一部...  相似文献   

18.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稣,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各自展现上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描述了20世纪的中国作家在创作实践中对中国传 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造性阐释,分别论述了儒家、道家精神对现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显示了传统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紧密联系,这对于我们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现代因素,对于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精神,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是一首短浅的诗,却很有名。它不仅仅有一个严肃而发人深省的主题,而且在根底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相关联,所以很值得少年人诵读玩味。我们知道,关于人生的意义,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理解。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