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一川提出的“感兴修辞”理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比兴”在其“内在理路”上的发展与后现代语境中个体化理解的创造性出场。这一较为成功的个案启示我们: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和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路向既不能一味地照搬西方,也不能一味地“回到原典”,而应在中国固有的文论传统中将其中有生命力的理论概念、范畴、命题等在其“内在理路”的基础上并结合当今具体的语境加以个体化的理解、改造,只有这样才是建设性的或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3.
"名非天造,必从其实。"中国式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或民主模式。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式民主的本质内涵、客观依据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努力探索中国式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海外学者提出"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疑,明清至"五四"才被看作一个联系的文化整体。以内在理路考察明清至"五四"的文化发展,可以发现中国的文化重心由雅文学向俗文学下移,其背后的根本推动力不在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在激烈社会文化震荡中中国知识分子自身言说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云课程的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野。在探索云课程现实来源、基本内涵以及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揭示云课程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确立云技术促进课程创新的理念,形成云课程建设的自主意识和信心;扩大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为云课程发展创造工具和媒介;注重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为云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探索课程评价的新范式,建立适应云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春秋乱世,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儒家以性善贵情为内涵的“仁”为中心,构建了通往社会和谐的内在理路:一是儒家追求的和谐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之上的社会秩序;二是在道德人心沦丧时,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以道德价值的追求给人以心灵的安顿,使乐天知命、心灵争谐得以实现;三是天道流布,天德赋予人心,天人和谐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宋明理学到清代考据学是中国前近代学术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宋明时期的儒学以“尊德性”为第一要义,从而儒学传统中的“见闻之知”只能屈居第二.及至明代后期心学逐渐流于空疏,而儒学传统中智识主义这股潜流却日渐显明,从清初的考据学发展到乾嘉学派,得以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四次教育思想创新都经历了由现实批判到理论反思到提出新的人性论再到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全面创新的过程。创新首先是对现实的否定,现实批判是思想创新的生命源泉。现实批判往往出于一种正义感、一种激情,激情不能代替思考。创新的逻辑起点是理论反思,是对已有理论的重新认识,特别是要发现已有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教育所面对的是人,全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对人的思考之上,人性论是一个教育发展周期整个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创新总是出现在衰乱之世,衰乱之世人心惟危,使得深刻的教育思想往往隐藏于隐喻中,并且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色彩。要改变总是在乱世中创新的周期性循环,克服理想主义的弊端,就要为自由的创造提供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孔子在承继殷周以来天道观的前提下,阐发了一套系统的治道思想。在政治理念层面,孔子通过诠释天的超越性和内在性,探讨了德性的来源问题,并论证了德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制度建构层面,针对“周文疲弊”问题,孔子以仁释礼,将仁的话语注入到制度内涵中,使周制兼有了整顿人心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双重功能。在行为规范层面,孔子阐发了君、臣在推动制度稳定、良性运转以及实施仁政德治方面所应尽的职责,认为施政者必须在体悟天道法则的基础上,根据政治运行的内在规律而施政。孔子的治道思想为此后儒家思考治理问题和阐发政治主张提供了思想轨制,成为儒家讨论治国理政问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修辞虽以形象思维为主,却含有逻辑思维在内。通过锁定其逻辑思维,就"阴阳二元"、"移位、转位、包孕"与"多二一(0)螺旋互动"三层进行探讨,以见修辞之逻辑性。  相似文献   

12.
修辞和逻辑     
狭义的逻辑主要涉及推论关系,宽泛意义上的逻辑包括关于好推理的原则的研究及其陈述。狭义修辞涉及说服性谈话,尤其是论证。宽泛意义上的修辞是"使事情重要"的艺术。从柏拉图关于辩证法的话语中所抽取出的很多原则,属于宽泛意义上的逻辑。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存在着宽泛意义上的以及狭义上的逻辑和修辞。佩雷尔曼致力于发展一种新修辞学,该修辞学适用于哲学以及公共话语。无论逻辑学家还是修辞学家,均不能逃脱自己论述的逻辑或者伦理责任。逻辑、修辞和辩证法构成了论证的三个不同视野。汀戴尔主张在论证的三大构成中,修辞是最为根本的。  相似文献   

13.
修辞虽以形象思维为主,却含有逻辑思维在内。通过锁定其逻辑思维,就"阴阳二元"、"移位、转位、包孕"与"多二一(0)螺旋互动"三层进行探讨,以见修辞之逻辑性。  相似文献   

14.
"香椿树街"是苏童小说颇具特色的修辞幻象,其逐步生成的轨迹表现为:文本系列化的修辞选择--推动"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生成;"少年人"--赋予"香椿树街"修辞幻象以生命;词语制造悬念--渲染"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的神秘氛围;叙述形式独特--产生"香椿树街"修辞幻象真实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5.
茶不仅是饮品,从现代汉语广义修辞学的角度来看,它在婚恋、礼仪、宗教、艺术审美几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修辞意义,是一个意蕴丰厚的文化修辞原型.  相似文献   

16.
康德先验美学的内在逻辑与其先验哲学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康德前两大批判中康德直接从主观的普遍必然性出发为其寻求先验原理从而建构了他的先验哲学.而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将鉴赏问题纳入到反思判断力中,进而为反思判断力寻求先天原理.康德通过分析反思判断力的先天问题,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与人类愉快的情感结合起来,为愉快去寻求普遍必然性,而愉快的普遍必然性又来自于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和谐的游戏,从而为趣味判断寻求到普遍必然性,最终论证了自然形式合目的性先天原理与美学问题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值得称道的"好车头":《中国修辞史》之导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修辞现象?修辞现象具有哪些特征?为什么要研究修辞史?怎样研究修辞史?这些都是撰写修辞史务必弄清的问题。《中国修辞史》主编在长篇导言中详细介绍了研究心得。该心得体大思深、谨严笃实,对于《中国修辞史》的撰写如同火车头起到“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修辞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审美"距离"的正确营构和解读。"距离",本是中外美学、文艺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术语,将其引入汉语修辞艺术中,旨在丰富汉语修辞艺术理论体系,为科学的建构和解读汉语修辞艺术提供帮助。在解读其内涵的基础上,又从外延上,即时空距离、心理距离、逻辑距离、情感距离等四个方面进行大胆阐释。"距离"是汉语修辞艺术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距离"在汉语修辞艺术中的运用无处不在,使用中尤其要把握好度。  相似文献   

19.
阐明与廓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一个时代命题,它既阐明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又廓清了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赓续性与可行性”。要回答好这个命题,必须解读和界定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和厘清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问题,以及深刻认识和把握成人教育学科建构的内在逻辑规律,而这些正是文章试图探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