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全面、深入、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校报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善于写好“导”字文章。这就是“晓之以理,积极倡导;动之以情,善于引导;以人为本,科学指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校报要把办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起来,本文从“导”字入手,全面阐释了大学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诉讼案例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近年来涉及高校和大学生的诉讼案例的分析,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提出了学校管理应坚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要以平等的法律主体作为最主要的关系;对大学生已经触犯法律行为的问题,不必要也不应该仅仅用思想政治教育去解决;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应是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学校需要树立对外法律公关形象等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军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网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趋势,本文认为要从5个方面采取对策;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提高军校大学生对心理教育的认识,锻造一支用于网络心理教育的心理学专业队伍,重视通过网络心理教育加强心理档案建设、重视处理好网络心理教育和传统心理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对提高新世纪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或竞赛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形成的竞争与合作、对抗与磋商、服从与反抗、成功与失败、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社会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体育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竞争精神;体育教学的特殊教法为学生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时空。  相似文献   

5.
学校     
北大在青岛恒星职院设职教所;吉林工师举办落实职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研讨会;青岛职院办高职机电专业课程研讨会;南京、兰州两石化职院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6.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技工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技校学生既不同于中学生,也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打好基础,其美育可以顺其自然,按部就班进行,而技校生不久就要走向社会,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需要加速其美育的过程;大学生一般都有较好的基础并有较长的在校时间和较多的机会、较好的条件接触美、展示美,这些也是技校生所不具备的。根据这些具体情况,结…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于职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的评价、选择和发展。无论是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症结出发,都要对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的偏差进行纠正。大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的,就现实情况来看,学校最有条件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系统的教育,高校不仅要勇于承担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社会责任,而且要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看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毅 《教书育人》2006,(11):18-19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及其群体特征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高校里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导致的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一般群体之外的处于相对不利境地的学生群体。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能力或机会的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被排除在一般群体之外;处于困难境地。从范围界定来看它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类学生群体: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群体、人际关系及组织资源匮乏的学生群体、心理障碍的学生群体等。  相似文献   

9.
选取贵州省五所高校的46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卢谢峰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考察了贵州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性别、科别、民族、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及年级差异。结果表明:贵州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男生均值显著高于女生;在角色适应性和生活自理上文科均值显著高于理科;在学习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上汉族均值显著高于少数民族,而在环境总体认同上少数民族均值显著高于汉族;在学习适应上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自理上非独生子女均值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等七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能够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所在大学的一员,对自己所在大学表现出认同、喜欢、依恋,愿意在该学校学习、生活,并希望自己能被学校及老师同学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会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知名度及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就应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2012,(11):21
"我社和人民网主办的"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今年的评选中,全国五百多所高校推荐了近八百名大学生参选,这些大学生都是学校的"名片",在科研、公益活动和创业等方面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创新之处颇多。其中有一些今年毕业,我们简单介绍十几位同学的创新亮点,他们更具体的事迹可在"中国大学生"网上阅读。"  相似文献   

12.
学校     
宁职院班主任要拿资格证;辽宁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落成;柳州市鹿寨县职教中心一期工程启用;西安旅游职业中专将获日本无偿援助;吉林省医药技校、丰满职业技校成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调查当代大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学校疏离感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争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③独生子女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多重点大学学生的学校疏离感高于非重点大学的学生。⑤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存在差异,其中一年级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显著低于二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针对学校疏离感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大学生学校适应的现状,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安徽省四所高校334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涵盖性别、专业、年级、来源地、学校类型五个方面的适应比较.研究显示,整体上大学生的适应水平除了在情绪适应维度上较好外,其他维度上均处于较差水平;男生除了在情绪适应和自我适应方面外,其他均显著低于女生;理工类学生的适应能力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大学生适应状况随年级升高成倒"V"字型趋势;来自大城市大学生的总体适应状况处于较好水平,而其他类型来源地大学生适应状况处于较差水平;医学院校学生的适应能力处于较好水平,其次是理工院校、师范院校和农学院校.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修订后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沈阳市5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1)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总体状况影响大,具有极强预测力;(2)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力度存在很大差异;心理自我影响最大,社会自我次之,道德自我最小。大学生自我概念越积极,学校适应状况越好;自我概念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有助于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教育大学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读书、努力成才。  相似文献   

17.
田萍 《教育与职业》2012,(35):37-38
大学生弱势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地位、心理状况和能力水平的弱势。学校社会工作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支持存在着必要性和可能性。实现学校社会工作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支持,必须采取实现与高校现有体制的衔接、设立学校社会工作专门的服务机构、以增权为核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一直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关注的话题。现代高度发展的商品社会和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对我们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自我精神的迷茫及心灵的困惑,引发许多道德危机事件。重新解读高校德育工作,应立足学校德育的基础、内涵与过程,侧重对生命的呼唤,心灵的感悟和由内到外。确立新的工作思路:一、用心理辅导的交流去品尝德育内容;二、用心理活动的体验去触摸德育要义;三、用积极的心理干预来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参加公共艺术活动大学生与未参加此类活动的大学生所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参加公共艺术活动具有提升素质、促进发展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可以优化大学生思维发展,有效地促进专业学习;有助于大学生调控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感;有助于大学生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