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求比”问题,我们可通过演算找出规律,从而迅速准确地做出解答。例如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其密度比为1∶3,质量比为2∶5,求其体积比。本题通常解法是:先根据公式,推导出要求比的物理表达式,然后两式相除求出比值,解法如下:V1=m1/ρ1,V2=m2/ρ2,V1/V2=(m1/ρ1)/(m2/ρ2)=(m1/m2)×(ρ2/ρ1)=2/5×3/1=6∶5。通过上面演算可知:体积比等于质量的正比(m1/m2),密度的反比(ρ2/ρ1)的积。即求商的比(V=m/ρ),它等于公式中分子的正比与分母的反比的积。如两物体受到的压力比为2∶3,其受力面积比3∶1,求物体受到的压强比。由上面结论则有p1/…  相似文献   

2.
3.
选择题是一种主观试题,与计算题不同,不要过程、只重结果,覆盖面广、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猜测性;评卷客观、公正,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格物致知”.大意是观察身边的事物,通过探索得到知识。而我们学习物理,也是需要经过这样一个先“格”后“知”的过程,即先观察事物是怎样的,再思索事物为什么会这样,最后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现在我们通过对一节物理课的观察,看看有多少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廖秀艳 《广西教育》2007,(10B):34-34,37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给读者提供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一个“出彩”的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会使你的文章更加醒目,让评阅者眼前为之一亮,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拟题时要力求简洁和精美,精心打造一个让人一见钟情的标题,具体说来,有以下的拟题技巧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8.
学理科重在理解运用,切不可“死记硬背”,这是一直被奉若神明的真理。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此吉差矣!当然,这里的“死记硬背”不是圃囵吞枣,不知其昧的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一些物理知识背熟记牢。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07,(4):12-13,51
[专题简析]“田忌赛马”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输了。后来田忌在孙膑的点拨下,让自己的次等马、  相似文献   

10.
梁俊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11):35-36
“零”在不同学科或不同问题中 ,甚至在社会中的不同场合下都具有着不同的含义。下面笔者就物理学中对“零”的理解及其应用做一初步探索。1 表示一种规定物理学中 ,为了描述问题的方便或揭示问题的本质属性 ,常用“零”来做参考点或分界点。①力学中常规定一个“零” ,以表示物体在某一高度的重力势能的值。一般规定地面为“零势能面” ,当然有时为了简化问题也常常根据具体问题选定“零势能面”。“零势能面”一但选定后 ,重力势能就必须是相对于此“零势能面”的值 ,在“零势能面”之上的为“正值” ;在“零势能面”之下的为“负值”。…  相似文献   

11.
石志江 《广西教育》2012,(13):86-86
课堂作业是一堂数学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和学生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课堂作业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习的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上的不足,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12.
张镇权 《小学语文》2008,(12):54-55
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别人的言辞、事例作为根据,或引进一些名言、成语、典故来说明事理。在引用时,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力图通过实词“比”的语义及语义结构来探寻副词“比”和介词“比”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关注了相关双音节的副词、介词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相遇问题中,时间相等,所行路程比等于速度比.因此,抓住路程份数相等,就可以巧妙解答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指出了医学物理学教材中相位求解不够严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推导出了正确的相位表达形式,并且举例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通过实词比的语义及语义结构来探寻副词比和介词比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关注了相关双音节的副词、介词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比的意义”教学片段师:下面我们来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好吗?两人一组,比赛四次,然后汇报比分情况.学生游戏中,气氛异常活跃.一分钟后,陆续有学生举手.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问题中临界问题很常见,如何解答临界问题往往是比较难的问题.本文以牛顿运动定律的临界问题为例来探讨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求”有其复杂的多层面的主体、客体、中介的静态结构.有其动机、目标、方略、计划、调控的动态结构。“求”的诸要素、诸环节构成有机系统,呈现对立中依存、离散中整合、无序中有序、封闭中开放等系统特征。把握“求”的构成及其特征是自觉驾驭和调控“求”的重要依据,是自觉追求的理性准备。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2006年第10期刊登了文[1],该文称“应用杠杆平衡原理解几何连比题,虽然看起来有点繁,然而此法却富有规律,若用纯几何方法求解,则不仅要做辅助线,而且还要通过三角形的相似,经过比例变形即运算才能求得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