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对策,为政府制定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要保障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最主要的是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充足的经费投入是保障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国务院开始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全国纷纷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之际,通过梳理建国至今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不断变革,说明每个阶段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都是特定环境下发展义务教育的战略选择。但不可否认这些体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对教育的发展又产生了影响。正是这种自我否定的逻辑,演绎出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由投人体制和投入机制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体制调整为主,机制建设处于缺失或半缺失的状态,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一直处于较为严重的短缺状态。在体制基本理顺以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的战略重点应该转到保障机制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4.
经费投入体制成为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这在教育界已成为共识。2000年4月,为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问题,江西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在修改的《江西省义务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办法》中确定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县统筹政策。自此起,江西省开始了落实教育经费的县统筹工作,在1999年22个统筹县的基础上,2000年为28个,2001年增为37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最为根本的就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而教育经费投入充足与否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变化紧密相关。面对着农村义务教育这一公共产品所形成的财政压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需求膨胀和教育资源短缺困境,对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现状出发,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构成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军  黄秋霞 《安徽教育》2010,(10):29-31
<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即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补助贫困家庭住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其目的在于从体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一、深化改革.全面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1.抓宣传动员。营造氛围到位。制订了《静宁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8.
随着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的减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也会减少,这将使本来就投入不足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如何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公共物品的提供,不仅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普九“成果的巩固,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税费改革能否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提出应借鉴国际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模式,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税费改革不仅影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而且引发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生存危机;如教师工资难以完成保证,教育负债有增无减,办学条件难以改善。要适应税费改革和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建立与国家财税体制相适应的各级财政分级合理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新机制,遵循教育经济规律,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建立健全法规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真正到位,发行教育彩票、建立义务教育基金和征收教育税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最为根本的就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而教育经费投入充足与否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变化紧密相联。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鼓励企业单位捐资发展义务教育,从而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困境与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志辉  马青 《教育科学》2007,23(6):42-46
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但仍然存在着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偏低等问题,破解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困境的出路在于加快制定全国性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完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改革公用经费的拨款方式、增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自主权、实行教师培训经费单列、加强监督、拓展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1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最为根本的就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而教育经费投入充足与否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变化紧密相联.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建立规范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制度,鼓励企业单位捐资发展义务教育,从而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2005年底.国务院决定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行改革.温家宝总理亲自进行了部署。这项重大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从体制上解决了“投入不足、责任不清”这一长期困扰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建立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年来,在困务院领导下.在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有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新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始实行,确定了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这一原则的确立,避免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等缺陷,是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从体制上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一、探索建立新的途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改革过程中,我省一方面按照要求,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方面积极探索和争取,推进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努力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起,国家全部取消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学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体制。这一新的教育政策得到基层教育工作的大力拥护。在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一致看好的同时,一些代表委员们认为,与经费投入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7.
刘巧利 《农村教育》2004,(10):11-13
2004年2月,本调查小组在河南汤阴县就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状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听取了汤阴县教育体育局相关人员对全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财政情况的介绍;参观了一所农村小学、一所农村初中,和学校的校领导和老师就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中存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公用经费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到县财政局、结算中心、统计局了解了相关的情况。现把本次的调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县级财政承担起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筹措的主要责任。但由于教育赖于发展的经济基础和教育自身资产存量的差异,农村特别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制约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始终未能实现重大突破和根本缓解。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及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2007年江西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除学杂费,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逐步建立。如何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改革的顺利进行。确保新的保障机制发挥效应?带着这个问题.吉安市教育局组成调研组专程赴财政部、教育部于2006年秋季在中部地区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江西省唯一试点县——吉安县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今年2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省政府制订并印发了关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就我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提出了具体的安排意见。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我们必须依法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