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在古今中外都得到了有力的传播和发展,其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时至今日仍受到很多人推崇。本文基于对儒家诚信思想内涵的梳理和解读,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诚信缺失问题,在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源的同时,探究了儒家"诚信"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价值。并在重构多元化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诚信监管和约束机制以及构建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分析了传统儒家"诚信"文化所能够体现的价值,力图运用其对于个人或特定社会群体产生教化与感召作用,推进社会诚信保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写进中国公民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人们终于认识到诚信危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WTO呼唤"信用时代"的到来,诚信为本,打造"信用政府"、"信用学校"、"信用企业",成了重塑当今中国社会形象的热门话题。作为思想道德建设前沿阵地、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诚信问题显得更为迫切。学术腐败、科研浮躁,大学生诚信危机越来越多地浮出水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也就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已经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成为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消极因素。更令人担忧的是 ,诚信缺失已经越来越严重地殃及当代的大学生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笔者阐释了诚信的含义 ,论证了社会信用体系构架 ,提出构筑诚信文化 ,强化诚信观念 ,建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海秋丹 《职大学报》2004,(3):105-106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诚信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新世纪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城市诚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城市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要求,是打造我国城市品牌、提升我国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进行城市诚信建设,应采取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建设信用政府、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等具体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自身信用建设完善质量、信用立市激励机制,建立个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鼓励和发展信用中介组织。制定诚信工程工作方案,在全社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履行承诺而得到社会公众信任的一种行为、观念和准则,针对一些企业与经济主体诚信缺失现状,我们应该重塑社会信用;完善立法;建立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公开制度;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失信经济主体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重民"、"仁政"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具有进步意义,作为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民本思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带来的影响。本文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揭示其在当今背景下的局限性,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诚信既是对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最为根本的问题。进行诚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日本的社会诚信度相对较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对诚信教育的重视。而对日本诚信教育中如何借鉴中国儒家的诚信传统进行研究,能对我们未来的文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彝族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优秀的儒家思想也得以在少数民族文化中保存下来.儒家自然宗教信仰对彝族的民间信仰之一即自然崇拜产生了极大影响,彝族吸取了儒家主要思想并在其继承过程中又根据本民族的特殊需要有所取舍.彝族的自然崇拜与儒家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表现出的对自然界极大的尊重与关爱是紧密相连的..当前由于现实中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儒家传统文化,重新发掘其中的精神资源,儒家的“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正确了生态伦理观,因此在科学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并不是要回归传统而是要通过学习传统思想的精华来解决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诚信缺失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市场经济建立诚信有其可能性,构建诚信之路主要从加强制度建设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信用文化,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宝藏。古代人的诚信、明礼、勤俭、自强等等的道德原则,是我们现今社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就大力倡导实行“德治”,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贫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等等,显示了中国古人重视道德教化的德治思想,是我们走向现代化所必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