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2.
似作又不是作的人物形象“我”,在鲁迅短篇小说中有着重要地位。它丰富了短篇小说的人物画廊。分析这个人物,对于研究鲁迅及其短篇小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是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关于短篇小说的特点,他曾这样概括:“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同时还指出:“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者,是极其少见的。”(《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即是说,短篇小说要写得好,也绝非易事。倘非圣手,是难以以小见大,“以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是以短篇小说的形式为新文学开辟了革命现实主义传统的伟大作家。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末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两位艺术大师。本文试图通过对他们短篇小说创作的比较,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作品,同时也对文艺创作中的某些现象及规律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短篇小说姓“短”。它具有短中求精,以小见大,借一斑而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功能。因此,作家常常用它来迅速反映生活中某种矛盾和斗争。正如鲁迅所说:“在现在的环境中,人们忙于生活,无暇看长篇,自然也是短篇小说的繁生很大原因之一。”然而,中国当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一位颇有才情的中国现代女作家,她的成长、成名都受到鲁迅的极大帮助和鼓舞,她也潜心学习鲁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就。文章从短篇小说《手》入手,探讨萧红在塑造典型人物方面对鲁迅的师承,更就萧红在叙事模式和女性解放方面对鲁迅的超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叙事模式方面,萧红巧用第一人称“我”“我们”进行多视角叙事转换,游刃有余地表现主人公的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是萧红继承鲁迅基础上的开拓。在女性解放方面,萧红在女性经验的基础上,以女童王亚明为视点,关注女性命运,揭示女性悲苦的根源,指出了女性解放的教育方向,那就是女性自我教育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的创作成就,已经有很多人从他的短篇小说本身深刻的思想内容、高超的艺术技巧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试就他的创作思想与他短篇小说成就的关系进行探析。一、独创性与一鸣惊人“根据你的气质,用最适合于你自己的形式,给我创造一些美好的东西吧。”——引自莫泊桑的《“小说”》综观莫泊桑繁多的短篇小说,我们在作者笔下可以看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法国的整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多次写到“我”是吸收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对传统小说模式的批判革新。“我”的形象不但从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引起了人们更深远的思索,也显示了鲁迅非凡的思想与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9.
萧红短篇小说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红在短暂的一生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勤奋笔耕,为中国文坛留下了上百万字的各体创作。就其短篇小说而言,大体有两类写法:其一曰“倾向小说”,故事性强,主题意向鲜明;其二曰“氛围小说”,情节散淡,氛围韵致浓烈。无论那类小说,都秉承了鲁迅“画出国人的魂灵”的现实主义精髓,具有反抗、挣扎的悲剧性意蕴,堪称天才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自从艾伦·坡,马休斯等人从理论上提出了他们对短篇小说的见解之后,短篇小说便逐渐自成一体,成为和诗歌、戏剧、散文、长篇小说各立门户的独立的文学形式。无疑这对短篇小说的创作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使这一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越来越多的作家和评论家重视探寻和研究它的艺术特色。它篇幅的局限往往从它的创作技巧上得到了补偿。叙事者是短篇小说的重要创作手法,是叙事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品中,叙事者同人物、情节、结构等要素一样重要。作家对叙事者的选择十分考究,用心良苦。西方许多评论家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笔者想谈谈自己研习的一点体会,希望和广大读者,尤其是英文短篇小说受好者共同来探讨叙事者在短篇小说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联短篇小说体裁,在五、六十年代被誉为“开创文学创作领域的“侦察兵”,反映文学创作新动向的“晴雨表”.六十年代末,苏联对短篇小说体裁的评价,出现分歧.苏联吉尔吉斯作家艾托马托夫在一九七一年召开的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表示:“我深切感到,短篇小说的特征,正在逐渐减少,逐渐庸俗化,正在失去它固有的长处.”同意这一论断的人则认为,短篇小说已处于文学的后卫,“这种体裁的作品,活象长篇小说的概要.”(1972年10月22日苏联《文学报》).一九八○年苏联《俄罗斯文学》展开短篇小说问题讨论,出现更偏颇的意见,利哈诺夫主张取消短篇小说,他认为这一文学体裁,束缚手脚,无法恣意描写事物,抒发感情.有的认为:“短篇小说正成为时代的主要体裁.”(杰尔加乔夫:《体裁的新生活》,1972年第五期《杰拉尔》)持这一观的人同时也承认短篇小说在创作上的“下滑”现象.究竟如何对待这场论争?历史是能照示现实,予测未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周立波的小说艺术风格无疑是独树一帜的。对于这一风格,一般概括为“平易而隽永,朴素而丰富,细腻而明快。”这也说明了周立波小说具有一种辩证统一的艺术美。周立波曾说过:“文章要做,又不宜太做。”怎样才能“做”得恰到好处呢?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艺术辩证法的运用。周立波解放后的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大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例。一、丰富多姿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这是艺术的规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一谈到短篇小说时,马上就会想到俄国的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这两位短篇小说巨匠,以他们各自的独特风格和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给他们自己民族的短篇小说创作乃至世界短篇小说创作和发展带来如此广泛而深刻影响。但是,当代美国的短篇小说的发展是那样繁荣,那样生气勃勃,无论从哪方面说——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契诃夫传统为特色的俄国和以莫泊桑传统驰名的法国。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甚至说:“……不止一次,美国短篇小说深刻地影响了别的国家短篇小说的写作实践”。 美国当代的短篇小说家之多,举世瞩目,而在这众多的作家中,美国批评界却把有一位作家称为“美国的契诃夫”。这个作家就是约翰·契佛(John Cheever 1912—1982)。  相似文献   

14.
刘庆邦是一位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的优秀作家,其对短篇小说创作艺术的探索,仅在“结尾的艺术”这一层面就体现得很明显。概括来说,刘庆邦短篇小说的结尾艺术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自然结尾,寓奇崛于平淡;“结”外生枝,拓深表现力;颠覆反转,出人意表;开放设问,言尽而意无穷;含而不露,引发读者共鸣。实际上,作家无论采取何种结尾方式,都是为了达到“升华”的审美效果:深化主题,开掘人性,拓展意蕴。  相似文献   

15.
鲁迅认为晚明白话短篇小说的出现不仅在于前代文学的流传,而且更是晚明市井细民在经济大潮中人性复苏在文学上的反映.晚明白话短篇小说塑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学角色,全新的叙述模式,用白话写作小说的特色为鲁迅的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借鉴之资.  相似文献   

16.
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从篇幅上相对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比较而言的一种叙事文学的类型。它以较短的篇幅、不多的人物和相对简单的故事情节,来表达作家对生活的某种认知和想象。短篇小说写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甚至是无限的。情节是小说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短篇小说来说,具体的细节可能更为重要。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它比生活更清楚、更有力、更典型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精彩的细节不仅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同时也隐含了作家对人物的情感和评价。我们读完一篇小说对人物留下的印象,不止是人物的名字和他的命运,更多的时候,能够记住的恰恰是人物行为和语…  相似文献   

18.
短篇小说是一种灵活多姿、短小精悍的文学样式,它能够敏锐地反映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要把短篇小说写得精粹些、生动些,使它更富魅力,真正做到短中见“长”,言有尽而意无穷,除了具有丰富多彩而又深刻正确的思想内容之外,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写作技巧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写作技巧从一定程度上看来是属于形式的东西,但这种形式却是不可忽视的。如何使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如何把思想内容通过形式更好地表达出来,这是每个作家都在不断地探索、追求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法国中短篇小说的第一位大师”。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短篇小说上,尤以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见长。本文笔者将从“野性回归型”、“宿命论者”、“宗教救赎者”,以及一般贵族女性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并探讨梅里美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暗含了他对未经所谓的“文明”玷污或异化的野性美的呼唤和颂扬,以及对文明社会道德观念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谈到短篇小说的特点和作用时,曾把现实生活比作一座气象恢宏的建筑物,短篇小说所反映的仅仅是“一雕栏,一画础”,而读者“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这一段话实在是非常精辟的,它表明了鲁迅对短篇小说特点以及艺术创作和鉴赏要求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任何样式的文学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