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历时期诗人李嘉祐是中唐江南地方官诗人的杰出代表。本文考订了有关他生平和交游中的几个细节之处,认为李嘉祐任袁州刺史应在大历五年前后,而他任台州刺史,应当在大历末。这些时间点的确定,对李嘉祐诗作编年和考证与之相关的其他诗人的生平,都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儒臣。学术事功双峰并峙,尤其是在陆王学术方面,为陆王学术争正统,作出了巨大贡献。至于今,对李绂的研究尚嫌不足,尤其是关于其生平学行中的一些问题,如生年问题及其著述问题等。仍需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3.
李绂是清代康、雍、乾三朝时期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代名宦,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陆王学者。由于李绂个人的生平经历,也使得他成为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于科举制度方面怀有深厚的情结,一方面极力地维护科举制度,尤其是对于士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另一方面却又在极力地反对这一制度,力图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修正和改革清代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李绂是清康雍时期一位重要的理学家,在程朱理学盛行之际,他专治陆王之学,学术上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李绂的古文思想也与众不同,既不像其他理学家那样重道轻文,他注意到了古文本身的独特性,也不像其他古文家那样以义统法,而是着重寻绎古文创作的文法经验。李绂的《秋山论文》及其文集《穆堂初稿》、《穆堂别稿》等,都充分展现了李绂独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文章通过对李绂《与方灵皋论所评欧文书》的解读,来探讨李绂的古文思想及其在清代散文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应秋三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15-20,26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刘应秋的生平事迹加以考证:一是考证其家世。主要考察刘应秋与安康刘姓文学世家的关系;二是考证其履历。主要根据刘应秋的诗作及其序文,对有关其生平的史料加以梳理,整理出他的生平履历;三是考证其交游范围。主要选取与刘应秋过往甚密者加以分析,突出这些人物对其生平及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结合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对他的生平、交游以及参与的佛学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受佛学思想影响较早,修为较深的作家。他的佛学因缘启发并丰富了他的山水诗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晚清蜀中文人张祥龄的词学著作《词论》广为人知,但对其生平与交游尚缺乏足够了解。而从廖平为张祥龄和其妻所撰墓志铭中,大致可以知晓其生卒年月等基本生平状况;他与王鹏运、郑文焯、况周颐等词坛大家的词学交游活动也可从相关词学著作中得以考见。其《词论》从词体体格、词体发展、词学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尚雅的词学理念,而将“主文谲谏”“发展变通”观念引入词学与他的经学背景密不可分,从中可以管窥儒学思想对晚清词学的影响渗透。  相似文献   

8.
范渊是明中期桂阳(今湖南汝城)籍文人,行为高洁,享誉当时,又擅诗文创作。由于其别集早佚,文献无征,学界不能对其生平、交游及文学成就展开研究。论文从有关文献辑录出范渊诗歌15首,且予以校证。并通过蛛丝马迹的文献记载对范渊生平及其与"前七子"等文人的交游情况作出考证研究,以为范渊是明中期诗文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9.
范渊是明中期桂阳(今湖南汝城)籍文人,行为高洁,享誉当时,又擅诗文创作。由于其别集早佚,文献无征,学界不能对其生平、交游及文学成就展开研究。论文从有关文献辑录出范渊诗歌15首,且予以校证。并通过蛛丝马迹的文献记载对范渊生平及其与"前七子"等文人的交游情况作出考证研究,以为范渊是明中期诗文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10.
考订金末元初著名作家麻革家世、生平、交游和撰述,探讨其文学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其历史地位。试图通过个案研究,从特定角度反映当时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戴表元一生适逢时代巨变、江山易主,其的后半生也基本上是在隐居、交游与授徒的中度过的。其诗歌创作中也透露出浓厚的隐逸情怀。隐逸,是对人生的看透,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时代旋涡面前的逃避心态。戴表元之隐,与交游紧密结合,把隐逸看成是一种文人的风雅之举,因此又不得不为生计奔走以寻求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2.
魏禧之为     
魏禧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章从交友 ,写文章 ,读书三个角度对他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描述 ,分析了其作为先进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进步性及作为统治阶级代表所具有的落后性  相似文献   

13.
李曾伯为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彦之后,为南宋一代名臣。他两入巴蜀,前后共约十年,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诗歌,或记其所见蜀中风貌,或述其蜀中交友,不仅反映了李曾伯不同时期的不同心境,同时亦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4.
当宋明理学发展至晚明时,理学开始衰落,学风日益空疏。为了纠正时弊,学者们纷纷开始重新研读《大学》等经典,希望通过重新诠释《大学》来引导学风弃"虚"蹈"实"。在这方面,清初诸儒作出了突出贡献,毛奇龄就是其中之一。毛奇龄通过他的《大学知本图说》重新诠释了《大学》的义理,发扬王阳明、刘宗周知行之说,强调践履功夫,颇有独到见解,也表明其倾向实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友谊在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后"大学生同样需要友谊的滋润。通过对武汉某大学近200名大学生的友谊观及交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80后"大学生对友谊的重要性具有共识,他们的友谊观总体上也是健康的;"8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其友谊观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少数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交友心理障碍,尽管他们不代表大学生的主流,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use of the contextual orientation to the Bible—which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Bible as a product of its time, and in the context of historical-critical biblical scholarship—as a deliberate, significant aspect of a teacher's overall approach to reaching Jewish adults in their 20s and 30s.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the authors (one of whom is the teacher in the article) explore how this approach affects student learning and engagement and facilitates a meaningful attachment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ible. This article also reflects one teacher's examination of his own teaching orientation and its expressions, serving as a possible model for other such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前后和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演为热潮。与清初学人文酒之会的潇酒闲适不同,此期的学人交游分别表达了以学问经世和以上书、组织学会来改良社会的时代诉求。鸦片战争前后,京师学人的交游既是学术交流一种方式,也是表达时势见解的一种手段。交游活动,或于名寺,或在学人私宅中。这一时期,学人交游之广泛,探讨学术、社会之活跃,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戊戌变法前后,京师学人主要以会馆为聚居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展开维新变法活动,组织公车上书,创办各种学会。康有为、梁启超成为京师维新学人的重要组织者,交游活动的政治色彩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addresses two separate but related issues in connection with people's real-life moral decisions and judgements. First, the notion of moral orientation is examined in terms of its consistency across varying contexts, its relation to gender and to gender role. Secondly, a new aspect of moral reasoning is explored--the influence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of considering the consequences of an action. Fifty-eigh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re asked to discuss two personal and two impersonal real-life moral dilemmas. The results reveal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between gender role and type of dilemma. However, moral orientation was not consistent across various dilemmas and gender was not related to any particular orientation. Also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soning of consequences of personal-antisocial conflicts and impersonal-antisocial conflic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ifferent moral orientations may be embedded in life experience and connect with an individual's sense of his or her moral identity in real-life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9.
试图从朱熹自己的说法出发,对朱熹所认为的道教所指,道教人物关系,以及他对宋代道教的评价等问题做一简单梳理。我们认为,朱熹所指的道教包括道家,同时涉及方士方术、黄老道以及后来的张陵五斗米道等,他们分属道教的不同方面和发展阶段。老、庄、列、杨等先秦人物都被朱熹明确纳入道教体系,在时间上以老、杨、列、庄为序,并对老、庄思想进行了明确区分。对庄子师承问题,朱熹有保留地继承了韩愈的说法,比较含蓄地认为庄子出自儒家。对道教前期,也就是目前学界常说的先秦道家,朱熹评价颇高,但对宋代道教状况的评价却颇不乐观,持同情和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传记材料的简略,传世文集的缺乏,当下对《毛诗多识》成书过程及多隆阿生平交游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多隆阿生性平淡,不慕荣利。他在以萃升书院为中心的学术团体中获得了从事经学研究的基本条件,为《毛诗多识》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客居何维墀幕府和家居辽沈期间,多氏完成《毛诗多识》初稿;在主持平阳书院时,《毛诗多识》经多氏再次订正和王筠校对最终成书。后遗稿散佚,经程棫林、刘承干两度订正,厘定为六卷。书虽不完,其保存之功可嘉。《毛诗多识》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