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接送孩子上学回家,已成为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总是看到这样的情形:书包、衣服甚至孩子喝水用的杯子,都在大人手里。更有甚者,为怕孩子没吃饱,大人边走边喂孩子吃饭。而孩子呢?要么与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学习与我们的工作基本同步进行。早上,按时送孩子到学校学习,随后,我们夫妻二人也各自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晚上回家,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孩子交流一天感受,读书、看报、练字、上网……短暂的周末,快乐的休闲。每一天都有节奏、有规律地和孩子共同经历,共同走过,携手成长。  相似文献   

3.
想了很多的标题,决定还是用这个。其实与标题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它表达的是同一种思想,即尊重儿童。让孩子读孩子的书。什么是孩子的书呢?至少是孩子喜欢的书,孩子读得懂的书。许多父母对孩子读书种类的选择往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一种表现是要求孩子读书要读经典,另一种表现是要求孩子读的书要有利于写作文。这两种看似不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似乎不与他们对着干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听话的孩子”、“乖孩子”。当然,这其中的“不对着干”包括对父母的安排“惟命是从”,不与父母吵嘴,不“顶撞”父母、老师,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秀,绝对听从老师的教导……总而言之,对师长千依百顺的孩子就是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是很受大人们喜欢的,因为令他们省心。但是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评价听话的孩子呢?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个孩子,他们的想法有的是在成人理解的范围之内,有的想法可能会让我们吃惊了。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当今,许多父母为了孩子早日成才,正努力拨快孩子的“学习钟”。当孩子仅二三岁时,家长就驱策其读书、识字、背诗词;四五岁时驱策其学电脑、弹电子琴。其实,这些父母正在把孩子从童年生活里早早赶出来而推人  相似文献   

6.
王婧 《安徽教育》2015,(2):10-11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常为学生的一些行为感到纳闷,为孩子的"不省心"苦恼,对孩子的幼稚感到不可理解。老师和家长往往会专制地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孩子的行为。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应学会"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一、为什么要"用孩子的眼睛看孩子"请看三个小故事:故事一:这是雨点吗作为妈妈,看到孩子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小  相似文献   

7.
沈菊芳 《教师》2014,(28):15-15
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一颗心去感受一颗心的跳动,是一种爱去共鸣一种爱的真情。生活中,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走近孩子,倾听孩子,研究孩子,为孩子分忧解难,还孩子以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王瑶 《宁夏教育》2014,(3):78-78
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比任何“专家”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做父母的首先就要接纳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允许他缓解自身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让孩子成为孩子”已几经呼吁,然而,这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似乎还未被所有家长理解和接受。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不讳重复之嫌,也来谈谈这个问题。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贪玩”感到很“头痛”,有的甚至不能容忍。一些望子成才心切的父母,往往把孩子正常玩乐的时间用来学外语、背  相似文献   

10.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成人总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因此 ,他们总一意孤行地按自己的意志和方式去教育孩子,有时完全没有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这样教育孩子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其实 ,成人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教育孩子。   1.要爱护、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我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   2.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意愿与选择,只要对孩子身心健康有益的,成人应该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他愿意做的事情,即使失败也不要训斥。   3.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失败和犯错误,…  相似文献   

12.
我的孩子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他天生瘦小,但却活泼好动,聪明可爱。近两年,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的小脑袋里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尊重他对事物的看法,尽量做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理解他的思想,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感到,孩子比过去“懂事”多了;大人与他的沟通也变得更加容易。 起初,是一件小事促使我意识到用孩子的眼光去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的。去年夏天,为了让孩子学会游泳;我一有机会就带孩子到海水浴场。说是”游泳”,其实孩子怎么也不敢…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从事班主任教育工作中,有一个孩子的教育过程,给了我发现促使孩子进步支点的经验总结:支点一:老师找他谈话,以便于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支点二:找到问题的原因后,积极找寻解决的方法。支点三:在生活以及学习等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支点四:抓住机会充分展现孩子的优点,为孩子树立信心和尊严。支点五:有了理想的孩子自然会发奋图强,但孩子毕竟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就会犯错。  相似文献   

14.
孩子     
我是那种因孩子可爱而爱他的人。不是因孩子是我的而爱他的人。我不会幻想孩子是我的,因为从来就没有这样一个孩子。我有过一个孩子,这只是很短暂的感觉。我必须站到很远的地方去看他,这就是他的距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说得多好。  相似文献   

15.
多疑的孩子     
大家庭,除夕宴。孩子给老人拜寿,成人给孩子发压岁钱,其乐融融之时,忽然出现让众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有个5岁的孩子,当场拆开一个红包,抽出百元大钞,一张,一张,对着灯光看。孩子的母亲尴尬地训斥道:这孩子,钱有什么好玩儿的?孩子理直气壮:我看看是不是假钞。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孩子     
我想说:我的孩子。 就像农民走进水田第一眼看见的全是绿油油的水稻,工人走进工厂第一眼看见的全是亮铮铮的机器,我每天走进学校第一眼看见的全是孩子,活蹦乱跳的孩子,花蕾一样挺立在枝头的孩子,雏鹰一样试飞的孩子,毛细血管一样连接我神经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李妮 《江苏教育》2022,(88):47-48
<正>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对于孩子的养育来说,关系先于教育。三个案例让我们看到父母角色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投入时间和精力,否则父母和孩子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精神世界或许完全分离,这也是导致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根源。三位咨询师的咨访过程让我们看到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模式特别是亲子互动,就应该把信任放在核心位置,而信任的前提是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不少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总觉得他们什么都应该会,总不自觉地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成人的高度来衡量学生,因此学生常常陷入达不到教师要求的苦恼中,而教师也会陷入对自身教育能力怀疑的深渊。其实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期、青少年期,有其自然的发育与成熟的过程。"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卢梭的这句警世名言常常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规则来处理孩子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叫路颖聪,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回想孩子从胆小到变得自信、活泼大方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父母要从赏识的角度对待孩子。所谓“赏识”,就是用欣赏、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坚信孩子是优秀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宽容孩子的不足,帮助和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父母的赏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在父母的赏识下,北京一个低能儿登上了世  相似文献   

20.
升入中班后,为了扩大班级的活动空间,我们把床铺全部改为上下铺,同时,认真研究了确保孩子安全的措施。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睡觉不老实、小便次数多,提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睡上铺。我们专门开了家长会,说明睡上铺能锻炼孩子的协调能力,并承诺照顾好孩子的安全,也还是有不少家长不同意自己的孩子睡上铺。工作陷入了僵局。我们三位老师只好从全班孩子中筛选出能力强的孩子,然后做他们家长的工作,请他们先做榜样,让孩子睡上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