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2.
执政文化发展往往规定执政党执政的价值取向,决定执政党执政的具体实践。执政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在履行执政使命、完善执政职能、巩固执政地位的实践中所担当的政治责任等都会从它的执政文化发展中表露出来。当前,我们党的执政文化发展推动着党的自身建设,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建设、组织和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和廉政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党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条件是要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即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依法执政的法治意识;执政固本的基础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政党文化转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在鼓动民众取得结束殖民统治的胜利之后进一步领导民众取得国家建设的成功的关键原因,是由于实现了从革命到执政的政党文化转型。本文主要从党的指导思想、属性色彩、政治观念和权威模式等方面论述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的政党文化转型,具体包括从高调的意识形态转型为低调的实用理性、从“最能关心工人利益”转型为“代表国内各方面的利益”、从“破坏”的“决定一切”的政治观转型为“建设”的服从经济的政治观以及从超凡魅力权威转型为法理权威,意在为从“革命党”转型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供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论执政党的先进意识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部分,目的是保持先进性的长期效果。全面把握先进性建设,需要揭示政党意识与特征的内在联系,分析执政党通过树立先进意识来保障先进性特征。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于其把握规律、反映时代、适应环境的意识与水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先进性,从宏观上需要具备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在微观上应该具备组织的服务意识、党员的模范意识和执政行为的法治意识。这些意识渗透于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更需要凝结在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之中。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信用始终是政党执政的生命所在。政党的持续执政既依赖良好的执政品性,更依靠良好的执政能力。执政品性与执政能力的有机统一构成执政信用。以穗治党是培植良好执政品性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党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只有将以德治党与依法治党结合起来。才能培植和增强执政党的执政信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术界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执政文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内在精神依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是对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定位,是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内在诉求。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社会精神的引领作用及其在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所要担当的实现现代化的重任,都预示了加强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源于革命党的历史地位.领导意识向执政意识的转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政党的功能性价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
在政党政治时代,执政合法性是任何执政党必然面对和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也是执政党有效运作的首要条件,缺乏合法性即面临合法性危机,就会导致执政党执政权力的削弱甚至执政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治理与善治理论的兴起引起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变革,作为中国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执政原则等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牢固地保持其执政地位,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在治理与善治理论指导下进行变革,体现出合法、民主、法治、责任和分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执政形态:政党政治研究的一个新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形态”是政党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新范畴,它涵盖执政理念、执政机制、执政方式、执政生态、执政合法性、执政规律、执政历史等与执政相关的一系列概念。这一范畴是对执政党理论的一种新的理论探索和概括,对于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党研究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党执政的宗旨、目的和应有的价值取向,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体现。树立先进的执政理念是工人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存在前提、执政宗旨的体现。在现实中实现先进的执政理念,必须始终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群众利益至上的恩想,努力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途径,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主体是与客体相对而言的.一般地说,主体是人,客体是人之对象.主体性应是在主体实践、认识活动中最根本、最深刻的性质,是主体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本质属性.在国家政治生活视野中,政治主体即政治行为主体,也即政治权力的占有者和行使者以及政治活动的参与者.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在我国政治、经济运行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且在文...  相似文献   

15.
工人阶级执政党必须根据时代特征、实践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行意识形态革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读、创新发展和正确运用"三位一体",保持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增强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推动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合民族性、时代性。要推进工人阶级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革新,必须树立执政党意识,采用科学的宣传方法,构建合理的工作机制,具备放眼全球的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16.
列宁晚年在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党的建设提出了“适应群众”、划分党和苏维埃的职责”、“加强集体领导和监督”等原则,反映了共产党从领导人民革命到领导国家建设的地位变化所产生的调整党同领导对象关系,以及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它启示我们,在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关系,把巩固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思路逐步转变到强化执政意识的轨道上来,形成作为领导党的主体性与作为执政党的客体性相统一,以及承担改造社会的无限责任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有限责任相统一的意识;同时要正确处理党的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思路集中到加强党的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来。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推进党的现代化。树立发展理念、民主理念、法治理念,推进党的理念的现代化;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创新党内分权制衡制度,推进党的组织机构制度的现代化;正确处理好党法、党政、党群关系,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王惠君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5):16-19,61
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最重大的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作为执政党.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而执政方式作为衔接执政党政治目标、纲领、方针政策与执政能力的必经程序,也必须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是我们党对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最新凝炼。科学执政,实现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是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执政,实现执政方式的民主化,是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核心和根本:依法执政,实现执政方式的法治化,是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保证和途径。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构筑了党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完整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