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团队一一以殷都区委李南沉书记为核心的区委区政府。把教育当做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书记从2006年6月起,针对殷都教改做了17次讲话,他说:"不改误国,慢改误国,改就要大改、系统改、深刻改。"区委区政府2010年作出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全面实施主体多元教育改革的决定,他不仅支持而且参与,不仅参与而且引领,被誉为"教育书记"。引领团队——以殷都教育总顾问姚文俊先生为核心的专家,是殷都  相似文献   

2.
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曾经给我写过这样一首诗:"知君小说入千家,不料诗词亦可夸。自是多才多艺手,砚池飞墨笔生花。"我和姚老认识时间并不长,姚老对一个陌生的晚辈能给予如此慷慨夸奖,使我心里既沾沾自喜,又不胜惶惶。后来听老朋友画家杨吉魁说,  相似文献   

3.
张亚琼 《考试周刊》2014,(71):171-171
<正>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祖国的教育改革事业呕心沥血。他是旧中国开拓新教育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人类教育史上宝贵的精神遗产,对祖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远大的影响。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宋庆龄赞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誉为"两千年前的孔夫子,两千年后的陶行知"。在师范读书期间,我就开始认识陶行知先生,对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有所了解,以及他的名言:千教  相似文献   

4.
吕型伟先生是当今教育界的历史老人,人称新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开始是普通教育整体改革,后称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至今绵延5个五年规划。前3个五年规划,我有幸担任课题学术秘书,后2个五年规划,由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接手负责。如果从课题研究算起,本人跟随吕老已有20余年了。感受颇多,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5.
姚老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我们敬重的老师。20世纪50年代中期,姚老就在华中师范学院(现为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为我们讲授“中国新文学史”,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胸有成竹的潇洒风度,我们至今难忘。此后由于政治运动的影响,接触姚老的机会不多,直到70年代后期,姚老担任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现为中国新文学学会)会长,我和张永健教授作为他的副手,与他有了较多接触。姚老在同我们谈话以及在学会年会的多次讲话中,邮谈到他对中国文学传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看法,谈到学会工作和当代文学研究的取向,谈到创作《李自成》的情况,这些都使我们深切感到:姚老不仅是位著作等身的作家,也是位生性耿直、具有高尚品格的导师。  相似文献   

6.
许友超 《班主任》2011,(3):11-13
说到"教育行者",常令我想起李开复先生。1998年,李开复先生建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虔诚地行进在支持中国教育的道路上,从《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开始,他不间断地通过与中国学生对话、帮助他们解答人生的困惑等方式来实现他对中国教育独特的关注和投  相似文献   

7.
张月芳 《考试周刊》2014,(92):168-168
<正>"爱满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他的这一教育思想影响了几代人,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我,是我开展教育工作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从教九年来,我接触过许多特别难教育的孩子,而岩是这些学生中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刚接触他时我满怀信心,坚信爱的教育可以感化他,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不得不承认,想说爱他不容易,可是我仍然坚持,用爱的"三部曲"成功改变了他,最终他面貌一新。岩,一个9岁的男孩,讲话时有点结巴,是外地来苏务工  相似文献   

8.
郏文娟 《考试周刊》2014,(29):32-33
<正>自从接触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后,我一直深感佩服,尤其对他的生活教育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更是推崇之至。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他认为"师生共同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师生运用科学方法在做上追求做之必然,并发现比现在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我在语文教育中一直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为指导,经过多年摸索积累,认为要把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理论切实融汇到语文教育中,就必须从"教学生学会问"和"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作为教育家,陶先生著述丰厚,言论精妙,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交相辉映。品读他的论著,联系目前身处其中的培智教育工作,我深感大有裨益。一、爱生活,做自己的主人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教育的本原。一个人,一旦走上教育岗位,他的工作与他的生活就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雅斯贝斯的生存美学可一言以蔽之为"生存艺术形而上学".由对艺术根源的探问,他将致思的重心落在艺术家个体能否作为独立的"生存"从事白由的精神创造.以"生存"为辐辏.他所倡导的生存论教育乃是一种旨在成全人的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这其中包含着对人的审美自由的成全.在此基础上,雅氏详尽阐发了他的艺术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陶西平先生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是我最敬仰的教育家之一。陶老有很多称谓。他的学生叫他"陶老师",过去学校的同事叫他"陶校长",北京的老校长们喜欢叫他"陶主任",年轻的教育工作者叫他"陶老"。这些称谓反映了陶老完整的教育生涯和丰富的教育经历。我平时习惯叫他"陶主任",这是延续了我的前任邱济隆校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你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这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李镇西先生的评价。我认为,镇西先生受之无愧。二十多年来,他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以心灵赢得心灵,是一个潇洒的语文教育"诗人",一位杰出的班主任,一位具有人文关怀和民主情怀的校长。  相似文献   

13.
王财贵先生是时下儿童读经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出比填鸭式教学更进一层的"填牛--反刍"理论,提出0~13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的理论,提出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应当使用不同方法的理论,提出了儿童读经教育的六字教学法"小朋友跟我念"(又被称为"六字箴言").这些"理论"都是儿童读经运动获得"正当"存在的理论根基.在此我想对王财贵先生提出的文化教育与科学教育应当使用不同方法的理论提出商榷.(由于其它几个"理论"我已另文讨论过,[1]这里便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工作。这所学校在静安区这样一个双高区、教育精品区实在算不上突出。当我以这所学校第一个硕士学历入职时,周围的很多教师用怪怪的眼光看着我,甚至有人悄悄问我:"被骗来的吧?"其实学校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幸福教育"理念。记得当时的校长是梁重柏先生,与他第一次见面,他就跟我大谈"幸福教育"。这样的一所学校,竟然提出了"幸福教育使我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让我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位儒雅、渊博的老人。是的,正是他的"幸福教育"的理想和勇气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怀揣着对"幸福教育"的憧憬,我进入了上戏附中。八年来,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着对"幸福教育"的理解,感受着学校特色创建带给我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幸福教育"已经为我的幸福人生奠定  相似文献   

15.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真谛。"爱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他们需要被我们呵护和爱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想我们一定要铭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格言,用我们的爱去填满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我很荣幸,能够在语文教育界"三老"的先后指导下工作近二十年.叶圣陶先生、吕叔湘先生先后指导我,教育我,我不敢称导师,只敢怀念、感恩.张志公先生指导我,教育我,还领导我,我称他为导师,感恩他的提携教导.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的确,幼儿的教育离不开生活。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相融合,实现数学教育的生活化,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赵燕 《快乐阅读》2013,(6):121-122
作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以及社会即学校三个方面的思想。总得来说就是老师要让自己的教育"活"起来。其后他又将生活教育理论的特点归结成为了世界的、生活的、前进的、行动的等几个方面。生活教育的理论对于目前我们国家的幼儿教育来说,我感觉尤为重要,对我们幼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针对幼儿教育中的具体情况来粗浅地谈谈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融入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万能科学家"的钱伟长离去了,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学业和学术经历,却引发人们对教育话题的思考。我也不禁想起9年前对钱伟长先生的一次采访。那是在北京全国政协宾馆里,钱伟长先生跟我谈起他的一段人生经历:1931年9月他刚跨进清华校门刚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老本来是立志学中文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1月12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的著名教授孙喜亭先生在与病魔抗争15年后不幸仙逝,走完了他89年的光辉历程。孙喜亭先生是一心向学玉汝于成的励志楷模,是爱生善教乐育的人生导师,是独立思考守正出新的刚毅学者,是不畏困苦挑战命运的生活强者,是教育学园的永恒记忆与不朽丰碑。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时代教育研究的积极推动者、研究者和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孙先生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使命担当、求真勇气、务实品格和远见卓识,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上下求索;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为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学科的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教育基本理论领域留下重要学术成果,他和师长同道一起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离去,使教育学界失去一位杰出学者,晚辈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家庭失去了朝夕相处的亲人。先生虽逝,他给后世留下永不消退的美好回忆和历久弥新的学术遗产。为了传承和学习孙喜亭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孙喜亭先生为榜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研究的全面深入发展,2018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举行"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百余位学者专家与孙先生的亲人、同学好友以及数十名弟子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缅怀孙先生的光辉一生和高尚品格,研讨孙先生的教育思想。今年,《当代教师教育》设专栏发表研讨孙喜亭教育思想的论文和缅怀文章,特邀我提供"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的发言稿件,并以此摘要兼作编者按,我很高兴,也特别感谢!愿意以此表达对孙先生的敬意、感谢和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