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女儿。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  相似文献   

4.
谈谈孩子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相似文献   

5.
原野 《初中生》2015,(20):42-43
[经典诗歌] 论孩子 (黎巴嫩)纪伯伦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相似文献   

6.
孩子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他们可努力仿效你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们。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  相似文献   

7.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吵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子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你们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体会家庭游戏的魅力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9.
珍爱生命     
宗尧 《家教指南》2004,(5):21-21
本期报道的芦卫、周晓旭——两个鲜活生命的悲剧结局,再次暴露了国人在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上,存在太多的缺失、太多的遗憾!它也需要我们呼吁——要珍爱生命!!客观地说,两个孩子的家长都渴望孩子成人和成材,但他们却都忽略了孩子是个人——是个有个性、有人格、有思维、有生命的独立的人,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实现父母愿望的替身,更不是听命于父母的机器人。父母的任何愿望都应该以维护孩子的生命为前提,当他们的生命不在时,无论我们在他身上寄托多少美好的愿望,他们也将如暴风雨中吹落的花朵,只能落地成泥,不能再结果实。现实生活,给我…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的成长要历经一次次蜕变,这个过程往往会伴随着问题的出现,所以又有人说,儿童的成长实际上是一个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向前发展的过程。就像成长中的蜕变并不是一下子完成的一样,孩子的问题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孩子的今天是从昨天发展而来,他们生活于人群之中,所以孩子的问题与昨天、与他人都会有关联。孩子的问题行为只是孩子的成长出现了问题的一种外在症状,但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还需要父母认真观察、反思、分析。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父母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痛的是头,根源可能却在脚上。本期的话题谈的是孩子偷…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每个上学的孩子都会遇到的事情,学校里大大小小的考试检验着学生们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孩子们难免有考不好的时候,即便是一些学习很不错的学生,他们也不是“常胜将军”。当孩子考试出现失误时,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们在北京海淀区万寿寺小学和北京东城区的东四九条小学,对20余名五、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采访。可以说,这20余名孩子所表达的话语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孩子的想法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但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希望这些孩子的心里话会对父母有所触动。由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留下自己的姓名,所以,我们只是把这些孩子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进行了归纳,但足以让大家了解他们对父母的期望了。  相似文献   

12.
刘秀红 《山东教育》2020,(5):125-126
目前,以人为本、支持儿童的幼儿教育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认可与赞同,他们并以此作为教育准则,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但是,在实际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好多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背离的现象:镜头一:当孩子终于学会了走路,蹒跚着奔向父母的怀抱时,父母激动地带着喜悦的泪花,亲吻着孩子说:"宝贝,我爱你!"当孩子弹出一首动听的歌曲,跳出一支精彩的舞蹈,画出一幅美妙的画作,父母满心欢喜.  相似文献   

13.
正[困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接班已有两年,在家访中了解到:本班49位学生中只有一位韩国国籍的学生不是独生子女,其余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他们备受父母、爷爷奶奶的爱护,过着"小皇帝"一样的生活。在平时的相处交流  相似文献   

14.
童年回放     
那时的孩子,是在破旧的教室里读书;那时的孩子,不曾拥有洋娃娃;那时的孩子,没有足球,篮球,甚至连个像样的操场也没有;音乐课上没有任何伴奏,美术课上没用过画笔。他们仅有的,只是书中的那一丝梦。尽管如此,他们的日子却过得丰富多彩,挖空心思地变着花样玩游戏,那可真是一段美好的游戏时光啊!滚铁环、摔泥巴、折飞机、跳房子……不少游戏,现在的你们听起来都有点像天方夜谭,但那段岁月却实实在在地记录着你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成长的点点滴滴。游戏使他们放松,让他们交流,给他们快乐,它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曾经经典的游戏吧!  相似文献   

15.
黄顺 《师道》2012,(11):13-13
常常听身边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坚持不了,学什么都是一阵子热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嗨,不是那块料。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许多家长在孩子还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就给孩子报了好多兴趣班,可是坚持到底的却没有多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这是许多家长的一个误区,看到别人给孩子报乐器、报舞蹈、报绘画等,就着急得不得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能理解,但是盲目地报班、跟风而上,却十分不可取。我以为,作为父母,首先要在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对一些父母说“你们把孩子当作了工具”,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很委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少消费让孩子上各种班;为了孩子我们放着自己家舒适的大房子不住,跑到孩子上的重点小学附近祖了一居室一家三口挤在一起;为了孩子母亲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当作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这难道是把孩子当柞了工具?  相似文献   

17.
她,眉清目秀、白皙的脸蛋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每天都是一副漂漂亮亮、整整洁洁的打扮. 一次品德课上,我和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聊起了学校刚刚举行过的家长会,聊起了父母和子女的话题. 我告诉学生们,为人子女有责任,为人父母一样有责任.所以,父母不是永远的说教者,孩子也不是永远的受训者. 我告诉学生们,父母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孩子一样拥有“话语权”.比如,孩子就可以坦诚地告诉父母,你们需要爱和关心,需要照顾和呵护;你们甚至可以向父母提要求,可以要求父母不吵架,可以要求父母给你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要求父母多一点时间陪你们……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对一些父母说你们把孩子当作了工具,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很委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少消费让孩子上各种班;为了孩子我们放着自己家舒适的大房子不住,跑到孩子上的重点小学附近租了一居室一家三口挤在一起;为了孩子母亲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当作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这难道是把孩子当作了工具?表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完全不同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王其晋 《宁夏教育》2013,(10):73-74
平日里,我们随便问问年轻的父母:“你家谁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大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孩子。”这种思想在时间上一直延续,从孩子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在范围上一直扩展,从夫妻到双方父母。这一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得孩子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多。为此,我特告诫父母:你们才是家庭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张燕 《福建教育》2011,(1):111-112
策划人语: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生活着这样一群儿童,他们不能像正常的同龄伙伴那样获得一个完整家庭的爱。他们或是留守儿童,或是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一方早逝,或是父母因工作而分居两地,或不是单亲却犹如单亲的孩子……他们就像是被折断了一只爱的翅膀的小天使,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找回那份缺失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