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说历史     
这个时代似乎是戏说历史的时代。这几年我们的电视上充满了从清皇陵中走出来的历史人物:康熙、雍正、乾隆、慈禧……有的片名直接冠之以“戏说”,如“戏说乾隆”、“戏说慈禧”;有的纵然没有,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可骨子里仍是调侃。对此逆反,“前人之述备矣”,本不想再说什么。但看了日前《浙江工人日报》“综艺在线”消息,得知历史小说《万历王朝》的作者、著名作家胡月伟在全身心地投入到由小说改编的40集电视剧中去之际,竟然声称“对超越被视为经典的《雍正王朝》很有信心”,觉得似乎还有换个角度议一议的必要,否则这样“经典”式“戏说”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了三部历史电视剧,分别写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故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这三部“重量级”大戏,气势恢宏,故事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从历史剧的角度来说,这三部戏各有特点。《康熙王朝》基本上再现了历史,可以说是部历史正剧。《雍正王朝》有人说它“歪说历史”,但它只是对主要人物的评说与传统观点不同,剧情仍是以正史为主体的。《天下粮仓》则有更多的艺术虚构,在打造过程中,编织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人物故事,但大体仍以历史为基础,在戏剧冲突中显示了严肃的正剧风格。  相似文献   

3.
提起二月河.人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这是根据二月河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改编的。人们称二月河是写皇帝的“专业户”.是闻名遐迩的大作家。还有人说,哪里有华人,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读者.哪里就有二月河的观众。2000年.  相似文献   

4.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已经播放完毕。据说它在近年电视剧中收视率最高。的确,该剧比那些“戏说”古人的电视剧高明得多,但遗憾之处也不少,兹举数例于下。  相似文献   

5.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网民中引发的议论之热烈可谓空前。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各网站发表之相关评论章已达八千余篇。议论的焦点主要是《康熙王朝》的艺术性和历史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雍正王朝》和《康熙大帝》两部电视剧,使清朝历史再次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虽然它们以“正剧”自诩,但是史实的错误比比皆是。笔无意苛求学作品,在此只是罗列史实以助谈资。  相似文献   

7.
向对手敬酒     
我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看到了这样的情节:康熙在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其登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臣,感谢他们齐心协力效忠朝廷;当他端起第三杯酒时却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是他们逼着朕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要感谢他们。”的确如此,如果没有吴三桂、郑经、葛尔丹、鳌拜这样的敌人,康熙还会有那样一番伟大功绩吗?中国的历史上还会有“康熙盛世”吗?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也无法改写的。我曾记得有位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荧屏上真可谓帝王将相之戏连台 :从《秦始皇》《大汉天子》《武则天》《唐明皇》到《万历王朝》《雍正王朝》《康熙王朝》《乾隆王朝》《慈禧西行》 ;从《大明宫词》《大唐情史》到《雍正小蝶年羹尧》《风流才子纪晓岚》《宰相刘罗锅》《天下粮仓》等不胜枚举 ,占据了各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毋庸讳言 ,随着收视率的攀升 ,必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经济效益又驱使一大批影视人竞相投资“皇”戏 ,缘此也诱导得观众愈来愈喜欢欣赏起主子奴才的故事了。面对荧屏“皇”戏连台 ,不少社会学家和史学专家深表忧虑 :热闹于荧屏上的“皇”戏…  相似文献   

9.
现今热播的电视剧《康熙王朝》,有两个主要角色:一个是康熙皇帝,另一个就是孝庄太后(“孝庄”是其死后谥号),史称孝庄皇后。这部作品被冠之以“正史电视剧”,极易给人造成“历史就是这样”的错觉。实际上,这部戏既有史实根据,又有不少演义,还有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败笔。剧中的孝庄太后就是这样被艺术化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46集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集中地艺术地概括了清代康熙皇帝六十余年荡气回肠的帝王生涯,铸建和表现了康熙盛世的伟业和艰辛。其每一集的片首主题歌《还想再活五百年》,唱出了一代帝王的胆识和气魄,也唱出了康熙皇帝的希望和胸怀。这反映了“片首歌”的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把握和颂扬,也反映了歌词作者的文化底蕴与写作时的动情心态。遗憾的是,这首主题歌的歌  相似文献   

11.
清朝康熙时期文字狱盛行,部分清初士子为避时祸,纷纷采取“明哲保身”的修身哲学,朱彝尊即是其中之一。“明哲保身”本来是一种劝人导善,积极入世的修身方式,但在王朝更替、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士人学者却将之转化为消极苟安的处世态度。“明哲保身”涵义的变迁可以折射出满清文化统制政策对于士子学人的治学倾向及意识形态转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士禛《秋柳诗》成功,扬州五载辉煌,奠定诗界领袖的基石。历史的机遇使其受到康熙帝“眷遇”,确定主持风雅的“一尊”地位,出现由王朝中枢钦定的“一代正宗”,即使有赵执信和浙派诗人等发动挑战,进行批评和攻讦,也未能动摇坚如磐石的稳固地位。神韵说笼罩几乎整个康熙时期,绵延至雍正、乾隆初,达百年左右,为文学史所仅见之景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山居笔记》的话语核心,《一个王朝的背影》被放在了全书之首。这是作者在有意暗示它的引领作用。这篇“散文”试图向读者表达这样一种观点:尽管满族的康熙皇帝曾经以大兴“文字狱”而“臭名昭著”,但他“竟然比明代历朝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文化”。由于这个缘故,作者惊喜地发现,就连中国当时“最有抵触的汉族知识分子也开始与康熙和解了”。这一戏剧性的“和解”,以与清廷“不共戴天”的黄宗羲的“软  相似文献   

14.
刚读四年级的女儿爱看电视,特别是古装戏,一天到晚不挪窝儿,什么《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宫词》、《宰相刘罗锅》、《还珠格格》,几乎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这是好事,可也急坏了我跟她妈。看电视开阔了孩子的视野,促使她学习语言,研究历史。什么皇太后住慈宁宫、皇后住坤宁宫、皇帝住乾清宫;清朝13帝,康熙不到8岁登基,在位61年,开创了康雍乾盛世……说起话来,吓人一跳。电视也把人变成了奴隶。青岛台一个“假日大放送”,每天出10集,弄得人天昏地暗,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可没好处。她妈又好笑又好气,笑的是孩子知道得比她都多,气的是看…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博士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士”阶层,人民分化为士、农、工、商四民,而士居于四民之首。当时士成为一种职业,人们都争着做士,读书学做士成为风气。到了秦代,我国便有了博士的称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除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外,在文化教育政策方面也制定了一些有利于统一的策略,其中就有“立博士、设三老,统管从中央到地方的文教”,正式设立了博士的官职,要求凡授予博士官的人必须明于古今、通达国体,具有渊博的学识。汉王朝建立以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教育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专门设置了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允许五经博士招收弟子,创立了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制度,用以传授知识、研究经学。隋唐时期,在太史局、太医署、太仆寺、国子寺等职能部门,曾分别设立过“天文博士”、“历博士”、“漏刻博士”、“针博士”、“兽医博士”、“算学博士”等教职,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除此之外,汉朝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康熙王朝》塑造了一位聪慧貌美的奇女子苏麻喇姑,她的原型就是本文所说的苏茉儿。在真实的历史中,她是孝庄的陪嫁丫环,是康熙的启蒙老师。我们的讲述人纪连海认为,她对康熙皇帝的实际影响和作用,并不亚于孝庄太皇太后。  相似文献   

17.
我们要看《康熙王朝》,孩子要看少儿电视,我们只能顺着她的要求,陪看那些孩子们的游戏节目。今天的节目是以家庭参与的形式举办的,题目是“哪只手是妈妈的”:八位年轻的妈妈摘去手饰,身着统一服装,走到大隔板的后面,从一个个圆洞里伸出手,让孩子们来相认。孩子们很认真看  相似文献   

18.
张晓波 《教育与考试》2021,(1):42-48,41
在朝鲜王朝,“进士”指通过小科进士试获得的功名,相当于中国的“生员”,这与中国科举“进士”有很大的区别。此外,朝鲜王朝把本国所有科举考试的居首者,均称为“壮元”。朝鲜王朝科举中“进士”“壮元”的特殊用法,为中国明清与朝鲜王朝士人在科举交流中带来了障碍,也为后世朝鲜王朝科举研究者带来困惑。尤其是当前,除韩国以外的学者容易混淆朝鲜王朝与中国的“进士”一词,①且常常将朝鲜王朝科举中的“壮元”误作“状元”。因此,研究朝鲜王朝独特的科举用语体系,有助于探析朝鲜王朝在学习、模仿中国科举制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清宫戏”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清代帝王后妃的极大兴趣。然而,以商业运作为基础、注重娱乐性的电视连续剧,其剧情肯定与历史真实有很大出入。顺治帝的主要后妃曾多次出现在《康熙王朝》、《孝庄秘史》等电视连续剧中,那么她们的历史原型如何呢?本主要介绍顺治帝的两位皇后和董鄂皇贵妃。  相似文献   

20.
朱彝尊从一个反清复明的追随者演变为清朝盛世的歌颂者,显然与其高中康熙己未词科并入值南书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所标举的醇雅词学观,不仅成为浙西词派的旗帜,而且也与康熙所提倡的"清雅醇厚"的美学原则桴鼓相应,并与王士禛的"神韵"说共同承载了演绎康熙王朝盛世元音的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