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1 制作材料长18cm、宽3cm的五层胶合板一块,用过的音乐贺卡一张,透明塑料胶带一小卷,废旧五号干电池两节,带皮细导线6cm.2 制作和使用a.将贺卡上的集成电路板连同发光二极管、扬声器一起拆下(不可把互相联结的导线扯开),剪断电路板上用以接通电路的弹簧片,使两个极片断开。b.用塑料胶带将发光二极管、扬声器、电路板以及连接它们的导线固定在五层胶合板上(如图1-a)。c.小心地把两节废五号电池敲开,取出碳棒(不要去掉铜帽),备用。d.用小刀在胶合板的下端竖直刻两条平行的凹槽,长度均为2.5cm,…  相似文献   

3.
郭倩 《下一代》2014,(7):25-25
让我们也动手动脑研究一下飞机的升力。找个小漏斗,漏斗口向下,细头含在嘴里,在漏斗附近托个乒乓球,向下用力吹气,吹气后马上松手,你会奇怪地看到,这时乒乓球并不向地而落,反而向上升,升到漏斗口了。吹的劲越大,球向上靠得越紧。好像有人用力托着它一样。小球上边和下边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呢?在你不吹气时,几乎是一样的。那时乒乓球得不到升力。当你一吹气,情况就变了:乒乓球上边空气的流速比下边空气的流速快得多。  相似文献   

4.
5.
一、机翼升力实验改进在教学初中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时,飞机升力作为伯努利原理的应用来分析,教材一般设计飞机升力实验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人教版教材中,将纸按照图1甲尺寸剪下,折成图乙形状并用小段胶带固定,就制好了纸质机翼模型,MN是固定在机翼前端的细线。把细线拉平绷紧,用嘴对着"机翼"前端的位置用力水平吹气,可以看到"机翼"在气流的作用下向上翘起(如  相似文献   

6.
7.
近读本刊1999年第7—8期刊登的《风筝的升力如何计算才正确?》的文章,很受启发.该文中叙述关于风筝升力的运算,指出了在一些资料上(文中已作了注明)的算法是错误的,并阐明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对此,笔者也有一些看法,写出来跟同仁们交流.1该文题目中的一些说法不科学 读文中所选题目是“……风由水平方向吹来.作用于风筝的水平力为F……”. 沿水平方向吹向风筝的风对风筝的作用力是不是水平的?是不是什么方向的风对风筝的作用力就是什么方向?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对于风对风·筝的作用可以认为是由两种形式的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泡沫塑料板(厚50mm)、薄木条、铅丝、木块、废圆珠笔尖、大头针等.(二)制法:用厚20mm边长为120mm方木块和长约230mm的8号铅丝制一支架,距支架的顶端10mm处水平地固定一枚大头针.在薄木条的右端5mm处固定一用16号铅丝制成的支架.(图1—(α)所示)并在距右端120mm处的木条中部/嵌入去掉钢珠的圆珠笔尖(图1—(b)示).把塑料板制成如图2所示的机翼状,将机翼架在木条右端的铅丝支架上.把制成的机翼组合件通过笔尖与大头针的活动配合安装在带座的支架上,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演示器,如图3所示.此时如不平衡可在木条的另一端加上配重物.  相似文献   

9.
10.
11.
拿两张报纸,使它们相距2厘米左右,用力向它们之间的空隙吹气,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报纸之间的距离不但没有扩大,反而在缩小,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自然教材第三册第十七课《飞机怎样飞行》中提到:“风能够使具有适当倾斜度的风筝受到一种向上升举的力。我们把这种力叫做升力”。 这种升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不妨把一只风筝从上到下剖开,用剖面代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课中的机翼升力实验,有一种方法是“做一个机翼,两端吊起,两绳从架子上的滑轮绕过后配一重物,正好平衡,然后用家用电风扇吹,可看到机翼慢慢升起。”这样做实验要做一个大机翼,还得用电风扇,不太方便。现介绍一个微型机翼升力演示器,它使用方便,容易保存,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飞机升力演示器”是根据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七课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的。教学生认识升力是怎样产生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而我们又不可能带学生去进行实际观察,怎样使学生能在课堂上观察到“升力”以及飞机升力的产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机翼是如何获得升力的?为什么要把机翼设计成上凸下平的形状?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难以利用现有的器材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究,无法获得直观的感受。为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利用简易的材料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材料作业纸一张、双面胶(或固体胶)、棉线、1—2m长的竹杆一根。二、制作1.将作业纸竖着对折后剪开,然后用胶把两纸条分别粘成上凸下平的机翼状(如图一)。2.将两根长1m的棉线分别穿过“机翼”,再把棉线的两端系在竹杆的顶端。(如图二)。二、使用1.手持竹杆的尾端分别自右向左,再自左向右反复缓缓平移,观察飞行中的“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减摇鳍的升力反馈控制,提出了基于油缸压力差的减摇鳍升力测量方法。依据力矩平衡原理,利用驱鳍转动油缸的压力差,可以计算出减摇鳍上产生的实际升力。对该方法中的关键问题———升力中心线距鳍轴间的距离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理论计算升力中心线距鳍轴间的距离在动态下误差较大,采用实验数据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对升力中心线距鳍轴间的距离进行确定。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计算出升力中心线距鳍轴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飞机机翼的升力作用,我们设计了机翼升力作用演示器,该演示器具有材料简单,制作容易,效果明显的特点。现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机翼升力原理演示器2制作方法a.取厚2.5cm,长15cm,宽6cm的泡塑一块,...  相似文献   

18.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8,29(6):29-30
当我们看到庞大的民航飞机或灵巧的表演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总要思索是什么力使飞机飞起来的?在物理教材或一些科普著作中都给出了解释,例如华东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教科书通过对飞机机翼模型吹风演示实验,然后这样叙述:“原来,由于飞机机翼的特殊形状,气流经过模型上方的流速比下方的流速大(原书图ll-20,本文图1)。  相似文献   

19.
一些高中物理参考书上有这样一道例题。[例]放风筝时,风筝面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四章第四节要求学生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自制的"机翼升力演示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