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宗广德、永泰、大历间,元结两任道州刺史,辞官后寓居浯溪,在今永州境内活动前后十年,著述约70篇,其中最值得注意者有十九铭一颂。元结在道、永二州所游历,则有三溪、三岩、二崖、一谷。元结大规模开辟了今永州境内的景地,开创了摩崖石刻的先河。由其诗文意象所描述而言,永州本土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  相似文献   

2.
"湖南杂记"是元结任职道州(今永州)期间所作一组山水游记的总名,这一名称由明代袁宏道等人提出,从一个侧面概括了元结散文的特色,也表明了元结与湖南永州山水的特殊关系,其意义与后世总称柳宗元游记有"永州八记"实具异趋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湖南杂记"是元结任职道州(今永州)期间所作一组山水游记的总名,这一名称由明代袁宏道等人提出,从一个侧面概括了元结散文的特色,也表明了元结与湖南永州山水的特殊关系,其意义与后世总称柳宗元游记有"永州八记"实具异趋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元结,这位生活在盛中唐的诗人,他历经了安史之乱及以后的各种各样的战争。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他也不例外。763年,元结被贬到道州,授任道州刺史。他在道州一呆就是八年。直到771年才离开道州。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道州也被叛军山贼多次洗劫。此时战争带给元结的伤痛有增无减。纵观元结在永州的诗歌,我们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可以窥探出其诗歌创作具有战乱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元结在永州的创作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结在永州工作生活近十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他在永州创作的补察时政诗歌和开拓性的散文对后世产生了许多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新近开展的全市文物普查及编纂出版《永州石刻拾萃》基础上,对永州市境内现存古代摩崖石刻的主要遗存,作了最新的介绍。作者为本地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文博专家,对于文章中所介绍的摩崖石刻遗址均有亲历。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文章在新近开展的全市文物普查及编纂出版<永州石刻拾萃>基础上,对永州市境内现存古代摩崖石刻的主要遗存,作了最新的介绍.作者为本地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文博专家,对于文章中所介绍的摩崖石刻遗址均有亲历.  相似文献   

8.
提到永州则无法不提到柳宗元,柳宗元已经成了永州的象征,柳宗元思想的精华构筑了永州文化的内核。可以说,柳宗元是永州无法躲避的一座高山。但是提到朝阳岩则无法不提到元结,因为元结,躲在深闺无人识的朝阳岩,  相似文献   

9.
文章着重记述了元结在道州的生活历程和为官品质,并对元结诗文中所提到的大量史迹详加考证,尤对元结文风钦佩有加。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记述了元结在道州的生活历程和为官品质,并对元结诗文中所提到的大量史迹详加考证,尤对元结文风钦佩有加。  相似文献   

11.
拙岩位于湖南永州零陵滩沈家村,面临湘江,沉隐于天地间,与世久违。明弘治九年(1496)征士沈良臣始于江畔刻石。正德七年(1512),沈良臣偕僮仆漫步于滩江畔,得群石昂露于下,中有一窟隐隐空通,首尾影映,然荆棘藤萝,芃然四塞,遂命僮仆匍匐而入,芃草伐木,掘去湮塞,扫涤布席,命其窟为“拙岩”。自2014年1月以来,张京华教授、杨宗君先生、谷显明副教授、周欣讲师,及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汤军、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彭丹华、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邓盼、深圳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陈微、中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敖炼、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学生王志芳等,数次考察拙岩,总计发现明清石刻32幅。  相似文献   

12.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13.
郭星 《考试周刊》2011,(23):30-32
永州石刻文化中的道德内蕴,源于古老的舜文化,多蕴含着"民本"、"利民"和"忠孝廉节"等道德思想,可谓刻在石头上的道德文化。其深刻的道德意蕴包括:"仁义"千古,"孝礼"长存;泣血椎心刺史衙,诗文宁必丧英华;"忠孝廉节"长励志,丹心千古照汗青。探寻这些古石刻文化中的道德内蕴,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继承这些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15.
永州道县大偾石刻,2008年5月3日新近发现。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仙子脚镇大偾村后半山中,面积约3平方米,有摩崖石刻共7方,记载“大债熊氏,舂陵望族也,宅后有石,号日文光”等内容,其中唐代、明代石刻保存完好。据地方志记载,石上原有东汉舂陵人熊尚所题“乾坤清气”四字,惜已不易辨识。  相似文献   

16.
永州道县大偾石刻,2008年5月3日新近发现。石刻位于道县城西约40公里仙子脚镇大偾村后半山中,面积约3平方米,有摩崖石刻共7方,记载“大债熊氏,舂陵望族也,宅后有石,号日文光”等内容,其中唐代、明代石刻保存完好。据地方志记载,石上原有东汉舂陵人熊尚所题“乾坤清气”四字,惜已不易辨识。  相似文献   

17.
太平军进入湖南永州境内后,发布檄文,组织发动群众,整军扩军,增强了革命力量;"道州决策"初步确定了太平军今后的战略进攻方向,为革命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陆增祥字魁仲,号星农,又号莘农,清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清史稿》有传。约在咸丰十年至光绪五年间,陆增祥任官辰永沅靖道,在湖南近二十年之久。所著《金石补正》130卷,收录金石文献3500余通,重点收录明代以前历代石刻,为宋代迄今成就之最大者,其中得力于湖南永州摩崖石刻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19.
朝阳岩在永州潇水之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研究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共五段,一为贾黄中《送新知永州潘宫赞若冲赴任》诗刻,二为朱昂、刘骘、洪湛、孙冕、李防《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诗刻,三为陈瞻《题朝阳岩》诗刻,四为陈瞻《宣抚记并序》,五为唐功茂《游朝阳岩记》。  相似文献   

20.
唐代名的政治家、学家、思想家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后贬官永州,居住十年。他游历永州的山水名胜,写下大量有关永州和自然风情的游记诗,增进了人们对永州奇山异水的了解。柳子在永州期间留下大量的遗迹,成为后人追寻柳子行踪的重要景观。这些都对丰富和提升永州旅游化资源起了很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