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作者运用测试语音共振峰频率的方法,系统比较了扬州学生与标准英语发音者所发英语单元音语音在共振峰频率上的差异.发现:对于扬州与英语共有的单元音,扬州学生在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英语特有的单元音,扬州学生在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上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一些音的发音方法已能较好地掌握;扬州学生发的英语相近音及长短音共振峰数值非常接近,不像标准英语的共振峰数值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上述发现为快速有效矫正方言区学生的英语发音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运用测试语音共振峰频率的方法,比较苏州学生与标准英语发音者所发英语单元音语音在共振峰频率上的差异。根据共振峰频率与发音方法的对应关系发现:对于苏州与英语共有的单元音,苏州学生在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英语特有的单元音,苏州学生在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上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一些音的发音方法已能较好地掌握;苏州学生发的英语相近音及长短音共振峰数值非常接近,不像标准英语的共振峰数值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苏州男女发音情况制订了男女声英语单元音发音方法纠正表,为快速有效矫正方言区学生的英语发音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语音是初级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语音教学中最基础的单元音的讲解为例说明单元音的声学和生理特征,通过实验得出单元音的声学图以确定各元音的具体位置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发音方法的讲授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4.
以言语学习模型为支撑,利用声学语音实验的方法,考查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11个英语单元音,包括宁波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相似的3个目标元音语音产出的声学特征,探究宁波方言和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可能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英语单元音产出存在系统性差异;宁波方言及普通话语音体系对方言区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产出具有明显的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IPA既是国际语音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也是其所创立的国际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plhabet)的缩略语,各语言中的元音都可以与国际音标中的基本元音进行比较,并以其为参照进行描述,本是以基本元音为基础,将教学中所发现的在汉英语音或英语语音之间容易被学生搞错的六组发音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国际音标的基本元音对于语音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成功掌握英语元音的捷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元音格局的理论,通过语音实验的方法对歙县(深渡)方言为母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元音发音进行实验分析,考察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依据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方言母语元音对英语元音学习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母语对英语元音的发音存在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现代语文》2008,(6):99-101
语言的结构由语音单位、句法和词汇等部分组成,其中语音比其它语言结构具有更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英语和汉语单元音系统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减少学习英语单元音的困难。通过对比,我们既能看到英汉单元音的相似性,又能看到其不同特点,这对深入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标准英国英语(Receired Pronunciation),和汉语普通话为例。英语元音系统的分类标准主要参照吉姆森(Gimson,1994),汉语元音系统的分类标准主要参照林焘和王理嘉(1992)。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音的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基础,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如何掌握好英语基本的元音发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受汉语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英语元音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元音发音错误。对这些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二语学习者减少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元音发音错误,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探索大学英语元音教学的新路径。本研究的目的:一是通过可视化的研究手段明确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单元音习得特征,有针对性地解决语音教学实践问题;二是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可视化地展示学习者语音习得,提高学习者的单元音习得意识,改善语音教学方法,增强教师单元音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学习者的发音自我监控及反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统母语迁移理论和新迁移理论,提出粤语方言区英语元音习得难易程度假设,并利用声学实验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粤语地区学生的英语元音发音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其元音发音错误具有几大特点,如某些元音的发音易受粤语负迁移的干扰,特别是后元音/a:/的发音。同时,分析其元音发音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对四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中闭音联、音节音联、节奏音联和停顿音联前后元音的共振峰F1和F2值进行声学数据提取和统计性分析,发现:音联级别不同,元音音质也不一样,这种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为:1)各音联前后元音跟典型值的接近程度不同。2)各音联顶点元音的性质不同,由三个顶点元音/a、i、u/连线围成的元音三角的形状、大小及其在元音声学空间所处的位置不同。3)各音联中元音在格局①中的位置大体不变,声学空间大小不同,发生音质相混的音位数量以及音位之间相混的程度不同。4)不同音联中元音的音质差异实质是元音间协同发音作用强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IPA既是国际语音学协会(the Internation Phonetic Association),也是其所创立的国际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的缩略语。各语言中的元音都可以与国际音标中的基本元音进行比较,并以其为参照进行描述。本文是以基本元音为基础,将教学中所发现的在汉英语音或英语语音之间容易被学生搞错的六组发音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国际音标的基本元音对于语音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成功掌握英语元音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以对汉语和法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使用南开大学开发的电脑语音分析系统“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和spss10.0软件进行实验录音、测算和统计作图。通过对比以法语为母语的刚果留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和中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考察母语对汉语的正、负迁移在汉语元音学习上的表现,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结果发现:1.第二语言语音的习得和母语语音的习得是有差异的;2.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存在着母语的迁移现象;3.学习者对于相似元音的发音水平高于陌生元音。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语音的学习过程中,元音与辅音的重要性是英语话题中的一个重要争端。在中外文献的查阅之中,发现元音与辅音的重要性批判论文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通过对于元音在英文中的运用,生理发音过程以及英语的母语迁移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最终得出元音是英语语音的核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以语言迁移理论和语音格局理论为依据.以对汉语和英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以5个英语一级元音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汉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和英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考察中国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这几个元音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偏误以及母语迁移现象。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在发相似元音/i/时.母语的正迁移发挥作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中国学生在发相混元音/u、a/时,负迁移发生作用,但是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负迁移作用逐渐减少;中国学生在发元音/o、3/时,不受母语迁移影响,起初无法同化到母语语音范畴,但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会建立新的语音范畴。  相似文献   

16.
利用Praat语音软件,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习得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进行测量,并绘制出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汉语一级元音格局图。通过格局图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与汉语母语者一级元音的发音状况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第二场报告题为“中国人、荷兰人和美国人之间英语元音声学特征的对比研究”。报告中,van Heuven教授又讲述了中国、荷兰、美国3个国家的受试人英语元音发音的声学特征及聚类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音色角度看,美国人单元音的发音明显有松紧之分,紧元音发音比较到位,松元音趋于央化。从时长角度看,美国人长短元音泾渭分明,最短的长元音也比最长的短元音长40毫秒。中国人与荷兰人大部分英语长短元音发音都比较好,但是个别的长元音偏短。最后van Heuven教授又对3个国家英语元音的发音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聚类的结果比较好,美国人发音聚类结…  相似文献   

18.
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处在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其英语元音的获得必然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被认为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面影响,称之为负迁移,也是学习中出现错误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运用录音调查的方法,对合肥方言系统中英语元音发音的负迁移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英汉元音对比的角度出发,结合语音教学实践,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发音问题,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前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汉语语音体系,而英语语音与汉语语音有很多差异,小学生学习英语语音往往要受到他们已经获得的汉语语音的严重影响,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一、英语元音不正确受汉语语音影响,学习英语元音是容易出现单元音不饱满、不到位,双元音被单元音化,因为现代汉语的双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