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在研究《蜾扁音韵训诂》的基础上再作补考一文,试图通过历史学、考古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对“蜾扁”音义形的语源关系作进一步考察,同时我们还要把它与氏族人类学和氏族系谱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其目的就在于着力恢复蜾扁文字历史的本来面目,以便促进蜾扁文字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书法艺术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蜾蠃     
陈勇  童迅 《生物学教学》2010,35(7):75-75
蜾赢是膜翅目胡蜂总科蜾赢科(Eumenidae)昆虫的总称,俗称蝣蛉,属一类营自由生活、仅在产卵时才筑巢的独栖胡蜂。蜾赢不同于社会性生活的胡蜂,有其独特的捕食储虫行为。早在《诗经·尔雅》中就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的记载,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不断有类似记录,以讹传讹地认为蜾赢有雄无雌,  相似文献   

3.
对生物界的互相制约的现象,中国人早有深入的观察和认识。有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的“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螟蛉泛指鳞翅目多种昆虫的幼虫,蜾赢泛指胡蜂科、泥蜂科、蜾赢科的昆虫。《札记·郊特性》的“八腊。”祭典中也有“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的说法。《庄子·山木》写得更为生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后来的《说宛》、《韩诗外传》和《吴越春秋》等文献中均有类似记载。这说明至少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国人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现…  相似文献   

4.
文字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产生于农业经济确立、氏族公社出现之后,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探究文字起源的重点是前文字,前文字具有自己的特点,最初的文字应有象形与指事两种类型。早期文字用于人类交际,且用于人神交际。华夏文字起于多源,汉字是华夏文字多元起源的优胜者。汉字产生于距今10000年至4000年之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二是形成期。汉字创制于母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界限为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成熟于父系氏族时期,即传说中的五帝时期,时间界限为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论述国家起源的问题时,恩格斯用了很多的笔墨来阐述氏族社会经历的一系列的演变,细致地描述了国家对氏族制度的批判性的继承。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氏族在国家的形成中扮演着中介和母体的作用,并且氏族的特征也在的国家身上留下了烙印,现代国家在地域、管理体制、领导产生制度、地区关系处理上都能找到氏族社会的影子。探讨现代国家建构问题可以回到氏族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来,这样的研究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人由猿猴进化来的达尔文理论与原始社会都是从母系氏族逐渐发展为父系氏族的分期是不一致的.而且考古资料不能证明母系氏族是原始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因此,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其原始社会的进化都是从母系氏族变为父系氏族并不一定是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东汉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古纂籀文字”的解析,认为我国的最早古文字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民族语言文字是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是组成民族共同体的人们相互间交流思想、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工具,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看,民族语言文字是平等的。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制定并实施了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政策,有利于我国民族平等的实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傅懋责力先生的《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是一本难得的东巴古籍译注本;在个别文字的解释、字源的探讨、经文行款和语法等方面都极有价值。论文是读该书所得的几点感触和几个问题的探讨:一从《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观得假借字在文字脱胎于图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探讨东巴文中的颜色字,从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氏族上追溯颜色字的字源。  相似文献   

10.
氏族曾在较长的时间里得到学界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氏族提出了许多见解,对氏族的本质特征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见解。文章对国内外学界在氏族方面的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比较,发现了学界对氏族迭成的共识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依据声符示源功能理论,分析了《汉语大字典》中从“卑”得声的62个形声字,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类;其中49个形声字的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另外13个形声字的声符只有单纯示音功能,彼此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并结合“卑”族字阐述了如何利用“声符示源功能理论”来联系同族词。  相似文献   

12.
《新民乡约》颁布以来,赣南畲族广州受教化,文化教育逐渐汉化。民国时,畲族教育已出现了赶超当地汉族之势,然而,上世纪末畲族教育发展却突现颓变,日益“内卷化”,鉴于此,本文拟人畲族分布地理、族性意识和支教体系以及族群精英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作为最早发现、使用葛的帝王,葛天氏发明了"葛天"草庐。葛天氏、葛天氏部族、葛国的地望在今河南宁陵。为使部族成员身强体健、延年益寿,葛天氏创作了"葛天氏之乐",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舞乐,反映了远古时期农业社会的特征。葛天文化的意蕴非常丰富,表现了原始先民深重的忧患意识、宗教意识以及天、地、人和谐,尤其是人与人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滇”的族属问题是云南民族史研究中的基础课题,至今仍然争论不息。通过利用大量考古学资料,采用考据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滇”文化的发展过程和特征、氐羌族群南迁的时间几个方面考证,“滇”应是滇池地区的土著居民,同时用反证法否定了“滇”为“越”、“僚”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以唐氏家族与教育为研究对象,根据历史资料探讨在唐氏家族发展中教育的作用,以及回顾唐氏家族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以期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无锡唐氏家族曾在20世纪无锡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家族是一个被称为"庞大而神奇的家族"。在唐氏家族的发展中,教育起了相当的作用,唐氏家族成员也以各种不同方式捐资助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家族文化"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小说。通过对家族文化的代表文献"家范"的形成及内容的梳理,考察其对作为同一文化层面的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从宏观、微观的不同角度把握现代小说作品所演绎的传统家范在转型期的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状态,说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学之间仍具有的某种脐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家族文学研究的分层与守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文学研究成为学术热点的同时,也出现了结论大而无当  相似文献   

18.
为推进国家政治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唐太宗制定了一系列氏族政策,如皇室婚姻中,“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同时组织官员修撰《氏族志》,并颁布《诫励氏族婚姻诏》等。这些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以李唐皇族为中心、并联合朝中大臣的氏族新秩序,藉此扭转山东士族很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不过,这些氏族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的直接效果。  相似文献   

19.
按西方主流理论,宗族作为“原始组织”,将为“人工创立的社会组织”所取代,但在近20年来我国农村宗族却出现了复兴的新情况。本根据对10个村治理状况的深度观察,从日常生活、村庄、行政村和村际关系等层面分析了宗族对村治的实际影响。指出,宗族在村治过程中发挥着双重性的功能,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与帮助,填补了若干管理真空,避免了更严重的失范和无序,而且,强族组织与宗族集体意识成了抗拒行政权力不法侵害与剥夺的工具;但另一方面,宗族往往以狭隘的本族利益为归依,奉行着恃强欺弱的逻辑,并倡导男尊女卑,崇尚迷信。因此,不应简单地对宗族给以全面否定和肯定的结论。要构建农村治理的新秩序,虽然无法舍弃宗族,但是应当寻求新的资源和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